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2)
- 2023(3253)
- 2022(2684)
- 2021(2546)
- 2020(2196)
- 2019(4728)
- 2018(4913)
- 2017(8818)
- 2016(5109)
- 2015(5806)
- 2014(6155)
- 2013(5732)
- 2012(5258)
- 2011(4707)
- 2010(4789)
- 2009(4713)
- 2008(4456)
- 2007(4145)
- 2006(3660)
- 2005(3370)
- 学科
- 济(14414)
- 经济(14386)
- 管理(12849)
- 业(10704)
- 企(8850)
- 企业(8850)
- 制(6415)
- 体(5540)
- 中国(5428)
- 财(5161)
- 学(4900)
- 银(4840)
- 银行(4827)
- 方法(4795)
- 农(4794)
- 行(4594)
- 融(4538)
- 金融(4531)
- 理论(3937)
- 数学(3885)
- 数学方法(3832)
- 教育(3472)
- 体制(3342)
- 业经(3221)
- 地方(3181)
- 制度(3023)
- 度(3023)
- 务(2995)
- 财务(2973)
- 财务管理(2964)
- 机构
- 学院(66684)
- 大学(66476)
- 研究(24219)
- 济(23470)
- 经济(22715)
- 管理(22558)
- 中国(22351)
- 理学(18321)
- 理学院(18081)
- 管理学(17700)
- 管理学院(17569)
- 农(15256)
- 京(15167)
- 科学(14936)
- 财(13523)
- 所(12790)
- 中心(12396)
- 江(12122)
- 农业(11925)
- 研究所(11453)
- 业大(10770)
- 财经(9838)
- 银(9669)
- 北京(9629)
- 州(9568)
- 银行(9334)
- 省(9055)
- 技术(9024)
- 范(8962)
- 院(8932)
- 基金
- 项目(42376)
- 科学(32179)
- 研究(31712)
- 基金(29118)
- 家(25828)
- 国家(25588)
- 科学基金(20991)
- 社会(18480)
- 社会科(17338)
- 社会科学(17335)
- 省(17268)
- 教育(15021)
- 基金项目(14870)
- 划(14584)
- 编号(13731)
- 自然(13291)
- 自然科(12988)
- 自然科学(12981)
- 自然科学基金(12728)
- 成果(12282)
- 资助(12220)
- 课题(10205)
- 重点(9637)
- 体(9570)
- 部(9095)
- 发(8782)
- 创(8642)
- 性(8434)
- 项目编号(8390)
- 年(8316)
共检索到115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壮华
市场经济要求民事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权必然会在解决纠纷的诉讼中廷伸或体现,这就提出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主体性问题。而当事人的主体性是通过诉讼中的处分原则、辩论原则、举证责任原则等来规范和实现的。因此,加强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当事人 主体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成泓
民诉当事人的具体化义务是指当事人应当就其主张进行详细表明,其主体是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以及第三人,客体是当事人的事实陈述。应负主张责任一方当事人的具体化义务的程度应依保障辩论主义实现的目的而定,而相对方的具体化义务程度主要根据应负主张责任一方主张的具体化程度确定。具体化义务可能因为证明责任减轻或事案解明义务得以减轻。具体化义务与修正辩论主义下的真实义务、诉讼促进义务、法官的阐明义务以及权利保障均有密切关联。我国民诉立法关于当事人主张或抗辩的规定不仅粗疏,而且存在重实体轻程序、违反诉讼认识过程性的缺陷。为此,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怡然
诉讼观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诉讼理念,从诉讼理念出发研究诉讼制度直追诉讼的本质。在不同的诉讼观下,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这一制度有着不同的适用价值和意义。以自由主义诉讼观和社会诉讼观的视角论析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有利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理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登科
在线诉讼中的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既源于当事人主体性理论,也源于诉讼程序的多元化和精细化为其提供的外在空间,法院在线上诉讼中经历着从"场所"到"服务"的基本理念变革也要求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从权利主体来看,在线诉讼中的程序选择权是各方当事人都享有的诉讼权利而不是专属于某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从利益性质来看,它是程序性诉讼权利而不是实体性诉讼权利;从行为效力来看,它是程序性形成权而不是程序性请求权。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概括性程序选择和具体性程序选择、合意性程序选择和单方性程序选择、积极性程序选择和消极性程序选择、事前程序选择和事后程序选择。《在线诉讼规则》虽然对不同类型程序选择权的适用范围、运行机制、法律效力等予以规定,但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晏玲菊
仲裁是诉讼外的重要的争议解决方式之一,已逐渐成为商事活动主体解决争议的优先选择。本文随机选取了时间跨度为1984-2006年100个国际商事案例,实证分析了当事人争议解决方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争议处理地点法官制度、案件处理花费的时间、涉案金额等因素对当事人争议解决方式选择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有助于解决争议解决成本的降低,但是,不同国家司法制度差异以及裁判结果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降低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概率。因此,强化当事人对争议处理的自治权,是优化当事人争议解决方式选择行为和提高争议解决效率,促进司法制度完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仲裁 诉讼 二元选择 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赛民 苗文
