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6)
- 2023(6729)
- 2022(5707)
- 2021(5237)
- 2020(4536)
- 2019(9814)
- 2018(9683)
- 2017(17792)
- 2016(9273)
- 2015(10432)
- 2014(9530)
- 2013(9288)
- 2012(8553)
- 2011(7558)
- 2010(7955)
- 2009(7298)
- 2008(6963)
- 2007(6341)
- 2006(5619)
- 2005(5077)
- 学科
- 业(38043)
- 企(34202)
- 企业(34202)
- 济(33501)
- 经济(33468)
- 管理(33348)
- 技术(19385)
- 技术管理(13019)
- 方法(12768)
- 中国(10427)
- 数学(9770)
- 数学方法(9649)
- 制(9541)
- 财(9375)
- 业经(9280)
- 贸(8579)
- 贸易(8573)
- 农(8449)
- 易(8335)
- 理论(7641)
- 融(7243)
- 金融(7243)
- 体(7187)
- 地方(6694)
- 银(6686)
- 银行(6671)
- 行(6421)
- 体制(6363)
- 农业(5990)
- 划(5801)
- 机构
- 学院(125141)
- 大学(124887)
- 济(54357)
- 经济(53369)
- 管理(51959)
- 理学(44269)
- 理学院(43779)
- 管理学(43285)
- 管理学院(43006)
- 研究(42012)
- 中国(32808)
- 京(30063)
- 财(24002)
- 科学(23167)
- 所(20195)
- 北京(20007)
- 江(19495)
- 中心(19363)
- 财经(18470)
- 研究所(17938)
- 经(16949)
- 业大(16369)
- 农(16104)
- 经济学(15995)
- 范(15742)
- 师范(15602)
- 院(15572)
- 技术(15405)
- 州(15215)
- 商学(14753)
- 基金
- 项目(82352)
- 科学(66931)
- 研究(64067)
- 基金(59284)
- 家(51011)
- 国家(50574)
- 科学基金(44899)
- 社会(41467)
- 社会科(39530)
- 社会科学(39523)
- 省(32593)
- 基金项目(31267)
- 教育(29698)
- 划(27749)
- 自然(27569)
- 自然科(27069)
- 自然科学(27065)
- 自然科学基金(26633)
- 编号(25231)
- 创(24662)
- 资助(22479)
- 创新(21902)
- 成果(20118)
- 重点(18616)
- 课题(18500)
- 发(18311)
- 部(18052)
- 业(17615)
- 国家社会(17312)
- 制(16744)
共检索到201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简明珏
通过国际技术兼并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在某些产业中赶超先工业化国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这种方法由于其高风险性在实际过程中不容易成功。本文通过分析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兼并一家韩国公司以进入 TFT-LCD 这一新产业的过程,对这种技术跨越式兼并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企业在进行此类兼并中所常出现的错误和面对的挑战。本文总结了通过该类技术兼并实现创新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京东方 跨越创新 并购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艳华 滕福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毅
自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尽可能地加以创新,已成为我国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近十几年来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改变我国落后的生产技术面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中,确实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八五”期间,国家加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安菊
作为中国面板制造企业的后期进入者,京东方顶住连续亏损数年的巨大压力,持续进行自主创新,系统推进整合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与跨界创新等多种颠覆式创新,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获得诸多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从行业"跟随者"到"领先者"的成功逆袭。半导体显示技术作为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几十年来一直被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以液晶电视为例,显示屏硬件中的"核心部件",其成本在硬件成本中的占比高达70%80%。由于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金铠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WTO有一套复杂完整的规则体系,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对外贸易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挑战。为了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迎接新挑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如扩大农村市场,刺激国内需求;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规范市场秩序;扩大对外贸易等。本刊以如何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为专题刊发一组短文,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永林 赵佳菲
本文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为构成要素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相对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而言,研究开发能力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是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因子。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术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央领导对职教战线同志们的嘱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没有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是不完整的体系,滞后发展的职业教育绝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春 李海超
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3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倩男 赵玉林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针对这些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鹏 刘兰风 魏峰 张治栋
文章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总体规模、相对产出和相对投入为主要成分,揭示了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别判断与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辉 温军 丰若旸
本文在创新知识基础理论已有的"并购—吸收能力"分析框架内,引入了"吸收动力"因素,藉此研究了收购兼并、异质企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法和倍差估计量"技术就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并购可以扩展收购公司的知识基础,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在并购后的四年时间窗口内,收购企业的专利授权和创新效率显著高于未收购企业;(2)知识吸收动力而非吸收能力是企业并购创新效应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股权结构适度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外部产业竞争程度较低的
关键词:
收购兼并 企业异质性 创新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辉 温军 丰若旸
本文在创新知识基础理论已有的"并购—吸收能力"分析框架内,引入了"吸收动力"因素,藉此研究了收购兼并、异质企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法和倍差估计量"技术就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并购可以扩展收购公司的知识基础,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在并购后的四年时间窗口内,收购企业的专利授权和创新效率显著高于未收购企业;(2)知识吸收动力而非吸收能力是企业并购创新效应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股权结构适度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外部产业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在知识吸收动力方面较其它企业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购的创新效应更高,而吸收能力不同的企业其并购的创新效应并无显著不同;(3)国有企业在知识吸收能力方面的优势所引致的并购创新差距缩小效应不能抵补其在知识吸收动力方面的劣势所引致的扩大效应,国有企业并购的专利授权和创新效率显著低于民营企业。本文还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并购创新效应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购兼并 企业异质性 创新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张培
本文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总体上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转化能力提升都存在促进效应,本文详细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转换能力提供有益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