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
2023(879)
2022(821)
2021(735)
2020(605)
2019(1234)
2018(1255)
2017(2121)
2016(1491)
2015(1598)
2014(1369)
2013(1369)
2012(1332)
2011(1205)
2010(1231)
2009(1080)
2008(1057)
2007(965)
2006(817)
2005(744)
作者
(5941)
(4952)
(4936)
(4621)
(3239)
(2472)
(2207)
(1954)
(1939)
(1805)
(1787)
(1684)
(1668)
(1666)
(1619)
(1616)
(1549)
(1528)
(1514)
(1447)
(1392)
(1370)
(1345)
(1212)
(1159)
(1116)
(1112)
(1109)
(1090)
(1083)
学科
(2801)
(2532)
经济(2525)
(2195)
管理(2017)
(1782)
(1767)
企业(1767)
(1686)
虫害(1477)
生物(1458)
病虫(1335)
病虫害(1335)
(1309)
防治(1262)
(1261)
及其(1168)
(1045)
(979)
(978)
(974)
微生(970)
微生物(970)
生物学(929)
方法(897)
中国(780)
微生物学(752)
水产(748)
病害(742)
(741)
机构
大学(19446)
学院(18711)
(9396)
研究(9364)
科学(8491)
农业(7498)
业大(6865)
(6306)
中国(6226)
研究所(5975)
(5005)
农业大学(5000)
(4973)
实验(4811)
实验室(4636)
(4366)
重点(4317)
(4221)
经济(4088)
(4002)
(3752)
中心(3723)
管理(3601)
林业(3488)
(3354)
技术(3241)
研究院(3232)
生物(3226)
科学院(3197)
(3181)
基金
项目(15675)
(11490)
国家(11415)
基金(10892)
科学(10796)
科学基金(8400)
研究(7324)
自然(6916)
自然科(6746)
自然科学(6735)
(6674)
自然科学基金(6633)
(5742)
基金项目(5708)
科技(4940)
计划(4711)
资助(4619)
重点(3894)
专项(3822)
(3593)
社会(3573)
科研(3498)
社会科(3355)
社会科学(3355)
(3250)
(3198)
教育(3150)
(3123)
创新(3025)
技术(2713)
期刊
学报(10375)
(8854)
大学(7359)
学学(7252)
科学(6950)
农业(5795)
(4712)
经济(4712)
中国(4339)
研究(4256)
业大(4050)
林业(3499)
农业大学(3250)
(2619)
(2541)
自然(2048)
自然科(1985)
自然科学(1985)
(1945)
农林(1754)
(1754)
科技(1749)
(1723)
金融(1723)
科技大(1639)
科技大学(1639)
(1589)
中国农业(1527)
管理(1228)
水产(1175)
共检索到28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济琛  郑永标  林新坚  林戎斌  蔡海松  
用荧光染色法观察姬松茸菌丝体和担孢子的核,用扫描电镜观察姬松茸担孢子着生情况。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体为多核,未见到锁状联合;姬松茸担孢子56.3%为双核,17.6%为单核;姬松茸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或3个担孢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民和  刘咏梅  杨新美  陈立国  
通过对松茸的组织分离、冷藏、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菌褶部位易于分离到松茸菌丝,子实体其它部位、菌根、菌窝土壤难于分离到菌丝。新鲜子实体是理想的分离材料,但低温保存60d的子实体,仍然可以分离到菌丝。松茸菌丝体在18~25℃下生长良好,22℃为最适生长温度。pH值以4.5~6.0较为适合,最适pH值为5.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知和  朱兰宝  杨新美  
采用插片培养的方法培养金针菇单核菌丝体和双核菌丝体,在普通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产生粉孢子的方式及粉孢子的形态。通过荧光染料(Hoechst33258)和石碳酸-品红染色观察表明,单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都只含一个细胞核,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也均为单核。本研究未观察到双核或多核的粉孢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亚凤  黄志伟  陈瑞庆  郑金贵  
通过构建小鼠S180荷瘤模型,对姬松茸多糖含量最高的品种AB01的多糖(AB01-P)和含量最低的品种AB03的多糖(AB03-P)的抗肿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B01-P有极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并与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组(2.0 mg.mL-1)的抑瘤率为45.36%;AB03-P的抑瘤率最高为25.14%.与对照组相比,AB01-P可极显著地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采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研究了AB01-P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早期凋亡的影响,发现AB01-P对诱导MG/63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2.0 mg.mL-1剂量组的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辉  郭照辉  贺月林  刘冬华  
为提高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对姬松茸原生质体再生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将培养5 d的姬松茸种子液点种在覆以玻璃纸的菌丝生长培养基上,26℃培养5 d,用2.0%的裂解酶以pH6.0,0.8 mol/L NaCl为稳定液,在30℃下酶解6 h,可制备得到菌落数为1.8×107 cfu/mL的原生质体液.将原生质体悬液经G2过滤器过滤除菌后在GM上再生,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8.53%,残片率2.4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2种不同颜色6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筛选出8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碳源利用范围广,蔗糖最好,葡萄糖次之,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以硫酸铵效果最好,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在盐浓度为14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6g·L-1。生长温度范围为7~37℃,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最佳生长温度是27℃。喜中性偏酸性环境,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pH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慧   王迪   崔宝凯   彭卫红   李玉   何晓兰  