委托贷款中,受托人协助进行贷后管理,收取手续费;委托人在贷后管理中负主要责任,并承担贷款风险。认定委托人为委托贷款中的债权人,既符合法学原理,也有法律依据;既是实践的要求,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委托贷款 债权人 认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厉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四种不同情况下中央银行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可能存在的激励目标冲突导致的政策失灵问题。首先,当中央银行集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为一身时,代理问题可能导致“内部角色冲突”;其次,监管职能分离后,“内部角色冲突”出现了“外部化”;第三,如果在央行独立性和监管独立性不强的情况下,会导致最后贷款人问题的实际决策权向政府的集中;第四,在预算软约束情况下,最后贷款人政策为整个金融体系提供了显性或隐性的担保,这种担保的存在又反过来加重了预算的软化,如果不加以限制,最后贷款人政策极易成为一种低效率的政策。
关键词:
委托代理 最后贷款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宇平
个人委托贷款业务是一项对委托者、银行和借款者都具有吸引力的业务。但三者的出发点、最终目标是存在差异的。要使该项业务顺利推进,可进行博弈分析,找到均衡点。本文通过对委托者与银行、银行与借款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了实现个人委托贷款的纳什均衡为"委托———受托"和"放款———借款并还款"。但实现纳什均衡会遇到委托者对银行的信任感、银行对借款者"诚信"判断的准确性等方面的障碍。因此,委托者应加强与银行的沟通;银行应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做好对借款者使用借款的合理性和归还借款的可能性分析;借款者应提高经营能力,加强"诚信"修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
关键词:
个人委托贷款 纳什均衡 障碍 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德强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采用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机制。虽然调解也是该机制中的一环,但由于具有可选择性,因此,最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是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制度。而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与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在衔接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雪松 徐建利 杜立
本文利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从正规信贷周期视角切入实证考察我国影子银行运作问题。结果表明,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呈现出鲜明的逆信贷周期特点,当正规信贷收缩时,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规模都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方面,从企业层面看,与正规信贷宽松时期相比,正规信贷紧缩时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获得委托贷款的概率及规模都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从地区层面看,与正规信贷宽松时期相比,正规信贷紧缩时委托贷款更多流向正规信贷缺口较大的省份。另外,从风险层面看,委托贷款违约概率显著高于同期银行不良贷款率,而且,与国有企业等体制内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获得的委托贷款违约概率相对更大。这些结果表明,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是对正规信贷不足的市场反应,正规信贷紧缩促使委托贷款资金流向融资约束较大地区和企业的同时也推高了影子银行风险。本文提供了委托贷款逆信贷周期特点的新鲜证据,有助于厘清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及其风险含义,从而对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监管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傅帅雄 罗翊煊 李元
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委托贷款交易数据,考察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委托贷款显著促进了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信贷紧缩时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改善作用更大。分析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路径发现,委托贷款主要提高了投资不足企业的投资效率,对投资过度企业的投资效率改善并不显著。进一步考察融资约束、财务杠杆和信息透明度不同的企业发现,信贷紧缩时高融资约束企业、高杠杆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投资不足企业在委托贷款增加时投资效率的改善更显著,侧面印证了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主要通过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关键词:
委托贷款 信贷周期 投资效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坤
采用2007—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向非股权关联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逐笔交易数据,分析借贷关系强度对委托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双方关系越密切,委托贷款利率越低,且这一效应仅在货币政策宽松时,贷款方存在银企关联时,或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贷款方向民营企业放贷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放贷时的利率与向民营企业放贷相比存在折价,且当民营企业存在政治关联关系时折价更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志华 蔡卫华
问题实践中,企业间因融资的需要,经常会委托银行办理委托贷款。为了减少风险,委托人(资金融出企业)要求借款企业(资金融入企业)以其不动产作为担保并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机关能否办理?如何办理登记?解答一、不动产登记机关应当办理抵押登记1.委托贷款业务是金融监管机构允许开展的合法业务。委托贷款是一种合法有效的借贷形式,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根据《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6月28日颁布)第七条的规定,经营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