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9)
- 2023(5861)
- 2022(5118)
- 2021(4867)
- 2020(4159)
- 2019(9247)
- 2018(9357)
- 2017(17114)
- 2016(9713)
- 2015(11055)
- 2014(11465)
- 2013(10753)
- 2012(10197)
- 2011(9158)
- 2010(9304)
- 2009(8843)
- 2008(8861)
- 2007(8471)
- 2006(7638)
- 2005(6642)
- 学科
- 济(35402)
- 经济(35238)
- 管理(29354)
- 业(24420)
- 企(22282)
- 企业(22282)
- 方法(15533)
- 数学(11024)
- 农(10912)
- 数学方法(10769)
- 中国(10688)
- 学(10421)
- 理论(10240)
- 财(10018)
- 制(9643)
- 业经(9561)
- 和(8361)
- 体(7698)
- 地方(6909)
- 教育(6575)
- 农业(6533)
- 银(6156)
- 银行(6136)
- 务(5874)
- 行(5852)
- 策(5851)
- 财务(5838)
- 财务管理(5819)
- 融(5541)
- 金融(5534)
- 机构
- 大学(139810)
- 学院(137965)
- 管理(51687)
- 研究(48972)
- 济(48800)
- 经济(47414)
- 理学(43762)
- 理学院(43209)
- 管理学(42171)
- 管理学院(41930)
- 中国(37041)
- 科学(31925)
- 京(31345)
- 农(27122)
- 所(25752)
- 财(24678)
- 研究所(23220)
- 江(22979)
- 中心(22924)
- 业大(22241)
- 农业(21256)
- 范(20205)
- 师范(19933)
- 北京(19644)
- 财经(18846)
- 州(17788)
- 院(17785)
- 经(16940)
- 省(16902)
- 技术(16778)
- 基金
- 项目(90146)
- 科学(70201)
- 研究(65216)
- 基金(63760)
- 家(56482)
- 国家(55937)
- 科学基金(47213)
- 社会(41076)
- 社会科(37548)
- 社会科学(37532)
- 省(35852)
- 基金项目(33228)
- 教育(30882)
- 自然(30784)
- 划(30365)
- 自然科(30132)
- 自然科学(30120)
- 自然科学基金(29566)
- 编号(27382)
- 资助(26330)
- 成果(23788)
- 重点(20215)
- 部(19569)
- 课题(19538)
- 发(18190)
- 创(17739)
- 科研(17007)
- 项目编号(16836)
- 计划(16612)
- 创新(16514)
共检索到219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寇彧
评价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要立足于这个特定群体对亲社会行为的认同,不仅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利他性和高代价性特征,而且还要把握其社交性和低代价性特征,以青少年群体社会互动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亲社会行为类型为依据建立其客观评价体系,有利于教育实际中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干预。
关键词:
评价 青少年群体 亲社会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友印 余益兵 沙家明
采用日常生活事件核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来自上海市和昆明市的1192名少管所青少年进行施测和数据分析,探讨了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在少管所青少年群体的适用性,并考察了日常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社会适应双功能模型在少管所青少年样本中适用性良好。(2)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对少管所青少年的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均具有显著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和日常生活事件对不同类型少管所青少年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社会适应 双功能模型 生活事件 社会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庆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胡金萍 种道汉
本研究探讨了高中生亲子亲合与亲社会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同情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亲子亲合与亲社会倾向呈正相关;亲子亲合通过自我同情和认知重评对青少年亲社会倾向也有间接的正向影响。研究表明,自我同情和认知重评在亲子亲合与亲社会倾向之间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增进了对亲子关系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潜在关联机制的理解。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纯槿
社交媒体在年轻世代中蔚然兴起,与之伴随的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揭示其内在影响机理成为学术界亟待深入探究的重要议题。基于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学生测试数据,运用多层中介模型,从元认知、情感和行为视角探查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数字阅读素养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影响路径呈现“多重效应”:情感上通过构筑社会关系网络来增强心理归属感,但同时削弱了高层级的元认知策略和学习参与度进而抑制了数字阅读素养,且负向影响甚于正向效应。分样本异质性检验表明,社交媒体总体的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男性、高中、家庭处境不利的群体中,且上述群体更易于陷入充满娱乐性的“社交沉迷”。破解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青少年正确审视社交媒体的真实效应,防止社交媒体被过度使用、滥用和误用,重视改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规范的制度空间,促使其成为教育系统传播正确价值观和支撑引领数字文明时代的动力之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琪 赵欢欢 郭德轩 许燕 克燕南 张和云
使用家庭教养量表、道德认同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对282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潜变量建模的方法,探讨了道德认同在家庭教养对青少年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教养中情感温暖、行为指导和道德认同对亲社会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罚与控制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指导和道德认同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道德认同在家庭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家庭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负向预测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苑明亮 李文岐 寇彧
