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9)
2023(6852)
2022(5650)
2021(5322)
2020(4332)
2019(9952)
2018(9726)
2017(18884)
2016(10086)
2015(11326)
2014(11545)
2013(11247)
2012(10259)
2011(9295)
2010(9487)
2009(9375)
2008(9736)
2007(8864)
2006(8116)
2005(7858)
作者
(28455)
(23663)
(23482)
(22643)
(15247)
(11179)
(10647)
(9110)
(8819)
(8673)
(8151)
(7931)
(7745)
(7715)
(7642)
(7346)
(7027)
(6946)
(6906)
(6470)
(6083)
(5718)
(5594)
(5472)
(5412)
(5346)
(5266)
(5199)
(4727)
(4523)
学科
(40476)
经济(40393)
管理(37756)
(33274)
(32972)
企业(32972)
(21894)
(18847)
银行(18702)
(17397)
方法(15911)
(15745)
业经(12796)
数学(12488)
数学方法(12362)
(12044)
制度(12042)
(11793)
金融(11791)
(11344)
中国(10801)
(10125)
财务(10105)
财务管理(10084)
体制(10055)
业务(9814)
企业财务(9665)
银行制(8490)
理论(8280)
(8145)
机构
大学(150303)
学院(146684)
(64893)
经济(63518)
管理(57211)
理学(47794)
理学院(47310)
研究(47191)
管理学(46797)
管理学院(46496)
中国(45062)
(37665)
(31641)
财经(28404)
(25682)
科学(24105)
(23491)
(22610)
中心(22470)
(22009)
经济学(21513)
财经大学(21428)
银行(21105)
北京(20076)
研究所(19760)
(19657)
(19600)
经济学院(19168)
(18767)
业大(16904)
基金
项目(88937)
科学(71575)
研究(67337)
基金(67304)
(56701)
国家(56230)
科学基金(49690)
社会(45532)
社会科(43210)
社会科学(43201)
基金项目(34732)
(32777)
教育(31446)
自然(30416)
自然科(29731)
自然科学(29724)
自然科学基金(29235)
资助(27659)
(27629)
编号(26308)
(23623)
成果(22994)
(21278)
重点(19971)
国家社会(19360)
教育部(19293)
(19013)
(18734)
人文(18447)
课题(18267)
期刊
(75560)
经济(75560)
研究(52640)
中国(33143)
(32454)
(31338)
金融(31338)
管理(24694)
学报(19231)
科学(18601)
(18091)
财经(16145)
大学(15959)
学学(15050)
教育(14735)
(13744)
经济研究(11585)
技术(11119)
业经(10765)
农业(9770)
问题(9509)
理论(8322)
(7824)
会计(7782)
财会(7702)
实践(7289)
(7289)
国际(7233)
现代(7077)
农村(6527)
共检索到243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江春  熊征东  
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存在的一最根本难点是:由于国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唯一所有者,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产权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自有资本金,这样,国有商业银行无法自负盈亏。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或损失最终只能由国家来承担。国有商业银行如果不能自负盈亏,就很难形成内在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从而难以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为解决一这难题,本文试图运用现代产权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人理论来探讨如何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约束-激励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鹏远  伍瑞凡  章欣  
本文通过建立非对称信息博弈模型,讨论了在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负担引起的预算软约束下,作为固定报酬和剩余索取权两种激励方案对作为银行代理人的基层行长的作用。研究发现固定报酬方案并不能对预算软约束下基层行长的经营行为产生激励作用,而剩余索取权方案科学与否的关键是确定考虑政策性负担在内的剩余收益分配比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郁松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委托人──代理人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林郁松当一个人(代理人)为另一个人或机构的利益而工作,但后者支付给前者的报酬无法完全地取决于前省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时,就产生了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委托人设计一种报酬与劳动相...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周立  赵玮  
本文建立了一个银行薪酬激励约束的博弈模型,分析薪酬激励机制的决定和约束因素,并运用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1至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激励与经营业绩因素之间基本正相关,与经营业绩稳定性因素没有相关性。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高管薪酬的主要因素,而高管薪酬约束与经营风险因素之间没有确切的相关性。银行治理结构在银行经营业绩上有正向激励作用,在经营风险控制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传志  叶民强  
在非对称的博弈中,通常将博弈中拥有信息优势的参与者称为"代理人",无信息优势的参与者称为"委托人"。纳税人与税务代理人之间即为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处于劣势的"委托人"要促使处于优势的"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选择对纳税人最有利的行为,关键是要在这种委托——代理框架下寻求一种最优激励机制,而这种最优方案的设计必须满足税务代理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才是可行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周艳海  
投贷联动业务作为一种跨市场、跨机构、跨期限的综合性金融创新,涉及到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政府部门等多方参与主体。在投贷联动的开展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激励相容机制,尤其是投贷双方如何在职责清晰和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协作和有机联动,是影响投贷联动融资效率和实际效果的关键。本文基于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互动作用机理,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对投贷联动两类模式的激励相容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创新项目总效用最大化时,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周艳海  
投贷联动业务作为一种跨市场、跨机构、跨期限的综合性金融创新,涉及到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政府部门等多方参与主体。在投贷联动的开展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激励相容机制,尤其是投贷双方如何在职责清晰和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协作和有机联动,是影响投贷联动融资效率和实际效果的关键。本文基于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互动作用机理,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对投贷联动两类模式的激励相容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创新项目总效用最大化时,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努力效率,并通过建立市场化的科技信贷利率定价机制、确定合理的风险投资机构股权收益比例,实现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三类参与主体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立军  
国有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绩效与收入和分配并未紧密挂钩 ,经营者不可能对银行经营做出全身心的投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改变产权制度 ,但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产权制度改革还有一段路程 ,因此应该在现有体制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蒲勇健  宋军  
如何有效激励银行代理人为委托人利益努力工作,是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均急需解决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当期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当期和长期剩余索取权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论证了当前股份制银行普遍实行的当期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存在很大缺陷,给银行委托人的利益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还不如支付给代理人一个固定报酬。最后,设计两种科学的激励机制,即经济增加值和部分资产所有权安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利珍  
在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建设中,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本文通过引用关于激励机制的理论,探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娟  
国有商业银行应从分配体制、用人机制、培训制度、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 ,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激励机制 ,以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并使其发挥最大潜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史建平  李德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晓星  
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国家)与银行经营者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合约设计中应包括以激励合同为特征的内部利益激励和以竞争性市场为特征的外部激励两个方面。应采取相应措施,将银行的整体发展与银行经营者(代理人)的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得银行经营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银行所有者的盈利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丁伯平  刘决琦  郑义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贷激励———约束机制不对称问题 ,直接体现为约束过度和激励不足 ,极大地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和盈利能力。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辅以安徽安庆的个案实证 ,在技术上提出了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的可操作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