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1)
2023(4575)
2022(4185)
2021(3806)
2020(3548)
2019(8448)
2018(8354)
2017(16334)
2016(9421)
2015(10895)
2014(11194)
2013(11377)
2012(10876)
2011(9980)
2010(10113)
2009(9537)
2008(9756)
2007(9066)
2006(7579)
2005(6757)
作者
(30752)
(26044)
(25868)
(24807)
(16499)
(12669)
(12055)
(10274)
(9637)
(9321)
(8732)
(8653)
(8650)
(8313)
(8269)
(8207)
(8183)
(7657)
(7541)
(7496)
(6788)
(6516)
(6410)
(6016)
(5917)
(5857)
(5796)
(5752)
(5435)
(5353)
学科
(40805)
经济(40770)
(24075)
管理(23769)
方法(22138)
数学(20019)
数学方法(19868)
(18546)
企业(18546)
(11449)
(10272)
(10167)
中国(9223)
(8385)
贸易(8385)
(8135)
地方(7930)
农业(7443)
业经(7096)
(6852)
(6358)
(6291)
财务(6278)
财务管理(6257)
企业财务(5870)
(5709)
银行(5680)
环境(5494)
(5442)
金融(5439)
机构
大学(144665)
学院(143433)
(57187)
经济(55911)
管理(51818)
研究(50173)
理学(44717)
理学院(44148)
管理学(43288)
管理学院(43033)
中国(36247)
科学(34385)
(33848)
(30615)
(27955)
农业(27281)
业大(26882)
研究所(25737)
(25334)
中心(23145)
(22096)
财经(20445)
北京(18927)
(18439)
(18107)
经济学(17960)
农业大学(17945)
师范(17848)
(17298)
(17095)
基金
项目(95327)
科学(72135)
基金(67372)
研究(64653)
(60170)
国家(59699)
科学基金(49025)
社会(38792)
(38778)
社会科(36641)
社会科学(36625)
基金项目(36120)
自然(33297)
(32607)
自然科(32471)
自然科学(32448)
自然科学基金(31871)
教育(30187)
资助(28500)
编号(26470)
重点(21984)
成果(21788)
(20975)
(20706)
计划(19814)
(19452)
科研(19070)
课题(18403)
创新(18311)
科技(18155)
期刊
(60028)
经济(60028)
研究(37421)
(30578)
学报(30282)
中国(25237)
科学(24230)
大学(21362)
(20493)
农业(20451)
学学(20441)
管理(15993)
教育(12175)
技术(11918)
(11104)
金融(11104)
(11022)
财经(10119)
业经(9889)
经济研究(9577)
(8832)
问题(8709)
(8636)
业大(8236)
技术经济(7727)
统计(7242)
农业大学(7160)
理论(7158)
(6968)
商业(6854)
共检索到203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洁  郭勇  贾定洪  谭伟  张小平  郑林用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40个姬菇杂交菌株及2个亲本菌株进行分析,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对42个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11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1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2个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286~0.8537,在相似系数0.6680时,42个菌株聚为7类,两亲本各聚一类,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遗传差异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洁  谭伟  曹雪莲  苗人云  贾定洪  黄忠乾  甘炳成  彭卫红  郑林用  
以姬菇258和金凤2-1为亲本单孢杂交获得4株杂交姬菇新菌株(姬菇44号、姬菇6号、姬菇115号和姬菇7号)与亲本姬菇258和生产上主栽姬菇西德33进行发菌培养、栽培出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姬菇6号生育期短,早于其他菌株出菇;姬菇7号商品性状表现最佳。两者都与西德33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姬菇6号和姬菇7号同时具有经济价值和生产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伟  郭勇  周洁  贾定洪  
通过对40株姬菇杂交菌株与2个亲本菌株进行栽培出菇试验,考察其出菇产量和商品性状。结果表明:40个杂交菌株与亲本J2-1的平均单产比较,其中有29个杂交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亲本,13个杂交菌株(506、36、16、66、58、670、238、444、185、296、258、191和203)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9个杂交菌株(58、670、238、444、185、296、258、191和203)的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对具有典型姬菇特征的7个杂交菌株(36、41、68、71、258、432、608)与2个亲本菌株进行菇体商品性比较表明,4个菌株(608、36、258、432)是商品性较好的杂交菌株,其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伟  周洁  曹雪莲  苗人云  贾定洪  黄忠乾  甘炳成  彭卫红  郑林用  
以姬菇258和金凤2-1为亲本,单孢杂交,获得杂交菌株81株。通过定性出菇表明,其中44号、6号、115号和7号菌株子实体形态具有姬菇的典型特征。通过拮抗反应、ISSR分子标记及聚类分析表明,这4株姬菇新菌株与亲本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证实了杂交姬菇新菌株的真实性;4株新菌株之间也各自保持着个体遗传上的独立和稳定,即构建创制出了4株杂交姬菇新菌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国元  朱兰宝  周玉麟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利用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PAGE表型的差异,对金针菇的杂交后代作了遗传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金针菇杂交亲本及其后代的同工酶表型表现明显的多型性。4个杂交菌株的同工酶谱与其亲本有较明显的差异。2种生化(EST,PRO)标记在杂交菌株中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遗传互补性,并有新的酶带产生。结合同工酶酶谱和标记杂合位点数目对杂种优势可进行早期预测和栽培验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鲜灵  
本文利用ISSR技术对来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114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了遗传相似性聚类图。结果表明,114个金针菇菌株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66时,聚为一大类群,在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75时,将114个金针菇菌株划分为7个类群,类群Ⅰ包括97个菌株,类群Ⅱ包括8个菌株,类群Ⅲ包括1个菌株,类群Ⅳ包括1个菌株,类群Ⅴ包括3个菌株,类群Ⅵ包括5个菌株,类群Ⅶ包括1个菌株;在0.81水平上可划分为35个亚类群,显示出我国金针菇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茜  吴圣进  韦仕岩  王灿琴  
