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1)
- 2023(12700)
- 2022(10852)
- 2021(10165)
- 2020(8787)
- 2019(20412)
- 2018(20301)
- 2017(39641)
- 2016(21213)
- 2015(24230)
- 2014(24342)
- 2013(24067)
- 2012(22001)
- 2011(19644)
- 2010(19360)
- 2009(18295)
- 2008(18296)
- 2007(16399)
- 2006(14037)
- 2005(12700)
- 学科
- 济(84863)
- 经济(84741)
- 管理(66456)
- 业(62156)
- 企(52859)
- 企业(52859)
- 方法(43002)
- 数学(38301)
- 数学方法(37834)
- 财(26689)
- 制(26658)
- 银(22851)
- 银行(22705)
- 农(21952)
- 行(21282)
- 中国(21028)
- 业经(18368)
- 务(17050)
- 财务(16996)
- 财务管理(16952)
- 融(16669)
- 金融(16664)
- 企业财务(16102)
- 学(15667)
- 贸(15635)
- 贸易(15623)
- 易(15215)
- 体(14760)
- 度(14700)
- 制度(14683)
- 机构
- 大学(302157)
- 学院(300336)
- 济(125791)
- 经济(123187)
- 管理(119902)
- 理学(103134)
- 理学院(102096)
- 管理学(100430)
- 管理学院(99850)
- 研究(94703)
- 中国(79007)
- 京(62084)
- 财(61875)
- 科学(55863)
- 农(49374)
- 财经(48944)
- 中心(47106)
- 所(46474)
- 江(46112)
- 经(44322)
- 业大(43716)
- 研究所(41904)
- 经济学(39551)
- 农业(38955)
- 北京(38250)
- 财经大学(36565)
- 州(36158)
- 范(36023)
- 经济学院(35886)
- 师范(35629)
- 基金
- 项目(201514)
- 科学(159864)
- 基金(148884)
- 研究(146307)
- 家(128717)
- 国家(127683)
- 科学基金(111036)
- 社会(94227)
- 社会科(89442)
- 社会科学(89414)
- 基金项目(78925)
- 省(78439)
- 自然(72428)
- 自然科(70776)
- 自然科学(70755)
- 自然科学基金(69500)
- 教育(68552)
- 划(65935)
- 资助(61092)
- 编号(58812)
- 成果(47344)
- 部(45863)
- 重点(45191)
- 创(42414)
- 发(41851)
- 制(40819)
- 教育部(39917)
- 课题(39905)
- 创新(39776)
- 科研(39438)
共检索到445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勇 饶艳超
本文假设博弈方均为有限理性,建立了基层银行违规问题的进化博弈模型。首先,建立基层银行之间的博弈模型,并辅以情景分析。然后,建立基层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分析各种可能情况。最后在模型与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建议是:在银行方面,要提高合规收益,加大违规成本,切不可"法不责众",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在监管部门方面,加大对监管部门的奖惩,降低监管成本。
关键词:
基层银行 违规 进化博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亮 范钧
基层银行存在一类可称为"正向"违规的行为,由此引起的违规问题并不在少数。通过构建一个基于双边风险厌恶动态博弈的模型,包含基层银行发展的合规管理、业绩激励因素,可求得符合贝叶斯完美均衡条件的解。此解表明,上级银行已对违规足够厌恶,且对违规的处罚金额满足一定条件为前提,可通过恰当的激励约束,遏制此类违规。以此为基础,还可以纳入知识管理情形,结果发现一定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提高银行效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谈铭斐 方华
银行信贷资金入市满足了资本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起到繁荣资本市场的作用,但同时银行信贷资金入市的负面影响众多,特别是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扰乱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通过对信贷资金流向监管过程中的信贷资金使用者和监管者的行为分析,利用进化博弈论的知识,引入了有限理性博弈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关于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监管问题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利用进化博弈方法在模型求解和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进化博弈 违规入市 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施其武
近两年来各地信用风险事件不断发生,钢贸圈、物流圈、互联互保圈风险此起彼伏,担保、小贷公司老板频频失联,企业、储户存款频频失踪,凸现出作为社会融资主要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在风险管控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经营行为失范不是个别现象。2014年底,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布置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专项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商业银行违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当商业银行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信息披露数量小于政府按照市场效率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信息披露数量时,商业银行就产生了违规披露信息的动机,违规披露信息数量是两者的差额,是其违规披露信息的可能最大数量。但政府不会容许其存在,会通过提高执法严厉程度减少它,减少的最优数量决定于强制商业银行减少违规披露信息导致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这表明,剩余的违规信息披露数量是政府所容许的,是商业银行的最优违规信息披露数量。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强制性信息披露 违规信息披露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宁
本文采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对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的违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可以实施效率工资,防范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委托——代理风险出现。
关键词:
违规经营 委托——代理风险 效率工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孔刘柳
在国内利率高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形势下,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理论界认定曾有国际套利资本通过各种途径,绕过或逃避各种管制,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即使我国政府多次对外承诺人民币不会贬值,结果还是发生了严重的套汇、逃汇、骗汇的现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乌云娜 许浒 杨益晟 刘超
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研究代建方违规屡禁不止的原因,构造政府与代建方的博弈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博弈结果表明在当前条件下,虽然强化监管强度,加大惩罚力度,降低监管成本,可以降低代建方违规程度,但不能完全杜绝违规;政府的监管不仅不会给政府带来收益,反而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分析得到,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监管滞后,缺乏对代建方的有效激励,以及代建市场诚信体制的缺失,对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樊斌 李翠霞
从我国乳业发展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客观要求出发,本文探讨了乳制品加工企业隐蔽违规行为的演化博弈关系。在阐述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及监管乳制品加工企业行为重要性的基础上,基于有限理性、应用演化博弈理论的复制动态机制分析乳制品加工企业隐蔽违规行为的长期演化趋势。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并对其求解、分析参数变化的影响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乳制品加工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监督查处的力度和强度、消费者信任度、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乳制品加工市场的准入条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军伟
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违规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违规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与监管者,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非合作博弈。本文建立了违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了影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违规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违规成本与监管力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立法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实施对监管者监管等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谢梓平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外汇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针对扰乱外汇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行动。这些行动对于积极倡导诚实守信意识,维护健康有序的外汇市场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刊通过对一组真实案例的集中研讨分析,揭示了一系列违反外汇法规的隐秘行为,以宣传国家有关外汇管理政策,引导广大涉汇主体依法合规经营,从而营造健康、诚信、规范、有序的外汇市场环境,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琦 龚成 樊瑾瑜
当前,征信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重视。从监管视角分析商业银行征信违规风险的类型、征信合规管理措施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防控征信违规风险的建议:强化征信合规管理中信息主体权益保护职责;加强征信信息查询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明确征信业务职责,有效平衡业务发展;加强员工管理,防范道德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征信违规 信用信息 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猛麟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提出,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然而,随着征信知识的普及,个人信用报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经济"身份证",金融机构违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事件时常发生,个人信用信息外泄的案件层出不穷,严重侵犯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案例剖析,全面分析商业银行违规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主要原因,并借鉴国外相关监管经验,然后从基层央行监管视角下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个人信用信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猛麟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提出,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然而,随着征信知识的普及,个人信用报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经济"身份证",金融机构违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事件时常发生,个人信用信息外泄的案件层出不穷,严重侵犯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案例剖析,全面分析商业银行违规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主要原因,并借鉴国外相关监管经验,然后从基层央行监管视角下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保护个人信用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