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7)
2023(7925)
2022(6531)
2021(6389)
2020(5401)
2019(12427)
2018(12400)
2017(24414)
2016(13533)
2015(15162)
2014(15299)
2013(14690)
2012(13605)
2011(12149)
2010(12756)
2009(11711)
2008(11998)
2007(10759)
2006(9613)
2005(8936)
作者
(39853)
(33059)
(32925)
(31769)
(21253)
(15896)
(14881)
(12623)
(12547)
(12200)
(11457)
(11401)
(10841)
(10574)
(10569)
(10198)
(9815)
(9803)
(9672)
(9448)
(8312)
(8273)
(8181)
(7782)
(7725)
(7373)
(7284)
(7146)
(6908)
(6645)
学科
(53102)
经济(53035)
管理(39207)
(37830)
(32097)
企业(32097)
方法(26816)
数学(23610)
数学方法(22971)
(14756)
(14671)
中国(13714)
(12828)
(12289)
业经(11462)
理论(10560)
(9760)
财务(9712)
财务管理(9683)
(9406)
银行(9387)
企业财务(9241)
农业(9109)
(9061)
贸易(9055)
(8895)
(8788)
(8611)
金融(8609)
(8421)
机构
大学(195143)
学院(194673)
(73715)
管理(72948)
经济(71990)
研究(65604)
理学(62736)
理学院(61978)
管理学(60370)
管理学院(60025)
中国(50512)
科学(41943)
(41634)
(37265)
(34354)
(33722)
研究所(31095)
中心(29946)
(29865)
财经(29293)
业大(29107)
(26520)
北京(26419)
农业(26329)
(26236)
师范(25962)
(24190)
(23431)
经济学(22297)
财经大学(21941)
基金
项目(127618)
科学(100306)
基金(92882)
研究(90251)
(82366)
国家(81724)
科学基金(69402)
社会(56261)
社会科(53296)
社会科学(53276)
(49851)
基金项目(48031)
自然(46615)
自然科(45614)
自然科学(45599)
自然科学基金(44760)
教育(43322)
(42798)
资助(39719)
编号(35969)
成果(30599)
重点(29520)
(28266)
(26282)
(25981)
课题(25953)
科研(24757)
创新(24626)
(24236)
教育部(24097)
期刊
(82330)
经济(82330)
研究(56847)
中国(38240)
学报(33418)
(31539)
科学(30575)
(29641)
管理(27801)
大学(25281)
学学(23822)
教育(23788)
农业(21219)
(19488)
金融(19488)
技术(17327)
财经(14789)
业经(13313)
经济研究(12958)
(12647)
统计(11150)
问题(10784)
(10722)
(10655)
(9864)
技术经济(9339)
决策(8863)
理论(8819)
业大(8759)
科技(8612)
共检索到290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往往把委托—代理关系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把委托—代理治理视为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治理机制,它要求:设计合理的合同激励经理或员工为股东利益服务,并以法律手段给予股东恰当的权利,赋予董事会监管经理的信托责任。但是,这种治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却会遇到很大的局限:1.在现实中纯粹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往往是找不到的;2.委托—代理单向治理的效果取决于监督权的完善程度和法理基础;3.委托—代理机制隐含着"委托人会自动履行其承诺"的前提是不现实的;4.委托—代理治理机制在实践中应用也不像理论阐述的那样普遍。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安仲  
当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一致时,在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可能为追求不正当利益而联合起来进行某些违规的市场活动,即"合谋"。例如,上市公司和会计行联合进行虚假信息披露。目前,对于这类委托代理问题的治理手段主要经济手段是罚款。文章通过研究"合谋"产生的条件得出结论认为,罚款很难有效治理"合谋"行为,并提出有效治理合谋的基本方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和东  施建军  
文章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同时分析了逆向选择的含义、原因、危害及道德风险的含义、类型及原因,最后,针对委托代理问题提出有效治理的对策——利用信号传递机制规避逆向选择,完善供应链协议,有效激励及信息共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杰  
笔者利用博弈论中的支付矩阵模型,分别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三种模式各有其弊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可对企业家采取职位消费激励、收入报酬激励及建立声誉制度等具体措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连友  
每种养老保险模式都有自己的委托代理机制 ,在不同的委托代理机制中 ,委托人、代理人和政府的作用各不相同 ,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有好有坏 ;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委托代理机制政府应定好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仁辉  从小林  
本文以业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总承包商最低收入大于"机会成本"为参与约束,以总承包商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激励约束,建立委托代理模型,表示出代理成本与各不对称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业主效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汉光  
