- 年份
- 2024(1132)
- 2023(1680)
- 2022(1523)
- 2021(1427)
- 2020(1243)
- 2019(2930)
- 2018(3085)
- 2017(6079)
- 2016(3379)
- 2015(3817)
- 2014(3739)
- 2013(3861)
- 2012(3541)
- 2011(3156)
- 2010(3152)
- 2009(3006)
- 2008(2831)
- 2007(2480)
- 2006(2142)
- 2005(1830)
- 学科
- 济(15478)
- 经济(15461)
- 管理(8927)
- 方法(8739)
- 业(8490)
- 数学(7794)
- 数学方法(7756)
- 企(7625)
- 企业(7625)
- 学(3975)
- 中国(3710)
- 财(3528)
- 农(2755)
- 贸(2689)
- 贸易(2688)
- 动(2646)
- 易(2582)
- 劳(2562)
- 劳动(2559)
- 理论(2433)
- 和(2283)
- 业经(2271)
- 务(2137)
- 财务(2135)
- 财务管理(2131)
- 企业财务(2058)
- 制(2040)
- 关系(2031)
- 地方(2029)
- 税(1913)
- 机构
- 大学(48865)
- 学院(46920)
- 济(18993)
- 经济(18632)
- 管理(16723)
- 研究(15787)
- 理学(15087)
- 理学院(14871)
- 管理学(14466)
- 管理学院(14404)
- 中国(11824)
- 科学(10585)
- 京(9638)
- 财(8984)
- 农(8570)
- 所(8464)
- 研究所(7797)
- 财经(7433)
- 业大(7348)
- 农业(6989)
- 经(6851)
- 中心(6760)
- 江(6742)
- 范(6710)
- 师范(6599)
- 经济学(6314)
- 北京(5940)
- 财经大学(5702)
- 经济学院(5677)
- 院(5519)
- 基金
- 项目(31732)
- 科学(25323)
- 基金(24333)
- 家(21477)
- 国家(21284)
- 研究(20974)
- 科学基金(18141)
- 社会(14017)
- 社会科(13198)
- 社会科学(13196)
- 基金项目(12830)
- 自然(12505)
- 自然科(12281)
- 自然科学(12279)
- 自然科学基金(12069)
- 省(11635)
- 划(10344)
- 教育(10268)
- 资助(10169)
- 编号(7593)
- 部(7322)
- 重点(6999)
- 成果(6610)
- 科研(6489)
- 创(6415)
- 教育部(6345)
- 大学(6220)
- 计划(6075)
- 创新(5978)
- 人文(5949)
共检索到68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琴
《喧哗与骚动》作为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呈现了美国内战后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史。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视角研究康普生夫妇的夫妻关系,分析其冷漠夫妻关系的具体表现。畸形夫妻关系和父母伦理身份的缺位影响了四位子女性格形成,造成了他们命运的悲剧。康普生夫妇伦理身份的缺失引发了家庭伦理混乱及矛盾,而家庭内部矛盾是导致康普生家庭体系解体的内在原因。小说也表达了作家福克纳面对内战后的美国南方渴望重建家庭伦理秩序的诉求,展现出健康的夫妻关系是幸福和谐家庭的前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进宇
在《喧哗与骚动》中,凯蒂这个人物一直处于缺场状态,福克纳通过其兄弟的意识流回忆来塑造凯蒂形象,结果却十分成功。文章认为,在《喧哗与骚动》中叙述技巧呈现出的"非线性""音乐性"以及"潜意识"等特点不仅完美地呈现了凯蒂形象,而且反映了福克纳在小说艺术上的独特创新,为他后期创作和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凯蒂 意识流技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蔡连
《喧嚣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全面展示了其思想艺术倾向和纯熟的创作技巧。这部小说巧妙地运用了多角度叙述方法,并将这种叙述方法与意识流和象征手法相结合,从班吉、昆丁、杰生和迪尔西四个不同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刻画了美国南方一个古老家族的衰败,再现了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揭示了南方旧秩序瓦解的必然性。
关键词:
喧嚣与骚动 叙事结构 文本特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雅晴 吕爱晶
威廉·吉布森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科幻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神经漫游者》展示了一个高科技反控制人类的世界。文章结合科技伦理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科技异化、科技奴化所引发的生命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等伦理问题,揭示作者对科技理性的思考以及对伦理危机的反思。认为小说反映了作者对科技异化以及科技奴役人类现象的深切忧虑,同时也暗示作者的科技伦理观:实现科技人化是化解科技伦理危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威廉·吉布森 《神经漫游者》 科技伦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尚金兰 冯加渔
罗彻斯特会议的召开,北美课程领域开始了由"课程开发范式"到"课程理解范式"的范式转型。会议至今已有40余年,课程领域概念重建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当年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威廉·派纳教授对课程概念重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问题接受了访谈。通过本次访谈,以期能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
课程研究 概念重建 泰勒原理 自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俊鹏
威廉·唐纳森先生谈他的中国之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首席行政执行官威廉·唐纳森先生,于9用12日向首都新闻界畅谈了他此次率团来华访问目的.介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其与我国交流情况。他说,他受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教授邀请访问中国,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潘安成 肖宇佳
