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6)
- 2023(10244)
- 2022(9050)
- 2021(8494)
- 2020(6905)
- 2019(16259)
- 2018(16303)
- 2017(31096)
- 2016(16919)
- 2015(19037)
- 2014(19172)
- 2013(19044)
- 2012(17490)
- 2011(15802)
- 2010(15748)
- 2009(14405)
- 2008(13755)
- 2007(11969)
- 2006(10490)
- 2005(8577)
- 学科
- 济(68553)
- 经济(68478)
- 业(47474)
- 管理(45348)
- 企(35743)
- 企业(35743)
- 方法(31069)
- 农(29622)
- 数学(27018)
- 数学方法(26736)
- 农业(19707)
- 业经(17804)
- 地方(17329)
- 中国(17010)
- 学(15348)
- 财(14992)
- 制(11872)
- 环境(10866)
- 贸(10845)
- 贸易(10839)
- 和(10706)
- 理论(10686)
- 易(10467)
- 技术(10202)
- 发(9736)
- 教育(9507)
- 务(9299)
- 财务(9242)
- 财务管理(9226)
- 划(9080)
- 机构
- 学院(238954)
- 大学(238481)
- 管理(99323)
- 济(90050)
- 经济(87922)
- 理学(87022)
- 理学院(86060)
- 管理学(84632)
- 管理学院(84212)
- 研究(77828)
- 中国(56324)
- 京(50884)
- 科学(50295)
- 农(42837)
- 江(38806)
- 财(38770)
- 业大(38578)
- 所(38326)
- 中心(35905)
- 研究所(35355)
- 范(32963)
- 师范(32677)
- 农业(32436)
- 财经(31733)
- 北京(30959)
- 经(28808)
- 州(28304)
- 院(28248)
- 师范大学(26411)
- 经济管理(25572)
- 基金
- 项目(171530)
- 科学(134654)
- 研究(127015)
- 基金(123568)
- 家(106777)
- 国家(105816)
- 科学基金(91360)
- 社会(78817)
- 社会科(74327)
- 社会科学(74307)
- 省(68863)
- 基金项目(67191)
- 自然(59780)
- 自然科(58295)
- 自然科学(58284)
- 自然科学基金(57204)
- 教育(56958)
- 划(56413)
- 编号(53269)
- 资助(49859)
- 成果(42542)
- 重点(37660)
- 部(37213)
- 发(36702)
- 课题(35865)
- 创(35312)
- 创新(32815)
- 科研(32565)
- 项目编号(31726)
- 教育部(31609)
共检索到336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包钢 郎友兴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表明 ,在村民选举中 ,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低于男性村民 ,但 差别不大。在村民委员会的权力构架中 ,妇女处于弱势地位 ,主要表现为 :①职位数量少 ; ②职位的配角性。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弱势地位并不仅仅由其性别所致 ,根本原因 在于中国农村、农民的劣势境况。因此要改变与保护中国妇女的权益 ,重要的是保护农民 整体的利益 ,改变其在中国的弱势地位。
关键词:
妇女 选举 妇女参政 弱势群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仝西艳 李松柏
"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是一个传统而经典的问题,自中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便开始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涉猎此领域,其中以孙立平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将我国建国至改革开放期间"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总结为"强国家———弱社会"模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国家和社会"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对鲁西南某农村妇女主任政治生涯的个案研究,本文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新发展总结如下:国家对社会的主导地位不容撼动;国家的功能性权利进一步向下延伸;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互强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妇女主任 新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望超凡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提高农村社会的自治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浙江宋村的治理实践表明,基层政府以改善村民自治运作条件为核心的行政介入是提高农村社会自治能力的有效路径之一。随着农村社会的持续快速变迁,保障村民自治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渐瓦解,其结果是农村社会的自治能力快速弱化。通过选择性治理事务下沉、民主性议事规则供给、发展性经济资源输入,基层政府可以将行政力量有效嵌入村级治理。生活性治理事务下沉可以重建农民与村级治理间的利益关联,从而增强村级组织对农民的动员能力;规范性协商规则供给可以为农民之间的理性协商提供空间与指导,从而引导农民围绕治理事务达成共识;发展性经济资源嵌入可以壮大集体经济,从而为自治活动提供灵活、持续的资源保障。由此,基层政府的行政介入能够重塑村民自治的实践基础,进而再造农村社会的自治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天芳
城市社区建设愈来愈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市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整合社区资源,深化社区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已成为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工作方向,而妇女社区意识的养成和构建,则是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应加强社区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增强妇女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使社区建设真正实现共享、共建、共管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社区建设 社区意识 妇女 构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志鹏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享有的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的村民权利 ,是村民自治 权的内容之一 ,应纳入宪法学的研究领域。村民选举权具有基本性、法定性、政治性和自 治性特征 ,在适用法律、享有主体、权利内容、行使方式和救济方式上都与公民选举权不 同 ,是一种特殊的选举权 ,有其特定的权利范围 ,其内容包括确认权、提名权、被选举权、投 票权、救济权、罢免权和知情权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村民选举权的享有、限制与剥夺 做出了规定 ,但相关规定很不完善
关键词:
选举 村委会 村民选举权 公民选举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笑寒
