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7)
2023(13329)
2022(11379)
2021(10583)
2020(8436)
2019(19545)
2018(19442)
2017(37044)
2016(20093)
2015(22545)
2014(22695)
2013(22693)
2012(21029)
2011(19216)
2010(19326)
2009(17779)
2008(17067)
2007(15192)
2006(13662)
2005(11838)
作者
(58295)
(48430)
(47853)
(45512)
(30645)
(23074)
(21788)
(19087)
(18424)
(17363)
(16468)
(16281)
(15239)
(15237)
(14751)
(14555)
(14244)
(14136)
(13697)
(13612)
(12018)
(11910)
(11597)
(11106)
(10909)
(10719)
(10697)
(10678)
(9759)
(9509)
学科
(87358)
经济(87268)
(55916)
管理(53514)
(41764)
企业(41764)
方法(34110)
(33307)
数学(29053)
数学方法(28752)
中国(26370)
地方(23644)
业经(22628)
农业(22269)
(17913)
(17567)
(15791)
(14865)
贸易(14852)
(14325)
(14182)
银行(14149)
(14107)
环境(13785)
(13664)
金融(13663)
(13621)
(13565)
理论(13324)
技术(12606)
机构
学院(286799)
大学(286142)
管理(115146)
(114318)
经济(111656)
理学(99142)
研究(98741)
理学院(98006)
管理学(96450)
管理学院(95912)
中国(73528)
(62105)
科学(60317)
(50808)
(48878)
(48507)
中心(44895)
研究所(44290)
业大(42587)
(42422)
(40732)
师范(40454)
财经(40217)
北京(39693)
农业(36617)
(36490)
(35841)
(35040)
经济学(33254)
师范大学(32683)
基金
项目(194365)
科学(153180)
研究(147164)
基金(139297)
(119775)
国家(118636)
科学基金(102222)
社会(92446)
社会科(87302)
社会科学(87280)
(76909)
基金项目(74466)
教育(66320)
自然(64283)
(63882)
自然科(62732)
自然科学(62721)
编号(61701)
自然科学基金(61555)
资助(56218)
成果(50614)
(44940)
重点(42898)
课题(42486)
(42321)
(40068)
创新(37210)
国家社会(37189)
发展(36965)
项目编号(36934)
期刊
(135270)
经济(135270)
研究(88084)
中国(58774)
(49403)
学报(42707)
管理(41587)
科学(41204)
教育(36154)
(35543)
农业(33780)
大学(33138)
学学(30893)
(27436)
金融(27436)
业经(25274)
技术(24621)
经济研究(20067)
财经(18685)
问题(17453)
图书(16498)
(15832)
(15074)
理论(14449)
科技(14220)
技术经济(13813)
(13611)
现代(13484)
实践(13367)
(13367)
共检索到430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大才  
20世纪的中国乡村研究中,村庄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研究单位。对这一研究单位,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方法论方面的质疑,建议以集市系统、传统社会网络、村庄集合、区域社会替代或者超越村庄这一研究单位。不过,超越村庄的诸种研究方式依然无法解决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微观与宏观之间的方法论鸿沟。而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制度为轴所建构的立体网络模式,有望跨跃这三大鸿沟,既能超越村庄而又能避免方法论的陷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冯连伟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辖19个乡镇,1042个行政村,总人口110.9万人,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2007年以来,沂水县实施村庄合并、拆迁、改造,两年间共立项262个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拆迁改造闲置和低效利用宅基地1.02万户,拆迁危旧房屋80万平方米;建设新房屋25万平方米,安置4500户;复垦总面积7479亩,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成功探索了一条村庄整治之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兴佐  
农民行动单位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数量概念表示的是,农民行动单位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关系范畴表明的是,某一区域内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性质。从村庄层面看,农民行动单位具体为宗族、户族、小亲族和个体家庭;相应地,本文将村庄划分为宗族型、户族型、小亲族型和个体家庭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仇童伟  
为剖析宗族与地方行政力量在土地产权实施过程中的互动特征,文章利用2014年CLDS数据,分析了宗族和行政力量对村庄地权实施的影响。在以民主选举表征民主治理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宗族的存在会抑制土地法律文书的发放,并激励土地调整。在引入民主选举对宗族作用的调节效应后发现,在实施民主选举的村庄中,因传统惯习内嵌于基层治理,导致宗族对土地法律文书发放的抑制性增强。研究还发现,族权与行政权"合谋"会抑制土地法律文书的发放和土地调整,但民主选举会通过约束行政权和放活自治权,使二者的关系由行政权"绑架"族权变为宗族发挥自治功能。为避免行政权与族权"合谋"造成的治权资本化,并对非正式社会安排的自我实施功能加以合理利用,建议通过行政权让位自治权,政府治理扶持村民自治,治理单元多元化和自治功能下放等方式,发挥非正式社会安排在村庄地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超杰  
~~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谈松华  
优质教育,现在还是一种稀缺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影响着择校、收费等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教育行为,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是教育界正在着力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必亮  
