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9)
2023(5729)
2022(4198)
2021(3751)
2020(2950)
2019(6436)
2018(6802)
2017(12246)
2016(7167)
2015(8265)
2014(8746)
2013(7922)
2012(6865)
2011(5896)
2010(5992)
2009(5443)
2008(5524)
2007(5295)
2006(4794)
2005(4569)
作者
(20090)
(16405)
(16365)
(15890)
(10559)
(7811)
(7639)
(6432)
(6285)
(6087)
(5660)
(5542)
(5531)
(5178)
(5157)
(5115)
(5093)
(4878)
(4873)
(4760)
(4203)
(4103)
(4054)
(3961)
(3856)
(3718)
(3689)
(3663)
(3387)
(3370)
学科
(24488)
经济(24458)
管理(18477)
(18305)
(14646)
企业(14646)
中国(10248)
(9597)
业经(8283)
(6587)
农业(6471)
(6336)
理论(6247)
地方(6132)
方法(6074)
(6007)
(5358)
教学(5087)
教育(4974)
(4854)
银行(4843)
发展(4634)
(4622)
(4572)
(4545)
产业(4516)
数学(4330)
(4266)
数学方法(4245)
财务(4243)
机构
学院(96407)
大学(93678)
(33585)
经济(32598)
研究(31999)
管理(31085)
理学(25511)
中国(25262)
理学院(25200)
管理学(24589)
管理学院(24422)
(20384)
科学(20238)
(17539)
(17424)
(16560)
(16531)
中心(15179)
(14738)
研究所(14662)
师范(14548)
(13969)
业大(13400)
财经(13181)
技术(13077)
北京(12836)
农业(12655)
(11823)
(11800)
(11407)
基金
项目(58117)
研究(45696)
科学(44350)
基金(38920)
(33616)
国家(33264)
科学基金(27917)
社会(27077)
社会科(25372)
社会科学(25365)
(24421)
教育(21861)
编号(20992)
基金项目(20077)
(19683)
成果(18005)
自然(16567)
自然科(16164)
自然科学(16157)
自然科学基金(15858)
资助(15211)
课题(15140)
重点(13523)
(13420)
(13022)
项目编号(12439)
(12163)
(11904)
(11704)
大学(11158)
期刊
(44655)
经济(44655)
研究(30517)
中国(24361)
教育(18272)
(16746)
学报(15570)
(15174)
科学(13501)
管理(12606)
大学(11910)
农业(10975)
学学(10823)
(10581)
金融(10581)
技术(9822)
业经(8625)
图书(7098)
经济研究(6699)
财经(6372)
问题(6043)
职业(5909)
(5682)
(5575)
(5572)
书馆(5337)
图书馆(5337)
现代(5004)
(4984)
论坛(4984)
共检索到156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艺兰  
中国的史料记载中有大量关于尸体遭受戕害的传说。晚清时期出现的以“《点石斋画报》案”为代表的西人戕尸谣言,一方面继承了由来已久的食尸鬼和采生折割传说,一方面故事主角从本土术士转变为西方人。转变的发生源于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妖魔化想象:上海租界的空间区隔和中西方尸体管理方式的差异,造成民众对西人的误解;当时的反教话语则进一步将矛头指向传教士,将西人形象非人化,与食尸鬼勾连。谣言生成后,部分报人又吊诡地从中提炼出“实业”和“格致”等关键词,展开对西方人的另类乌托邦想象。晚清的西人戕尸谣言是生成于本土戕尸传说、掺杂了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想象和社会心理的文化现象,展现出晚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他者”的复杂态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伟  
如今国有企业在公众中已经形成了"腐败"、"低效"、"垄断"等以负面为主的刻板印象,国有企业已被成功妖魔化,其中商业性网络媒体在妖魔化国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去妖魔化"从根本上说是与妖魔化国企背后的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博弈的过程,需要依靠国家的意志和力量来组织和运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国有企业"去妖魔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枝煌  
今年2月28日奥巴马签署总统令,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内部设立跨部门贸易执法中心,旨在针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开展调查和执法,确保相关国家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奥巴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房立洲  
近年来,"城管妖魔化"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在内部职能增多、外部舆论误解的时代语境下,城管人面临巨大压力,在面对有可能引起冲突、引发负面新闻事件的管理事件时,容易产生"管还是不管"、"少管还是多管"、"管还是严管"等伦理困境。本文着眼于从城管人"理性作为"的视角,探讨破解城管伦理困境和消解"城管妖魔化"的制度体系的建构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贺刚  吕学强  李卓  徐丽萍  
指出微博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夹杂着谣言等虚假消息、不实言论。针对微博谣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深层挖掘微博中的隐含信息,提出符号特征、链接特征、关键词分布特征和时间差等新特征,将微博谣言识别形式化为分类问题,综合新提取的特征与微博文本特征、用户特征和传播特征构建多个特征模板,利用SVM分类学习方法对微博进行分类,识别结果可有效辅助人们更好、更快地识别谣言。实验结果表明,在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新提出的特征能有效提高微博谣言识别的正确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速炎  