研究目的:分析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内在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在村庄治理、社区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规民约与正式制度间的冲突难以调和,基层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缺乏行政约束,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主要取决于村规民约,以及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政不足,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结论:在村民自治背景下防止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必须建立对村委会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对村规民约实行审查和纠错机制,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切实赋予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田传浩 陈佳
基于浙江和陕西两省741户农户、2841个农民个人的土地承包数据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土地分配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在实施禁止土地调整政策的村庄,女性拥有更少的土地。女性更可能因为婚嫁等原因而产生居住地迁移,从而使得她们个人的土地承包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处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中,无地和少地妇女的数量更多。
关键词:
妇女土地承包权土地调整 性别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正林
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村村民选举的研究 ,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村民选举的经济背景和政治效应。对经济背景的考察 ,其实是为了揭示民主选举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质。而对政治效应的分析 ,是要揭示作为基层民主的农村选举制度改革会不会成为中国民主化的推动力量。为了透视基层民主与上层民主之间的关联 ,村民选举及自治与农民的民主权利意识的关系也成了国外学者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国外研究述评 村民选举 民主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意
在一定意义上说,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近郊村民的市民化始于职业转换。在近郊村民从农业劳动者转为非农劳动者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村庄组织、用地单位、转业村民等多种力量互动、博弈,呈现出了政府控制型博弈、多方合作型博弈、村民自主型博弈等多种博弈模式。无论哪种博弈模式都难以充分地解决近郊村民的职业转换问题。近郊村民的职业转换,需要建构一种多方参与、协同促进的长效机制。这才是近郊村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博弈 城镇化 职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裴志军 杨峻
村民选举中的贿选是现阶段村民自治中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与以往关注导致贿选行为产生的经济、政治以及环境等原因不同,本研究以浙江西部37个行政村的调查为基础,从农村居民对选举投票的态度出发,考察了倾向于接受贿选的村民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表明,村民的制度信任、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和村庄共同愿景对村民的选举投票态度有显著的影响,制度不信任、人际信任度低、社会网络少和村庄共同愿景不强烈的村民更可能是中间投票人,也更倾向于接受贿选。加强村民社会资本的构建可以减少贿选行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勤
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中比例较大的群体,由于自身属性及生理特点,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与男子不同的地位,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问题。对我国老年妇女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困难予以专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老年人口的女性化及女性人口的超前老化 从世界范围看,人口的性别比总是围绕在100上下波动,但在老年组,性别比曲线向100平衡线以下跌落,到了80岁以上高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康对 黄卫堂 任晓
在当前我国农村社区中 ,宗族文化对村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而村民在选举过程中的宗族偏好也就在所难免。然而如果能保证村级选举在公正、公开、公平的条件下进行 ,各方的博弈结果往往会达到某种均衡。因而切实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是把各宗族的矛盾和竞争引导到和平、公开、可控的秩序中进行的良好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宗族 自治 民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昕妍
乡村妇女这一群体在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存在意义。改革开放后,乡村妇女在意识与实践两个层面都已迈入自主发展阶段,但现实情况下的妇女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仍面临许多困境与挑战。吴秀兰及其妇女发展公益机构的实践表明,通过领导赋能、结构赋能、心理赋能与技术赋能等路径活动,能够有效助力乡村妇女主体性意识的新觉醒与发展。
关键词:
乡村妇女 主体性发展 赋能理论 乡村振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裴志军 陈姗姗
农村女性村民选举参与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基于江西等省份部分农村女性的数据,探索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政治效能感与村级选举参与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其政治效能感和选举参与积极性;且政治效能感对选举参与积极性有显著正向作用。村民女性的内在效能感与外在效能感在对选举参与的影响中互为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关系在政治效能感与选举参与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
家庭关系 政治效能感 女性村民 村庄选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裴志军 陈姗姗
农村女性村民选举参与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基于江西等省份部分农村女性的数据,探索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政治效能感与村级选举参与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女性村民的家庭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其政治效能感和选举参与积极性;且政治效能感对选举参与积极性有显著正向作用。村民女性的内在效能感与外在效能感在对选举参与的影响中互为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关系在政治效能感与选举参与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
家庭关系 政治效能感 女性村民 村庄选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