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2)
- 2023(7216)
- 2022(5813)
- 2021(5115)
- 2020(4554)
- 2019(10283)
- 2018(10123)
- 2017(19889)
- 2016(10587)
- 2015(11526)
- 2014(11365)
- 2013(11510)
- 2012(10305)
- 2011(8803)
- 2010(9008)
- 2009(9194)
- 2008(9406)
- 2007(8587)
- 2006(7654)
- 2005(7299)
- 学科
- 业(72170)
- 企(69523)
- 企业(69523)
- 济(55783)
- 经济(55725)
- 管理(51982)
- 方法(26186)
- 业经(24058)
- 财(22791)
- 务(19560)
- 财务(19550)
- 财务管理(19540)
- 数学(18936)
- 数学方法(18879)
- 企业财务(18590)
- 农(18211)
- 技术(15033)
- 农业(14151)
- 策(12086)
- 企业经济(11892)
- 划(11838)
- 制(11670)
- 经营(10871)
- 技术管理(10271)
- 和(10260)
- 中国(9853)
- 体(9759)
- 理论(9738)
- 体制(8961)
- 决策(8626)
- 机构
- 学院(158318)
- 大学(151648)
- 济(75514)
- 经济(74445)
- 管理(70806)
- 理学(60561)
- 理学院(60177)
- 管理学(59756)
- 管理学院(59480)
- 研究(43035)
- 中国(40280)
- 财(36780)
- 京(29981)
- 财经(29038)
- 经(26314)
- 农(26102)
- 江(24932)
- 经济学(22523)
- 商学(22099)
- 商学院(21927)
- 科学(21882)
- 财经大学(21292)
- 中心(20843)
- 业大(20725)
- 所(20623)
- 经济学院(20512)
- 农业(20423)
- 经济管理(20017)
- 州(19416)
- 北京(18431)
- 基金
- 项目(96753)
- 科学(79402)
- 基金(73704)
- 研究(72598)
- 家(61684)
- 国家(61081)
- 科学基金(56016)
- 社会(49712)
- 社会科(47436)
- 社会科学(47424)
- 基金项目(39275)
- 省(38848)
- 自然(35696)
- 自然科(34997)
- 自然科学(34990)
- 自然科学基金(34493)
- 教育(31827)
- 划(30188)
- 资助(29783)
- 业(29140)
- 编号(28023)
- 创(24374)
- 部(22069)
- 创新(21724)
- 制(21034)
- 重点(20742)
- 国家社会(20722)
- 发(20553)
- 成果(20344)
- 人文(20194)
共检索到242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傅帅雄 罗翊煊 李元
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委托贷款交易数据,考察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委托贷款显著促进了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信贷紧缩时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改善作用更大。分析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路径发现,委托贷款主要提高了投资不足企业的投资效率,对投资过度企业的投资效率改善并不显著。进一步考察融资约束、财务杠杆和信息透明度不同的企业发现,信贷紧缩时高融资约束企业、高杠杆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投资不足企业在委托贷款增加时投资效率的改善更显著,侧面印证了信贷周期下委托贷款主要通过改善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关键词:
委托贷款 信贷周期 投资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玮婷 白俊 董颖颖
近年来,如何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成为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以委托贷款为核心的非正规金融的快速发展,会对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值得深究。本文根据2007—2020年委托贷款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数据,实证研究委托贷款的发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发放委托贷款降低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机制检验表明,委托贷款的发放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来降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当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以及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委托贷款的发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负向影响更显著,而随着企业内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以及外部信息中介参与度的提升,委托贷款的发放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负面影响趋于弱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琰 李怡宗
本文分析了参与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业务对企业创新活动和未来业绩的影响。通过结合管理层的短视理论,本文分析了企业从事高息委托贷款后企业创新活动变化以及盈利水平和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年从事高息委托贷款降低了企业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入水平,并伴随未来营业利润资产收益率更低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更高的情形。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从事高息委托贷款与否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没有显著差异,更多表现出盈利结构上的差异,说明从事高息委托贷款的根本动机是源于管理层的短视。
关键词:
高息委托贷款 创新活动 管理层短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政媛
本文拟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企业发放的委托贷款业务会计核算,尤其是到期无法收回贷款而进行展期的委托贷款业务会计核算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业务的报表列报及母子公司间发生的委托贷款业务的合并抵销、信息披露一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委托贷款 会计核算 报表列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晶 王振山
现有研究认为企业基于投机目的发放委托贷款会导致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并抑制企业创新活动。与此不同,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基于合作目的发放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发放合作性质委托贷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发现,企业基于合作目的发放委托贷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机制检验发现,贷款企业通过发放合作性质委托贷款,促进技术知识等创新所需资源的共享交换,并通过提高客户质量、增加销售现金流,最终提升企业创新。进一步,在风险承担水平低、受到融资约束、投资机会较多以及无政治关联的公司,合作性质委托贷款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更显著。本文扩展了企业委托贷款问题的研究视野,丰富了企业合作与创新机制的研究文献。
关键词:
委托贷款 企业合作 企业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熊熊 钮元新 张维 武栋才
由于旧体制遗留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有着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文章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模型,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规避程度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管理者过于重视信贷风险,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委托代理 风险规避 贷款额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坤