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与相关研究表明,低社会阶层者常比高社会阶层者更亲社会,而亲社会行为的资源和代价理论认为高阶层者更有能力和可能做出亲社会行为。随着实证研究的增多,研究者开始从多种因素(微观的个体水平变量,如人格因素;中观的情境水平变量,即具体的社会互动情境;宏观的社会与文化变量,如社会结构与文化因素)共同影响行为的视角入手来全面地理解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微观个体层面的互惠信念、感恩特质和相对剥夺感,中观情境层面的互动对方的利他水平、慈善呼吁类型和亲社会情境公开性,以及宏观社会层面的收入不平等性和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应探讨亲社会情境、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因素如何与个体的社会阶层交互影响其亲社会行为;考察受助者的社会阶层如何激发人们的亲社会行为,以及行动者的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传递的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谷传华 荆智 张菲菲 孙超奇
随机选取187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社会创造性故事情境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考察青少年社会创造性与评价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评价条件下青少年的社会创造性高于有评价条件下的青少年;评价与成就动机在社会性问题解决的流畅性上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无评价条件下避免失败型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流畅性。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青少年解决社会性问题的内部动机,避免不适当的外部评价,对避免失败型的青少年尤其如此。
关键词:
社会创造性 评价 成就动机 青少年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袁红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移动设备阅读和学习。文章利用质性研究工具对青少年非正式学习中的移动阅读行为动机、方法、内容、操作、情境和评价六方面内容进行三级编码,研究发现:青少年非正式学习中的移动阅读主要出于功能性动机,主要利用手机,通过交互或非交互的方式获取学业、休闲和社交类学习信息。非正式学习中移动阅读的操作与传统阅读不同,大部分青少年支持和接纳移动阅读。
关键词:
青少年 非正式学习 移动阅读行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卢乃桂 王芳
在华人社会,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为培养有道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道德教育的实施,其实是培植那些反映道德标准的价值观。然而,信息时代的出现及充斥在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已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并向传统的道德教育发出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建议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应寻求实践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以迎接网络世界的出现。崇高空洞的道德标准应让位给简洁易懂的观念,比如“尊重”。我们应该积极的去探索“网络世界”中的信息和观念,而不是一味的避免。有启发性和适切的道德教育应建基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和真正兴趣之上。华人社会的德育工作者,包括学校教师,家长,非正式教育的组织者,都应共同努力去了解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佩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价值引领作为道德教育中自觉度比较高的道德建设形式,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文章从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价值引领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价值引领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价值引领 青少年社会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梨 王曦影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欺凌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关注,然而鲜有研究探讨农村青少年同伴群体文化、校园欺凌行为以及底层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一所农村学校初中师生的深度访谈发现:农村青少年分化为"混团伙"与"守规矩"两类同伴群体,推崇反学校文化的"混团伙"以欺负群内的"小弟"为乐,更以欺凌学业成绩不佳的"守规矩"的青少年为荣;学业优秀的"守规矩"的青少年常常可以获得来自教师和学校的保护,进而免于遭受校园欺凌。农村中学的校园欺凌现象与同伴群体文化生产过程有关,同时受到农村学校资源不足和分层教学制度的影响。农村中学校园欺凌现象体现了同伴群体文化生产与学校教育制度交织下的"权力不对等"被不断地强化,从而进一步阻碍了部分底层青少年向上流动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陆立忠
校外聋青少年犯罪受群体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中 ,群体性压力加快了聋青少年的犯罪化进程 ;群体的价值取向影响了聋人世界观的正确形成 ;参照群体的力量又不断壮大聋人的犯罪队伍。因此 ,预防和减少聋青少年犯罪必须面对群体因素对其的影响。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更新单一的法制教育观念 ,强调综合教育 ,强化意志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 ,要加强评判练习和模拟干预训练。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学校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左莹莹 侯金芹 江兰 陈祉妍
本研究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CES-D)对817名听力残疾青少年、641名其他残疾青少年(包括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多重残疾)和894名健全青少年进行测查,考察这三者的抑郁情绪,并探讨影响听力残疾青少年抑郁的家庭因素。结果发现:听力残疾青少年与其他残疾青少年的抑郁水平相当,均显著高于全国健全青少年;父母关系好是听力残疾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
听力残疾青少年 抑郁情绪 家庭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