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6)
- 2023(17923)
- 2022(15637)
- 2021(14520)
- 2020(12118)
- 2019(27923)
- 2018(27412)
- 2017(52955)
- 2016(28921)
- 2015(32279)
- 2014(32057)
- 2013(31279)
- 2012(28951)
- 2011(26000)
- 2010(25713)
- 2009(23365)
- 2008(22533)
- 2007(19390)
- 2006(16957)
- 2005(14358)
- 学科
- 济(112569)
- 经济(112424)
- 管理(80802)
- 业(76707)
- 企(61907)
- 企业(61907)
- 方法(51869)
- 数学(45732)
- 数学方法(45117)
- 农(32232)
- 中国(31068)
- 财(28578)
- 地方(26051)
- 学(25329)
- 业经(24306)
- 农业(21724)
- 贸(21580)
- 贸易(21571)
- 易(20934)
- 制(19150)
- 环境(18514)
- 务(17737)
- 财务(17661)
- 财务管理(17629)
- 技术(17480)
- 理论(17390)
- 和(16890)
- 企业财务(16686)
- 银(15698)
- 银行(15631)
- 机构
- 大学(402195)
- 学院(402156)
- 管理(159148)
- 济(158102)
- 经济(154651)
- 理学(138868)
- 研究(137285)
- 理学院(137261)
- 管理学(134602)
- 管理学院(133888)
- 中国(100136)
- 科学(88529)
- 京(85134)
- 农(73128)
- 财(70366)
- 所(68970)
- 业大(65931)
- 研究所(63557)
- 中心(63113)
- 江(58150)
- 农业(57616)
- 财经(57000)
- 范(53265)
- 北京(52963)
- 师范(52666)
- 经(52029)
- 院(50476)
- 州(47085)
- 经济学(47013)
- 经济学院(42642)
- 基金
- 项目(288084)
- 科学(225326)
- 基金(209007)
- 研究(203698)
- 家(185327)
- 国家(183826)
- 科学基金(156817)
- 社会(127918)
- 社会科(121181)
- 社会科学(121150)
- 省(111963)
- 基金项目(111555)
- 自然(105299)
- 自然科(102821)
- 自然科学(102788)
- 自然科学基金(100910)
- 划(95614)
- 教育(93344)
- 资助(85881)
- 编号(82228)
- 重点(64869)
- 成果(64805)
- 部(62552)
- 发(61605)
- 创(59363)
- 课题(56360)
- 科研(55684)
- 创新(55500)
- 计划(53882)
- 教育部(52951)
- 期刊
- 济(165378)
- 经济(165378)
- 研究(113694)
- 中国(72570)
- 学报(70268)
- 农(65325)
- 科学(62957)
- 管理(55076)
- 大学(52428)
- 财(51697)
- 学学(49849)
- 农业(44533)
- 教育(40842)
- 技术(33422)
- 融(32647)
- 金融(32647)
- 业经(28269)
- 经济研究(26417)
- 财经(26413)
- 问题(23233)
- 经(22620)
- 业(22607)
- 科技(20453)
- 版(19994)
- 图书(19558)
- 资源(19394)
- 业大(18784)
- 技术经济(18184)
- 理论(17936)
- 统计(17509)
共检索到573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性别偏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巫锡炜
由于常规生存模型假定删截和事件发生相互独立,导致研究者常常忽略删截案例中可能还包含经历事件的风险为零的"长期存活者"。忽略这一总体异质性会导致有偏的参数估计。文章介绍并应用分割总体生存模型来探究初婚初育史对中国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和所处文化背景特性的情况下,对于有可能生育二孩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初育为女孩的情况都将导致二孩生育间隔的缩短;所属初育队列越晚、初育孩子健康、初育后哺乳时间越长、间隔期内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则都会显著延长二孩生育间隔。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魏涵 杨练 孙群 钟志刚 刘臻
目的:基于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治疗费用核算分析结果,为育龄妇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SHA 2011框架核算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治疗费用总量、筹资方案、机构流向及人群分布等。结果: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的治疗费用为353.33亿元,占四川省治疗费用的22.07%;筹资主要来源家庭卫生支出,为206.74亿元,占58.51%,从服务功能上看,门诊的家庭自付比例最高,占69.12%;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发生在综合医院的治疗费用占比最高,占52.97%;治疗费用发生在45~49岁年龄段人群的占比最高,占20.76%;治疗费用居于第一位的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相关疾病,占16.16%。结论: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个人医疗负担较重,机构流向不合理,建议完善育龄妇女医疗保障,合理引导育龄妇女患者流向,加强育龄妇女重点疾病防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碧君
通过选取"是否与父母(公婆)共同居住"作为代理变量,考察了祖父母支持对已有一个孩子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祖父母在孙辈照料上的支持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但这种促进作用会受到居住条件和赡养负担的影响,即只有在居住不存在困难时,祖父母支持才会提高妇女生育二孩的意愿,而且这种效用对有兄弟姐妹的夫妇更加明显。据此,只有减轻成年子女的赡养负担,解决儿童公共看护场所覆盖不足的问题,才能在当前"421"家庭结构趋于普遍的情况下,缓解低生育水平的延续。
关键词:
祖父母支持 二孩生育意愿 儿童照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目前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夫妇使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可逆性方法,较少采用绝育这种高效但不可逆的避孕手段。在可逆性避孕方法中,可以自己控制的避孕方法使用率比较高。以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1992年的统计数字为例,三市的男女绝育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宫内节育器(IUD)、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和其他方法的使用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茅倬彦 罗昊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的2007年基线和2010年跟踪数据中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妇女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入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重新架构生育意愿到生育行为的理论框架,从微观视角来研究当政策赋予人们生育二胎权利时,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符合生育二胎政策的妇女中,四成妇女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六成妇女的生育意愿等于生育行为,尚没有妇女的生育意愿低于生育行为。当的确面临是否生育二胎的选择时,妇女会进行理性考虑,生育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都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生育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生育意愿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琳