【目的】从乳菇(Lactarius sp.)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并筛选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MHB),以提高松乳菇菌根苗人工合成效率。【方法】从乳菇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得到细菌,将纯化后的细菌液体培养离心后获得胞外代谢产物,以添加了不同菌株和不同浓度胞外代谢产物的PDA培养基接种松乳菇菌丝块,并以未添加胞外代谢产物PDA平板接种松乳菇菌丝为对照,比较25 ℃培养30 d后松乳菇菌丝生长的直径大小和菌丝密度;另一方面,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结果】共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胞杆菌属细菌,即菌株L1、L2和L3。当3株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添加量为2.5%时,均能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其菌落直径分别增加33.6%、55.6%和75.4%。当3株菌株胞外代谢产物以不同组合等比例混合后,在混合物添加量为5.0%时,L1-L3,L1-L2-L3两个组合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松乳菇菌丝直径分别增加36.9%和42.5%。L3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在添加量为2.5%、5.0%和7.5%时均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且添加量为7.5%时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效果最佳;L1-L3和L1-L2-L3两个组合也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通过对3株菌株形态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L1菌株为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L2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L3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 zanthoxyli。【结论】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孢杆菌,其中Bacillus zanthoxyli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苏联军  陈羽  王凤珍  曹嘉相  
在云南保山市海棠村连续对松茸菌塘进行定点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 :实施“封山育茸”为主的人工促繁措施明显促进菌塘的发展 ,促进菌塘内松茸数量的增加达 110 6 4% ,而松茸损失则下降12 6 % ;出茸菌塘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常规时间出茸 ,另一种是后期才出茸 ,二者分别占菌塘总数的 5 8 6 %和 4 1 4 % ,常规出茸一般时间早 ,出茸时期较长 ,产量分布较平均 ,而后期才出茸的一般时间迟 ,出茸期较短 ;6个松茸菌塘连续 3a观测结果表明 ,菌塘中收获的松茸数量提高了 10 2 6 % ,产量增加达 112 5 % ;在该林地所有菌塘中 ,最高年产量可达 1 2 8k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瞿波  周发松  金晓萍  
用电镜观察了生态核不育大麦早播和晚播材料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小孢子败有的关键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后的单核靠边期(即大液泡时期),进入这一时期后,早播材料不能有效地形成中央大液泡,各种细胞器及液泡膜解体或退化,从而导致败育。因此,液泡系的行为似可以作为生态核不育大麦小孢子败育的最早标志。极少数小孢子长期停留在单核靠边期,直至抽穗时仍未进入二核或三核,可能也是败育的原因之一。晚播材料小孢子表现为正常的发育进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革  郑小波  陆家云  李天飞  
将实验条件下制备、提取的黑胫病菌厚垣孢子、菌丝体悬浮液定量加入含水量分别为40%和70%的灭菌土壤中,分别于4℃、25℃和室温下保存,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厚垣孢子在各处理土壤中至少可存活8个月,主要以细胞壁加厚、原生质浓缩的休眠状态存活,而菌丝体只能单独在土壤中存活2个月。在土壤中存活3个月内的厚垣孢子可用选择性培养基直接分离检测,3个月后需用诱捕的方法才能检测出来。温度对厚垣孢子、菌丝体的存活影响明显,低温有利两者的存活,不同含水量对两者的存活影响不明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而勋  杨媚  张华  刘自珠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和培养基种类对菜心 (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Sacc .)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 8~ 35℃ ,最适温度均为 2 5℃ ;在 10~ 35℃范围内 ,病菌的分生孢子均可萌发 ,最适温度为 2 5℃ ;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 5 3℃ ,10min或 5 5℃ ,5min。病菌在pH 3 0~ 10 0均能生长及产孢 ,最适pH值均为 6 0。光照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影响不大 ,但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干物质的积累和孢子量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月敏  高智谋  纪文飞  郭敏  代海敏  汪小福  
鉴定了安徽省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roseum(Pers.)Link],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该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马铃薯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在PDA培养基上最高;该菌在以甘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文聪  
测定了姬松茸不同部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了不同pH、温度、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并建立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邻苯二酚为底物的条件下,姬松茸PPO的最适pH为6.4,最适温度为30℃,米氏常数(Km)为6.23×10-3mol.L-1,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42 mol.L-1.min-1;柠檬酸对PPO的抑制效果不明显,NaHSO和异V-Na对PPO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有效抑制的含量分别为0.18%和0.2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冬华  刘红  汪彬  张爱群  李咏梅  
以姬松茸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粗多糖的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碳源配比、氮源配比、微量元素、装液量、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前pH自然、50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培养温度25℃、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10 d,姬松茸的发酵培养效果最佳,胞内多糖产量可达7.028 mg/m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朋虎  江枝和  翁伯琦  肖淑霞  雷锦桂  唐翔虬  
采用非生物学评价法对姬松茸60Co辐射诱变菌株J5和其原菌株J1不同潮次菇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J5子实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评分分别比J1高1.02%、2.26%、2.93%、11.72%、9.35%和5.13%;以上6项蛋白质评价指标中,J5第1、第2、第3、第4潮菇分别有4、5、5、6项指标高于J1,表明J5子实体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于J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