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4)
2023(9396)
2022(7939)
2021(7592)
2020(6761)
2019(15976)
2018(15898)
2017(31926)
2016(17570)
2015(20047)
2014(20284)
2013(20077)
2012(18404)
2011(16577)
2010(17001)
2009(15889)
2008(16053)
2007(14637)
2006(12554)
2005(11351)
作者
(50728)
(42322)
(42196)
(40553)
(27039)
(20427)
(19464)
(16571)
(15832)
(15194)
(14332)
(14214)
(13679)
(13437)
(13298)
(13178)
(13067)
(12724)
(12465)
(12223)
(10601)
(10566)
(10508)
(9682)
(9573)
(9562)
(9520)
(9320)
(8600)
(8431)
学科
(75563)
经济(75487)
(53140)
管理(53082)
(45843)
企业(45843)
方法(40993)
数学(36870)
数学方法(36254)
(23296)
(18809)
中国(17201)
(16661)
财务(16619)
财务管理(16580)
企业财务(15874)
(15159)
(15137)
业经(14690)
(12973)
贸易(12966)
地方(12830)
(12592)
理论(12061)
农业(11784)
(11194)
(10877)
(10522)
银行(10493)
(10259)
机构
大学(255972)
学院(254668)
(103373)
经济(101235)
管理(100461)
理学(87333)
理学院(86415)
管理学(84717)
管理学院(84257)
研究(80739)
中国(61970)
(53602)
科学(49762)
(49139)
(41487)
(41339)
财经(39393)
业大(37836)
中心(37562)
研究所(37472)
(37469)
(35688)
北京(33859)
农业(32749)
(31993)
经济学(31895)
师范(31621)
(29882)
财经大学(29341)
经济学院(28943)
基金
项目(166876)
科学(130886)
基金(121206)
研究(119611)
(105492)
国家(104667)
科学基金(89864)
社会(74939)
社会科(71066)
社会科学(71044)
(65202)
基金项目(63739)
自然(59432)
自然科(58082)
自然科学(58068)
教育(57060)
自然科学基金(57026)
(55117)
资助(51997)
编号(48931)
成果(40260)
(37889)
重点(37846)
(34536)
(34278)
课题(33401)
科研(32707)
教育部(32575)
创新(32117)
大学(31587)
期刊
(108578)
经济(108578)
研究(70562)
中国(45489)
(41005)
学报(39868)
(36588)
科学(36192)
管理(35845)
大学(30309)
学学(28622)
教育(25745)
农业(24484)
技术(23167)
(21853)
金融(21853)
财经(19721)
经济研究(17903)
业经(17490)
(16803)
统计(15155)
问题(14653)
(13878)
(13577)
技术经济(13498)
(12729)
财会(12476)
决策(12455)
商业(11971)
理论(11767)
共检索到36592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晓盈  刘中吉  
股东至上理论与委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是股东,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则多元化:包括公司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及当地社区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争夺机制的初步分析,推定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晓盈  钟锦文  
“股东至上”理论与“委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是股东,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的治理主体则多元化;包括公司股东、管理层、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及当地社区等。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股份公司控制权争夺机制的初步分析,推定“受托人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璐  
在分析中国企业年金运营特点和代理人激励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中国企业年金受托人的显性激励是中国企业年金运营风险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并从企业年金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出发,构建了企业年金受托人激励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希宋   夏志勇  
本文在阐明失业及失业保险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 ,从失业保险市场保险供给者与保险需求者之间博弈关系的角度 ,构建了其委托人———代理人博弈模型 ,科学地分析了失业保险市场的内在经济规律 ,为保险企业准确地厘定保险费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斌  闫丽荣  
现代公司中,经营者(代理人)从事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经营者行为必然影响企业的价值、效率与长远发展。本文从委托人(所有者,董事会)对代理人监督的角度出发,采用博弈论方法对代理人的行为展开分析,从一个侧面证实了“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近似一次性的博弈,是经营者短期行为的主要原因”这个理论假设。从而得出,解决经营者短期行为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或机制,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保持长期的委托代理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锐  
作为开放式基金运行的法律保障,我国《信托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基本勾勒了其法律框架,在肯定开放式基金信托性质的基础上把保护投资人利益提到了重要位置。然而由于基金管理公司身兼受托人和基金管理人双重身份,使得信托关系名存实亡,投资人利益因此极易受到侵害。本文在指出开放式基金受托人缺位这一事实的同时,对我国基金托管人应当具备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进行了探讨,并期望《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配套法规能解决好这一问题,以免出现与信托法理相悖的尴尬现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立成  
电力产业的监管涉及多个监管者。研究发现,监管者不合作情况下的整体监管效果要差于合作的情况,并且监管者决策顺序的差异也会对电力监管的效果产生影响。鉴于监管者不会自动达到合作状态,建议设立一个高级别的组织,对电力监管中的多个监管者进行协调,提高电力监管的整体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杭州商学院课题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党兴华  魏华  
投资管理公司的参与各方,由于所掌握信息不对称而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但与一般企业比较又具有其特殊性。本文通过运用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和构造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对投资管理公司中投资者和公司经理人之间的激励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最优激励模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兰定筠  李世蓉  
基于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原则,研究代建制中政府委托人、代建人在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设计、施工阶段)、使用阶段的风险承担问题,提出了政府委托人与代建人的风险分配原则,并依据该风险分配原则得到了政府委托人与代建人的风险分配结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春晖  
1经纪与信息经纪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在我国已绝迹几十年的经纪活动,而今又慢慢地活跃起来。经纪活动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经纪,指的是市场上为供求双方或产销双方牵线搭桥、促成交易、提供服务的行为和活动。从事这种活动的团体或个人就称为经纪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凌飞  李霞  
债券受托人是由发行人聘任的,由债券信托合同指定享有债券信托合同权利,并为债券持有人的利益要求债券债务人履行债券信托合同义务的主体。债券受托人制度诞生于19世纪初的美国,最初是为了方便债券转让和支付、统一管理行使抵押权的需要,更多的是扮演债券转让代理人、转让登记人和债券利息支付人的角色。随着债券市场发展、违约风险逐步暴露,尤其是当时美国债券市场上投资者多为个人投资者,集体行动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阳穆哲  
本文从委托 -代理理论角度 ,建立腐败问题的委托人、代理人与寻租者的三方决策模型 ,并结合对模型的求解给出针对三方行为特点的反腐败的最优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远波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从分析传统公有经济制度下国有资产的最终委托人入手 ,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试图揭示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的最终委托人的变化。文章提出了“公有经济人民”和“国有经济人民”的概念 ,指出“公有经济人民”和普通指代意义上的“人民”是不同的。在传统公有经济制度下 ,“公有经济人民”和“人民”指代的范围是对等的 ,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公有经济人民”的范围在逐渐缩小 ,国有资产的最终委托人在不断发生分化 ,拨改贷以后到现在 ,形成了一个存量的国有经济人民 ,而增量的国有经济人民逐渐减少直至为零。由此 ,文章得出结论 :目前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均坦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企业家的行为成为关注的焦点。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决于整个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委托人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影响企业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规避的委托人和风险中性的委托人会给企业家带来不同的影响结果。委托人风险规避由风险中性转变,可以影响到激励合同的设计,从而实现"激励相容"。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