近年来,为了解决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发的人口过度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国内的一些城市提出了建设"田园城市"的设想。发端于100多年前的"田园城市"理论对于现代社会众多城市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大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超  
乌托邦思想对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莫尔是最早系统地将城市物质和空间形态与社会性质相提并论的思想家,但国内城市规划和城乡关系研究者很少关注乌托邦的内容和影响。通过追溯乌托邦到田园城市的发展过程,在比较中外乌托邦思想异同的基础上,提炼出城市规划中的乌托邦思想演变主线。而乌托邦强调城市与自然的结合以及城市的社会属性,是现当代城市发展仍然面临和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松成  翟春  
从现代货币发行基础、货币政策与现代国家的关系看,比特币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经济学家哈耶克提出的货币非国家化理念也只是一种经济乌托邦思想今年初,拙文《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中国金融》,2014年第1期)从货币的本质属性出发,揭示了比特币与货币的区别,指出比特币本质上不是货币。本文从现代货币发行基础、货币政策与现代国家的关系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  
教育是培养人的,但这一毫无疑义的命题并不能自然导向将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长期以来,教育不过是以人为对象而已,教育的视野中并没有人。当代教育理应将人作为逻辑起点与依据,这就要求必须理解人的存在方式,确立、选择具有鲜明乌托邦品质的发展理念与逻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以会  
猜猜全球第一个绿色城市会诞生在哪里?答案是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从构想变为现实,一座名为"马斯达尔"(阿拉伯语"源头"的意思)的全球首个零碳排放"太阳城"正在从图纸上搬到沙漠中。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董扣艳  
元宇宙是人类关于未来智能社会形态的技术想象,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数字生产力水平发展到更加高级阶段。当前,社会各界关于元宇宙发展前景的认识主要包括技术空想论、技术中介论、技术统治论等,体现出对数字化社会发展前景的担忧。基于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互动共进关系,元宇宙的智能技术架构将深度改写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信息、人与自我的关系,既可以促进人类解放,也可能使人困于技术囚笼之中。面向未来,元宇宙及其智能技术架构治理的关键在于,尽快确立起一种对人类未来负责的责任伦理,推进数字技术“负责任创新”,避免技术对人作恶,捍卫人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地位,确保未来智能社会的一切技术创新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安全和解放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贺  李玲玲  计卫舸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曾子明  王婧  
网络谣言的肆虐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辅助网络谣言管控的有效推进,本文以2016年雾霾谣言为例,根据微博数据和以往研究定义了用户可信度和微博影响力特征变量,采用LDA主题模型深入挖掘微博文本的主题分布特征,并基于以上特征变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谣言识别的模型训练。实验表明,LDA提取的文档-主题分布特征在谣言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基于LDA的随机森林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谣言识别的准确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孟令军  
爱伦·凯儿童教育思想既顺应了“儿童运动”的教育思潮,又符合瑞典社会发展的教育诉求,是在批判现实教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理想的教育。她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宗教四个方面建构起儿童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她以爱和母性为基础,主张妇女重回家庭;在学校教育中,她提出建立尊重儿童个性发展和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未来学校;在社会教育中,她认为适当的立法作为道德良知的补充,在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方面是有必要的;在宗教教育中,她主张儿童具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应建立起以儿童为重心的新型宗教教育观。爱伦·凯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带有乌托邦性质的理想教育范式,是兼具儿童教育的共通性与独特性、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理想教育图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阎炎  
11月24日,国土资源部发表声明称近期流传的"国土部酝酿新版土地调控",纯属个别媒体误读,至于"国土部将推‘农地入市’调控房价"一说更是媒体牵强附会。一篇报道地方改革试点个案文章,竟然掀起全国舆论对国家"土地新政"的连番揣测,引出了相关部委发表正式声明澄清——虚空的谣言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