以2007—2017年A股非金融公司为样本,分析经营风险对非股权关联方委托贷款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营风险可以抑制企业的非股权关联方委托贷款投资,且这一效应在国有企业和融资约束弱的企业更显著,而在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则更弱;该效应通过影响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净融资额实现;此类投资的资金主要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内源融资。本文结论为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活动与经营活动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善运 白俊
手工搜集整理2011—2020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交易数据,讨论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委托贷款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企业委托贷款发放的概率和规模降低,且这一影响主要通过数字金融降低企业超额银行信贷、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来实现。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金融还会影响企业的委托贷款发放频率及期限,且其覆盖广度与数字化程度对委托贷款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此外,数字金融对委托贷款具有纠错功能,可以修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属性错配、脱实向虚以及委托贷款逆信贷周期配置等问题。数字金融在降低企业委托贷款发放的同时,对促进其创新投入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明晰数字金融的微观效应、压降影子银行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钱雪松 徐建利 杜立
本文利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这一独特数据,从正规信贷周期视角切入实证考察我国影子银行运作问题。结果表明,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呈现出鲜明的逆信贷周期特点,当正规信贷收缩时,企业发放委托贷款的概率和规模都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方面,从企业层面看,与正规信贷宽松时期相比,正规信贷紧缩时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获得委托贷款的概率及规模都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从地区层面看,与正规信贷宽松时期相比,正规信贷紧缩时委托贷款更多流向正规信贷缺口较大的省份。另外,从风险层面看,委托贷款违约概率显著高于同期银行不良贷款率,而且,与国有企业等体制内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获得的委托贷款违约概率相对更大。这些结果表明,委托贷款这一影子银行机制是对正规信贷不足的市场反应,正规信贷紧缩促使委托贷款资金流向融资约束较大地区和企业的同时也推高了影子银行风险。本文提供了委托贷款逆信贷周期特点的新鲜证据,有助于厘清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及其风险含义,从而对委托贷款等影子银行监管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宇平
个人委托贷款业务是一项对委托者、银行和借款者都具有吸引力的业务。但三者的出发点、最终目标是存在差异的。要使该项业务顺利推进,可进行博弈分析,找到均衡点。本文通过对委托者与银行、银行与借款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了实现个人委托贷款的纳什均衡为"委托———受托"和"放款———借款并还款"。但实现纳什均衡会遇到委托者对银行的信任感、银行对借款者"诚信"判断的准确性等方面的障碍。因此,委托者应加强与银行的沟通;银行应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做好对借款者使用借款的合理性和归还借款的可能性分析;借款者应提高经营能力,加强"诚信"修养,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
关键词:
个人委托贷款 纳什均衡 障碍 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俊 陈师雯
违约是信用风险传染的一种表现形式,现有研究忽视了委托贷款的违约风险。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研究发现,委托贷款借入方违约导致贷出方银行借款可得性下降。当贷出方两权分离程度和融资约束较高时,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风险传染;货币政策从紧时期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期,风险传染更容易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入方违约通过提高贷出方的经营风险,降低了贷出方银行借款可得性。本文为企业间风险传染提供了实证证据,对于企业委托贷款决策、银行授信决策和监管部门防控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魏卉 姜旋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以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子公司所在地银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集团内母公司向子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子公司所在地的银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母公司向其发放的委托贷款规模越小。进一步分析表明,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子公司较大的规模和非污染属性、母公司较大的经营风险强化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拓展性分析表明,子公司所在地银行业竞争加剧在挤出母公司委托贷款的同时能提升子公司独立负债能力以及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银行借款担保的数额,并缓释母公司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 委托贷款 企业集团 影子银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云云 白俊 陈师雯
利用委托贷款数据,考察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显著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为“价值减损”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通过降低研发创新和加剧代理问题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当委托贷款流入中西部地区或产能过剩行业时,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更明显,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以及良好的内外部公司治理则可以缓解这种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规范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引导非正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进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伯胜 谢超 张斌
作为内部资金配置的重要渠道之一,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已呈较大规模并有逐年增加之势。本文从目前会计准则及监管规则中与内部委托贷款相关的要求出发,基于新金融工具准则中引入的“预期信用损失”理念,探讨在内部委托贷款债务人底层资产经营风险增大引发违约风险增大的背景下,如何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会计核算及披露作进一步的明确和优化,并探索建立逻辑统一的内部委托贷款减值方法体系及相应的评估模型,使得相关财务信息能更准确合理地反映业务实质,使得母公司报表的信息披露更能满足报表使用人的决策需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贺佳 郭俊汝 罗淑婧
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收优惠主要发挥了相对成本效应和相对收益效应,即通过促进实体投资、改善经营效益,抑制企业委托贷款活动,且该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投资类而非经营支持类委托贷款上。这表明,税收优惠促进了企业在资产配置层面和委托贷款属性层面脱虚向实。此外,税收优惠对委托贷款的抑制作用对成熟期、低成长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税收优惠和委托贷款的研究边界,为科学认知委托贷款运作机制和强化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委托贷款 脱虚向实 影子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