应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13个不同来源的金福菇(Tricholoma lobayense Heim.)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利用筛选出的7条ISSR引物对金福菇基因组DNA进行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DNA谱带73条,其中多态性谱带7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8.6%,金福菇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425~0.808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时,可将13个金福菇菌株划为2大类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玉姬  赵书光  谢宝贵  邓优锦  刘新锐  王宏雨  
对23个菌株进行ISSR聚类分析,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5个菌株,通过PDA平板拮抗试验验证它们为不同的菌株;测定了这5个菌株的脱氢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菌丝生长速度,并建立了它们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述指标与产量有较高的线性正相关;用这些指标来预测菌株的产量和杂交优势,不需进行繁琐、周期较长的出菇试验;用这种模式来选择金针菇杂交育种中的亲本,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可以缩短杂交育种的周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祁丽萍  鲜灵  高俭  贾定洪  
原生质体技术在遗传分析和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金针菇双核体在制备原生质体过程中会出现单核化。为了解单核原生质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3个金针菇菌株单核体原生质体不同交配型菌株以及配对而成的双核体菌株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3个金针菇菌株2种不同交配型单核原生质体配对的双核体与出发菌株之间遗传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高的为0.97、低的为0.75;3个金针菇菌株的不同交配型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分别为0.77、0.73和0.59,表明不同交配型的单核原生质体菌株之间遗传差异显示其遗传背景的不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俊杰  张云  张磊  谢斌  邱庆林  谢宝贵  
采用生长速度测定法,对草菇异核体菌丝H1521进行非生物胁迫耐受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H1521菌丝在p H=4、p H=11、0.3 mol·L-1Na Cl、10 mmol·L-1H2O2等胁迫条件下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不致死,适合作为草菇应答非生物胁迫机制研究的胁迫条件;将菌丝置于4℃低温短时间处理后放回35℃进行培养还可正常生长,但在处理1 h后与空白对照出现显著性差异,4℃胁迫1 h适合作为后期低温胁迫机制研究的备选条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甘炳成  彭卫红  黄忠乾  贾定洪  王建东  
对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进行农艺性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中,有6个杂交菌株的产量高于亲株,其中产量最高的为Pe2515菌株;有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与亲株Pe1相似,呈保龄球形;有2个杂交菌株为粗棒状,介于双亲株之间;另有2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细棒状,与Pe2菌体相近。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表明,在隶属度0.325时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与亲株可分为5大类群,其中杂交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的隶属度在0.672以下,表明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郑林用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彭卫红  
以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为研究材料,以香菇931-9为对照菌株,采用拮抗反应及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2个试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呈隆起性拮抗反应,ISSR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具有0.310的遗传距离,证实青川县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菌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王法明  张文荟  刘永锋  范永坚  
报道了两个田间水稻稻瘟病菌菌株杂交后代在 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及遗传学分析结果。 10 0个子囊孢子菌株中呈现显著的致病性分离 ,共出现 5 4种致病类型 ,在不同的品种上分别出现 1∶1,1∶3 ,3∶1,7∶9和 9∶7的无毒性 /毒性分离 ,表明供试菌株对不同品种的无毒性 /毒性是受不同基因控制的。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菌株对品种新 2号和露明的无毒性 /毒性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对品种藤坂 5号、K6 0和K5 9的无毒性 /毒性是由 2个基因控制的 ,对品种爱知旭和草笛的无毒性 /毒性是由 4个基因控制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郑林用  王波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毛木耳菌株进行分析,应用NTSYSpc2.1生物软件进行遗传聚类,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12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22个毛木耳菌株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0~0.846,遗传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421时,22个菌株聚为聚为4个类群,其中在四川广泛栽培的主栽品种黄耳10号、琥珀、781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彭卫红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金针菇菌株进行分析,使用生物软件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7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43~1.000,遗传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0.486时,23个菌株聚为3个群。实验结果显示出SRAP技术能够客观反映出全部供试材料遗传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