在分析农业发展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农发行委托代理关系,结果表明:国家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所有者时,不可避免地给其赋予了多重任务;对农业政策性银行制定利润方面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促使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国家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激励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贷款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业发展银行公司治理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健  杜兴华  
总的来说,我国公共采购招投标制度属于舶来品。在我国招投标制度移植引进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政策法规不配套和制度执行不到位,特别是一些领域招标人行为失范,普遍存在围标现象已使招投标制度形同虚设。政府投资工程中串通投标问题突出,主要原因还是国有体制下公共采购面临着产权约束方面的严峻挑战。通过公共采购制度创新,从产权视角提出解决招标人规范化执行招投标制度内在动力问题,才是有效治理招标采购中腐败现象的治本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健  杜兴华  
总的来说,我国公共采购招投标制度属于舶来品。在我国招投标制度移植引进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政策法规不配套和制度执行不到位,特别是一些领域招标人行为失范,普遍存在围标现象已使招投标制度形同虚设。政府投资工程中串通投标问题突出,主要原因还是国有体制下公共采购面临着产权约束方面的严峻挑战。通过公共采购制度创新,从产权视角提出解决招标人规范化执行招投标制度内在动力问题,才是有效治理招标采购中腐败现象的治本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国有大型企业委托——代理契约选择及模式设计赵晓雷一、委托——代理制与代理成本1.委托——代理制的特点委托——代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委托代理是基于受托人的委托授权而产生的。委托授权在委托代理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委托代理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在...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孙立  
本文认为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内部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监督的需要,但在其发展中逐渐完成了从“所有权导向型”向“经营权导向型”再向“治理导向型”导向模式的转变,这可借助委托代理理论加以解释。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潘旭  李军  刘悦秋  
在农业"公司+农户"模式中,龙头公司的参与投入程度、农户的努力程度、生产能力等因素影响着该模式是否成功。本文研究在该模式中,公司参与投入到农业任务,农户是否会努力完成任务,以及公司如何设计奖励以激励农户更好地完成农业任务,创造更高的产值。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建立公司与农户间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公司的参与投入行为和农户的产值能力对激励强度、努力程度和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的参与投入能促使农户努力,且激励系数也会增长,但到达某一程度时,会减缓增长速度;农户的产值能力能激发其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并为其获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余建军  郑小欢  黄小泳  朱强强  
针对公司与农户合作时存在违约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由风险规避的公司和农户组成的"公司+农户"租赁模型。分析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该模式的激励系数与租金的制定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探讨了各参数变化对激励系数和租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给予农户的分成比例越高,农户生产努力水平越高,同时公司前期支付给农户的租金越低,后期给予农户的分成比例越高。此外,激励系数随公司风险规避系数、农户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增加,随农户风险规避系数、外生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而减小;租金随农户风险规避系数、农户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增加,随公司风险规避系数、外生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存在最优的市场价格使得租金最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艳  李录堂  
当前在我国作为单个农户进入市场的替代,"公司+农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户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模式开始暴露出它的弊端。本文试图从博弈论中的合约理论出发,探讨"公司+农户"模式存在诸如农民与公司市场地位不平等、农产品交易成本过高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并提出建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多方力量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发挥第三方监督的力量的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莉  
委托—代理理论随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它以经济学中广泛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对象,被认为是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作为典型的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合作安排问题,U/I知识联盟组织模式的选择可借助于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地加以解决。本文在对U/I知识联盟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把大学和企业作为独立理性的个体探讨了U/I知识联盟中的组织模式选择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