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
2023(75)
2022(47)
2021(73)
2020(46)
2019(83)
2018(117)
2017(169)
2016(66)
2015(72)
2014(89)
2013(102)
2012(82)
2011(109)
2010(80)
2009(81)
2008(85)
2007(42)
2006(33)
2005(44)
作者
(267)
(236)
(235)
(213)
(178)
(105)
(101)
(99)
(98)
(96)
(90)
(85)
(82)
(80)
(79)
(78)
(72)
(69)
(67)
(66)
(66)
(65)
(63)
(61)
(57)
(56)
(56)
(56)
(55)
(54)
学科
保险(247)
(247)
(180)
经济(180)
各种(174)
各种类型(169)
种类(169)
类型(169)
中国(133)
(108)
(95)
方法(77)
管理(75)
数学(65)
数学方法(65)
(65)
(57)
地方(49)
保险业(48)
(47)
企业(47)
(47)
理论(43)
财政(42)
教育(41)
(40)
金融(40)
农业(39)
业经(38)
及其(38)
机构
大学(1055)
学院(979)
研究(541)
中国(464)
(369)
经济(359)
科学(335)
管理(332)
(306)
(296)
中心(282)
研究所(272)
(270)
(261)
理学(255)
理学院(250)
(248)
管理学(247)
管理学院(243)
北京(236)
(209)
研究院(202)
(192)
研究中心(189)
(179)
(177)
(173)
师范(172)
国家(159)
农业(156)
基金
项目(538)
科学(380)
基金(368)
研究(357)
(337)
国家(335)
科学基金(244)
社会(199)
(188)
社会科(187)
社会科学(187)
基金项目(185)
教育(174)
(172)
自然(168)
自然科(156)
自然科学(156)
资助(155)
自然科学基金(152)
重点(148)
(144)
成果(135)
编号(131)
重大(127)
教育部(124)
科技(118)
(114)
专项(110)
(108)
(108)
期刊
研究(430)
中国(363)
(312)
经济(312)
学报(272)
科学(261)
(205)
大学(186)
学学(178)
(170)
(164)
金融(164)
教育(146)
(122)
图书(122)
林业(118)
(115)
书馆(105)
图书馆(105)
(103)
旅游(103)
(103)
学刊(101)
旅游学(101)
游学(101)
保险(87)
(87)
(86)
农业(85)
管理(85)
共检索到2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恩福,男,1952年12月出生,汉族,上海市闵行区人,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九星村民兵连副连长、共青团七一公社团委委员、九星八队副队长、队长、九星大队工业大队长、九星村委会主任、党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邵毅平  
所谓“《春秋》笔法”(也说“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据说一开始主要用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志远  
~~
[期刊] 改革  [作者]
《改革》服务中央决策再亮新举,力邀20余刊同绘"重庆共识"【本刊重庆讯】2015年7月25日,改革杂志社在渝举办"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服务中央决策研讨会",纷纷建言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服务中央决策的价值和举措,形成《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服务中央决策的"重庆共识"》(见本期第153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与会领导高度肯定《改革》的办刊经验和服务中央决策举措。中共中央宣传部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志远  
中国古代戏曲批评中具有浓郁的"春秋笔法"思维特征。首先表现在"春秋笔法"对戏曲创作批评观的深层影响,即戏曲作家进行创作时抱持意欲效仿《春秋》创作戏曲作品,且把戏曲作品视为"信史"。其次表现在对戏曲批评实践和批评语汇的影响,即在戏曲批评中大量采用"春秋"字眼和在戏曲批评中"春秋笔法"语汇的化用。同时,古代戏曲批评家也认识到了这种戏曲批评思维的局限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骆扬  
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笔法是孔子设立褒贬的标准,是一种历史书写主观意识的体现。然而《春秋》的书写中本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反映客观历史的,即曾经发生过的史事;二是反映主观意识的,即书写者的主观判断。历史文本是主体(书写者)与所记录客观对象(史事)结合的产物,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春秋》对史事的记录是经过判断的结果。而史官(孔子)的判断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史实的认定,即客观史事首先要经过史官主观的分析与决断,是书写者所认定的客观真实,但其认定的事实受礼法传统的影响,要理解他们对客观真实的认识不应超越那个时代的意义体系;二是史官的书写规则,即把经过分析认定的事实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也在长期的历史传统中客体化为春秋笔法,是那个时代历史观念的一种客观体现,在史官传统及主体间的相互认同中不断得以固化和加强,是历史真实赖以存在的条件。在《春秋》的书写中,史官并非不注重历史记录的客观真实性,但他们试图通过凸显自身主体性的方式更好地展示心中的历史之真。这种主观意识来源并受限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传统,其背后体现了时代的客观合理性。所以,春秋笔法是一种书写客观历史之真的特殊总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新春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蒋秀英  
本文对近期出版的《黑龙江文学通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作出高度评价。《黑龙江文学通史》是我国研究黑龙江地方文学的第一部通代文学史著作 ,对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文学、民间文学、俄侨文学及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作了多侧面、多层次的考察、梳理和描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连湘  
写好新时代"奋进之笔",要从站位、定力、担当、眼界、格局、情怀六个方面下功夫,即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大学、始终保持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青年学生的关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世普  
我们习惯于用现实结果和过程的简易来衡量得失,思维模式历来强调的是过去和现在,忽视的是未来,评价得失的标准也是以现在和过去而设的,而未来其实比现在和过去更重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庆云  
自虞舜而至西周,古诗作为讽语的载体存续千余年。春秋时期,周王权衰落而至礼崩乐坏,孔子笔削鲁国旧史作《春秋》,创建春秋笔法寓存微言大义而成为教化新文本,将弦歌讽喻之声的古诗讽语功能,演化为"属辞比事"之文章修辞。"属辞"强调以辞意统领事件记述的视角、情节与详略的取舍;"比事"重在事件类情之比,以及连类生情之比。在聘问歌咏衰亡之后,春秋笔法成为讽语的载体,开启文章修辞学之滥觞。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华  
本文回顾四川农村信用社60周年的奋斗历程:60年来,四川农村信用社肩负助农致富民,与农共舞的历史使命,始终致力于支持"三农"、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县域经济,在不同时期为振兴农村金融事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助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提出了今后四川农村信用社将着力于打造现代金融机构,为助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宏伟设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鲁强  
磨刀不误砍柴功从1995年2月成立时起,直属分局就将法治、公平、文明、高效的治税思想高悬于顶,以之为标,严格要求全体人员。抓税收,首先是抓收税人。分局的征管对象均为省属大中型企业,这对征管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局对政治思想、业务知识、制度管理常抓不懈,在全局形成了讲政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衷建红  徐晖  张国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