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3)
- 2023(2515)
- 2022(2131)
- 2021(2200)
- 2020(1783)
- 2019(4213)
- 2018(3985)
- 2017(7035)
- 2016(4118)
- 2015(4692)
- 2014(4761)
- 2013(4785)
- 2012(4435)
- 2011(3839)
- 2010(3963)
- 2009(3607)
- 2008(3956)
- 2007(3231)
- 2006(2653)
- 2005(2487)
- 学科
- 财(19769)
- 管理(16272)
- 业(13010)
- 企(12223)
- 企业(12223)
- 财政(11505)
- 济(10930)
- 经济(10910)
- 政(9208)
- 务(7947)
- 财务(7930)
- 财务管理(7893)
- 企业财务(7565)
- 中国(5702)
- 制(5060)
- 教育(4888)
- 方法(4452)
- 策(3976)
- 学(3921)
- 体(3825)
- 度(3780)
- 制度(3779)
- 理论(3740)
- 体制(3484)
- 数学(3217)
- 及其(3177)
- 农(3155)
- 数学方法(3153)
- 出(3039)
- 地方(3028)
- 机构
- 大学(53341)
- 学院(50438)
- 财(19897)
- 济(19096)
- 经济(18697)
- 管理(18183)
- 研究(17176)
- 理学(15586)
- 理学院(15409)
- 管理学(15154)
- 管理学院(15058)
- 中国(13629)
- 财经(11340)
- 京(11199)
- 经(10288)
- 科学(10097)
- 所(8861)
- 财经大学(8166)
- 江(8114)
- 财政(7939)
- 范(7548)
- 师范(7519)
- 研究所(7446)
- 北京(7383)
- 中心(7192)
- 政(7057)
- 师范大学(6198)
- 经济学(6064)
- 院(5934)
- 州(5808)
共检索到89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海涛 温来成 李贞 马金华
姜维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财政学家、教育家,新中国财政理论体系奠基人之一。在姜教授90华诞到来之际,我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努力概括姜老几十年财政研究学术思想精华,向姜老表示崇高敬意,也昭示、鞭策后来者发奋图强、刻苦钻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贡献,为国家财政经济改革与发展献言献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温来成
今年8月23日,我国著名财政学家、新中国财政学奠基人之一,姜维壮教授走完了他九十五年的壮丽人生,永远离开我们,而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财政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高风亮节的道德修养,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财政学人。在姜维壮教授九十华诞之际,我们受组织之命,撰写了《姜维壮教授财政学术思想评述》一文,全面梳理、阐述了姜维壮教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学术思想,并经姜教授本人审阅,我们倍感荣幸、深受教育。今天,我们深切怀念姜维壮教授,更感受到姜维壮教授博大精深的财政学术思想,为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刘玉平
姜维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财政学家和财政教育家。现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教授、名誉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姜维壮教授在长期的财政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财政学术思想,对财政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出了贡献。主要体现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康华 李茜
姜维壮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财政学家,在财政理论界堪称一代宗师。他在波澜起伏长达近70年的工作、教学和研究生涯中,一直在财政理论的探索中默默耕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财政学术思想。在姜维壮教授90华诞之际,对其财政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由于姜维壮教授的学术思想极其丰富,要在本篇文章有限的篇幅内对之进行全面的总结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这里仅以姜维壮教授发表在我国权威财政理论刊物《财政研究》的财政理论文章(时间跨度为1980年《财政研究》创刊至2012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刘晓路
陈共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本文回顾陈老师的学术生涯,简要归纳总结了他在财政学研究中做出的杰出贡献。首先,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奠定了新中国财政学的理论根基,特别是国家分配论和社会主义资金理论的开创与发展。其次,他基于综合平衡理论对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理论所做的分析,堪称立足本土、中西合璧的典范。第三,他直面中国制度变迁需要而提出的财税制度与体制改革理论,为利改税、承包制、税制改革和财政体制等财税领域的重要改革,提供了有积极意义的决策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刘晓路
陈共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本文回顾陈老师的学术生涯,简要归纳总结了他在财政学研究中做出的杰出贡献。首先,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奠定了新中国财政学的理论根基,特别是国家分配论和社会主义资金理论的开创与发展。其次,他基于综合平衡理论对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理论所做的分析,堪称立足本土、中西合璧的典范。第三,他直面中国制度变迁需要而提出的财税制度与体制改革理论,为利改税、承包制、税制改革和财政体制等财税领域的重要改革,提供了有积极意义的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彦锋 张静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财政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12年6月财政部发出关于开展"财政精神"提炼活动的通知(财党委[2012]43号)。财政精神是财政内涵的高度概括和呈现,是财政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的综合反映,是理财思想和价值理念的高度升华。因此,植根历史,立足现实,紧跟时代,提炼并努力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践行财政精神,是每个财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文
2012年10月28日,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在京举办"姜维壮教授90寿辰暨财政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科研所、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姜维壮教授指导的历届毕业生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走廊观看了姜维壮教授学术著作、论文成果等展览,来到庆典签到墒写下对姜维壮教授90寿辰的良好祝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肖鹏 马金华 姜爱华
<正>姜维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财政学家和教育家,是新中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在财政领域深耕一生,为新中国财政理论和政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代,我们亟需构建中国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来指导财政实践,继承和发扬姜维壮教授宝贵的财政学术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持续推动中国财政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恰逢其时。姜维壮教授的财政思想内涵丰富。(1)在财政学本质认识上,姜维壮教授认为财政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是国家实现其职能和政策任务的重要工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政党特征。他强调财政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一部分,将财政与国家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财政的国家分配属性,并分析了财政对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和对企业独立性的影响。(2)在比较财政管理上,姜维壮教授以其在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为基础,并与时俱进,进行了深入的中外财政管理比较。他的研究涉及苏联东欧国家、英美发达国家财政管理的基本特征以及财政监督制度的比较。他揭示了不同国家之间财政管理体制结构变化的趋势,并强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在财政管理上的不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蕊
2017年8月27日,细雨蒙蒙,苍天垂泪,我国著名财政学家、中国财政理论奠基人之一、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姜维壮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老人的亲属、生前友好、同事、学生、各界群众前往送别,对他一生追求、一生奉献的高洁品格表达敬意和哀思。长征自须少回首前进无意多流连姜维壮教授1923年12月出生于山东黄县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4岁的时候,父亲便离开了人世,留下他和母亲,还有一个年仅2岁的弟弟。"将来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游宏炳
叶振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财政经济学家。1950年代前期,叶振鹏老师就已开始了财政学的科研与教学活动,至今已在财政学园地辛勤耕耘60多年,硕果累累,誉满天下,是我国财政学的重要创始者与开拓者。叶振鹏老师在财政领域的学术思想,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中国国情实际研究理论问题,提出财政"分配关系观"等一系列具有理论奠基性的观点,为创立和发展我国自己的财政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紧跟国家前进步伐探索实践问题,提出"双元结构财政论"等理论,为构建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是探索财政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王淑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马永坤
曾康霖教授是中国著名的金融学家、经济学家,他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经济金融基本原理与西方金融理论的科学成分和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注重金融学科、经济前沿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积淀了基于中国金融实践的理论体系,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成为当代金融学科的擎旗者,赢得了学术界广泛赞誉,成为公认的金融学大师之一。他关于中国金融问题的学术观点、对金融机构及金融相关率理论的深化、学术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真切地展现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针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
曾康霖 金融学科 理论创新体系 学术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