与夫妻创业实践的经典和普遍性相比,夫妻创业研究一直没能充分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合伙创业等其他创业形式,作为维持夫妻关系的手段,夫妻创业是双方围绕和睦相处的共有关系规则来开发和利用创业机会的日常组织实践活动。那么,夫妻间关系维持如何通过日常组织活动产生夫妻创业行为的内在机理?通过对33对创业夫妇的日常组织活动进行调研和叙事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创业夫妇在关系维持中包含两种身份属性——角色身份及配偶身份;其次,夫妻之间的角色身份和配偶身份共同增进和维系夫妻关系身份,配偶身份不仅塑造创业中角色活动的行为内容,而且在角色身份调整中也进一步强化配偶身份;最后,夫妻关系维持利于日常创业中夫妻共同管理和灵活性决策,还能激发潜在创业性资源和开发组织潜力。研究表明,夫妻创业的日常组织行为始于夫妻关系、忠于夫妻关系并终于夫妻关系,进而塑造并推进新创企业成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潘安成 肖宇佳
与夫妻创业实践的经典和普遍性相比,夫妻创业研究一直没能充分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合伙创业等其他创业形式,作为维持夫妻关系的手段,夫妻创业是双方围绕和睦相处的共有关系规则来开发和利用创业机会的日常组织实践活动。那么,夫妻间关系维持如何通过日常组织活动产生夫妻创业行为的内在机理?通过对33对创业夫妇的日常组织活动进行调研和叙事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创业夫妇在关系维持中包含两种身份属性——角色身份及配偶身份;其次,夫妻之间的角色身份和配偶身份共同增进和维系夫妻关系身份,配偶身份不仅塑造创业中角色活动的行为内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关力
威廉·大内是日裔美国管理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他于七、八十年代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Z理论的组织发展理论。 Z理论认为,组织发展的关键是,创造出一种组织环境或组织气氛,使碍生产率高的团体得以产生和发展。以前的一些管理理论大都是从企业管理当局同职工是对立的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的。其实,它们可以是一致的。企业管理当局同职工的积极性能够溶为一体。大内认为,典型的美国企业组织存在着许多阻碍生产率提高和职工要求得到满足的因素。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远青
《嘉莉妹妹》和《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违背婚姻伦理,进行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小说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异化的伦理对人们行为的消极影响。以婚姻伦理为切入点,分析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伦理选择,可以看出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的伦理异化,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追求个人享乐对于人性的摧残,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剧变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冲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永明
威廉·派纳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课程理论专家,不仅是因为他提出的课程理论主张具有创新性和划时代性,也因为他实际地组织和促进了国际性的课程理论研究,促进了课程理论研究的国际性对话与合作。派纳的课程理论是基于对美国课程现实与历史的反思,基于自己深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和批判的思维建构起来的。区别于他所批判的工厂模式或公司模式的课程理论,派纳试图重构一种新的课程理论模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广场模式"。派纳强调复杂对话,强调课程的界域性,强调课程发展的历史性,强调课程主体性之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我们正需要以此为镜,反观我国的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关键词:
课程畸变 课程理论 复杂对话 主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阎纲
随首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行团队骚动的现象逐渐突出。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团队骚动进行一些分析,并根据陪同工作的实践提出一些对策,以抛砖引玉。 一、团队骚动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团队骚动,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团队成员受到外界因素刺激,认知失调,引起情绪激动而采取共同破坏团队和谐气氛和中止旅游计划的行为。 造成团队骚动的客观原因目前主要来自两方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雨亭
存在体验课程是一种研究者、教师和学生以能够引起自我转变的方式来研究学校知识、生活史和主观意义之间的关系的自传研究方法,它包括回溯-前进-分析-综合四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和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自我,扩大自己内在自我的能量。
关键词:
自传研究方法 存在体验课程 课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春学 李绍荣
威廉·维克里与拍卖制度、最佳所得税结构设计杨春学李绍荣一、引言199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方面作出开拓性和基础性重大贡献的两位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维克里(WilianS.Vickrey)教授和英国剑桥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红
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中的"水"是一个重要的想象性元素。通过意象"水",威廉·福克纳观照了以本德伦一家为代表的美国南方众生相的不幸命运。结合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新的精神分析理论,文章认为,"水"并非仅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意象出现在文本中,它关涉着小说文本中众多人物的无意识心理。作家在关于"水"的想象中完成了对文本的完美建构。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我弥留之际》 水 无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