本文在对温州一个村庄的标会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 ,将村庄共同体理论和信任理论与该村的非正式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 ,初步地建立了“村庄信任”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 ,文章认为 :(1 )标会将自由竞标过程与程序、竞争性利率决定、自愿性合作、大众参与、信任等因素实现了有机结合 ,是一种很有效率、活力与竞争力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 (2 )因为村庄共同体与区域性文化等因素对标会行为的嵌入 (embeddedness) ,小规模、社区性标会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很小。 (3 )政府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的同时 ,应该允许各种非正式金融的存在与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冀晶娟  尹旭红  
基于山东省村庄集聚实践的实地调查,归纳了不同背景、不同实施主体下村庄集聚的类型:强企强村带动,资源重组型;城市扩张,被动迁并型;环境恶化,安全保障型;政府引导,设施共享型。透过实践分析,总结了村庄集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划引导不力、实施动力不足以及政策制度缺失,影响了集聚效果。建议应尊重民意,选择恰当时机,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制度保障,进而科学、合理地推进村庄集聚,达到资源集约利用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申端锋  
本文对村庄权力研究进行了回顾性梳理和前瞻性讨论,认为20世纪的村庄权力经历了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国家政权内卷化背景下的村庄权力、人民公社时期的村庄权力以及“乡政村治”背景下的村庄权力。不同时期村庄权力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既有的关于村庄权力的研究大都是在国家/社会的二元框架下展开的,也有学者试图进入村庄内部进行村庄权力结构分析。在今后的村庄权力研究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将村级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要正确认识“乡政村治”背景下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雪峰  胡宜  
研究村庄必须理解村庄。理解村庄首先要把握村庄的政治社会现象。社会资本即村庄社会关联和村庄信任是理解和解释村庄政治社会现象的基本因素。在不同的村庄以及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 ,村庄的这种社会资本有着不同的特征 ,从而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不同类型的村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常青  
传统的工学结合以顶岗实习为主要方式,具有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将人才培养责任转嫁给企业,不符合社会分工的基本原则,不可能普遍推广。发挥工学结合的优势,我们应该扩展工学结合内涵,构建以工学结合教育制度为保障,以工学结合课程为核心,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主要手段的全程全方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奎  
作为事实上的"社会单位",村庄是探讨农村发展与治理问题的理想"单元"。村庄个案的剖析表明,农村人口流动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付出,包括村庄秩序面临失衡挑战、村庄发展动力丧失、村庄悲剧事件增多等等。代价视角下的问题分析表明,农村村庄治理亟需作出三个层面的反思:从治理对象层面看,治理实践中需要格外重视村庄的价值,在发展思维和认知上树立起"村庄本位"思想;从治理主体层面看,村庄治理举措要建立在尊重并调动农民的主体性基础之上,不能把农民仅仅视为需要改变和发展的客体,将其置于被动的承受者位置;从治理目标层面看,村庄治理的目标设定与政策设计需要将重心置于文化之上,超脱单纯的经济物质取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浩  
农地再分配制度是一项颇具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但其产生原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农地再分配的村庄原因。研究显示:农地税费负担与土地小调整正相关,农民收入来源假说没得到证实。村庄民主程度对土地调整没有影响。村庄社会文化变量对农地调整有重要影响,农民偏好假说成立。资源禀赋假说和交易费用假说只适用于土地大调整,对小调整不适用。村庄农地再分配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现阶段不应该取消和禁止,而是改进和完善,在土地产权稳定和调整之间取得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浩  
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村庄经济变量和自然特征变量对农地再分配的影响,同时也将村庄政治变量和社会文化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农地税费负担对土地小调整有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来源假说没有得到证实;土地资源禀赋对土地大调整有负向影响,但对小调整没有影响。交易费用假说只适用于土地大调整,对小调整不适用;村庄民主假说没有得到证实,但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关注程度对土地小调整有负向影响;村庄社会文化变量对土地再分配特别是土地小调整有重要影响,农民偏好假说成立。村庄农地再分配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现阶段不应该取消或禁止,而是改进和完善,在土地产权稳定和调整之间取得平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家益  张学福  孙巍  
在分析OWL扩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扩展OWL前须明确的两个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对OWL扩展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当前OWL扩展方法的特点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提出OWL扩展优化的两点要求,讨论OWL词汇、句法、语义扩展优化的具体方法。给出此方法的应用实例,用优化方法扩展了OWL的类相关关系表示能力,得到了较好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