本研究基于2015年北京市二孩政策对女性权益潜在影响的调查数据,对职业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仅有42.8%的职业女性具有二孩生育意愿,26.4%的职业女性明确表示不愿生育第二个孩子,还有30.8%的职业女性表示还没想好;受教育程度、户籍、独生子女状况、单位性质、社会地位认知、二孩政策影响认知以及工作家庭担忧等均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乔雅君
本文旨在通过对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育龄群体的家庭状况、社会认知对其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得出结论:已经有子女数、住房面积与二孩生育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企业男性与女性育龄群体对已经有子女数和住房面积因素相对更加敏感;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高抑制了育龄群体的二孩生育意愿,且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育龄群体中更为显著;预计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促进生育二孩,且在企业的男性与女性育龄群体中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永梅
掌握不同特征的政策目标群体的生育意愿及其分化情况,对于预测生育率、评估和完善生育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17年对浙江省育龄职业女性的调查数据,比较"知识女性"与"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知识女性"和"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分别为28.1%和26.6%,未出现明显分化。但是,两类女性在生育计划、生育动力、主观认知的生育制约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年龄小、身体健康、在有政府背景的单位工作会明显提高两类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3)已婚未育、处于管理干部岗以及"让孩子有伴"的生育动力对"知识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好"、"已育1女孩"、"养儿防老"的生育动力对"其他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为提升职业女性的两孩生育意愿,应树立"多部门合作"的治理理念,强化"性别平等"的政策思维,精细化设计激励生育的政策内容以及营造"生育友好"的政策环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争呈 邹红 宋泽
生育政策调整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单独二孩政策的外生冲击,评估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检验生育多孩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1)单独二孩政策使单独夫妇生育二孩的概率显著增加2.3%,但政策效应主要集中于34~39岁和高学历女性群体。(2)单独二孩政策并未显著降低政策目标女性的劳动参与,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也不存在年龄和学历上的异质性。(3)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夫妇,单独夫妇与父母公婆同住的比例明显更高,这可能是政策未显著降低单独女性劳动参与的原因。此外,幼儿园等公共照护资源供给与祖辈同住存在互补效应,因而也能抵消生育对女性就业的负向冲击。本文的研究表明,生育二孩并不必然抑制女性劳动参与。但要实现女性生育与就业的协调,需要有可替代的家庭和公共儿童照护资源做支撑。
关键词:
生育 女性就业 单独二孩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阿里米热·阿里木
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被视为一个常态化现象,但其偏离程度和家庭生育支持的影响机制尚未取得共识。利用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造"偏向度""偏向类型""无偏层次"等概念,实证分析中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现状及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向度平均约为0.14个孩子;生育意愿与行为无偏离的育龄女性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达85.45%;超过40%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符合调查时正在实施的全面两孩政策的数量要求。各类家庭生育支持均有助于显著提升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大于行为的可能性,尤其是有利于生育趋近完成态的育龄女性完成其未满足的生育意愿。建议全面加强家庭生育支持,从而提高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并降低其处于低意愿水平的可能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蕾 庄晓旭 傅上豪
中国台湾地区生育意愿长期低迷,对可负担的托育服务的需求普遍而迫切,但有关服务可负担性的测量及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的讨论尚不充分。基于中国台湾地区“妇女婚育与就业调查”(WMFES)数据,构建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性指标,分析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达成情况及个体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能力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台湾地区育龄女性中仅15.36%有(继续)生育意愿,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达成比例约为两成;可负担政策目标设为15%时,达成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对女性继续生育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女性与配偶个人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能力每提升1个单位,女性拥有继续生育意愿的概率分别提高51.02%和15.23%。上述实证结果和台湾地区的实践经验为祖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托育服务定价制度和落实定价监督与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鄂州、黄石、仙桃市的调查
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后育龄夫妻生育意愿的年代差异与内在机制——一项计量社会学的实证研究
生育支持政策对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的影响——基于2021年成都市专项调查的实证分析
孩次、生育时间与生育水平——基于中日韩妇女平均生育年龄变动与差异的机制研究
当前贫困地区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
关于鸿声等四个乡符合照顾生育二胎的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调查
影响城乡妇女生育的因素——对黑龙江省1979—1988年结婚的育龄妇女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下承德市二孩生育意愿调查
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调查
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满足情况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基于生育三维视角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