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
2023(1304)
2022(1066)
2021(1085)
2020(742)
2019(1797)
2018(1662)
2017(2828)
2016(1586)
2015(1898)
2014(1802)
2013(1644)
2012(1543)
2011(1393)
2010(1517)
2009(1291)
2008(1252)
2007(1167)
2006(1048)
2005(1042)
作者
(4544)
(3843)
(3796)
(3650)
(2331)
(1808)
(1740)
(1495)
(1492)
(1412)
(1341)
(1279)
(1249)
(1230)
(1188)
(1172)
(1169)
(1166)
(1131)
(1047)
(977)
(961)
(948)
(912)
(898)
(876)
(859)
(838)
(745)
(738)
学科
(4633)
经济(4623)
管理(4437)
(4114)
(3677)
企业(3677)
教育(3349)
思想(2488)
政治(2341)
思想政治(2197)
政治教育(2197)
治教(2197)
德育(2180)
方法(1918)
(1735)
中国(1680)
数学(1560)
数学方法(1511)
(1405)
教学(1363)
(1357)
理论(1346)
(1315)
业经(1220)
(1183)
(1041)
银行(1039)
(1017)
财务(1015)
财务管理(1014)
机构
大学(22266)
学院(21705)
(7887)
经济(7678)
研究(7520)
管理(7036)
理学(5860)
中国(5856)
理学院(5776)
管理学(5642)
管理学院(5590)
(4910)
科学(4443)
(4410)
(3983)
(3786)
师范(3750)
(3729)
中心(3614)
(3577)
财经(3463)
研究所(3332)
北京(3237)
(3203)
师范大学(2987)
业大(2901)
(2876)
技术(2843)
教育(2773)
(2767)
基金
项目(13355)
研究(10311)
科学(10307)
基金(9304)
(8220)
国家(8123)
科学基金(6815)
社会(6518)
社会科(6084)
社会科学(6080)
教育(5463)
(5038)
基金项目(4551)
(4344)
编号(4273)
自然(4140)
自然科(4047)
自然科学(4045)
成果(4040)
自然科学基金(3980)
资助(3869)
课题(3374)
重点(3161)
(3080)
(3016)
(3008)
大学(2899)
(2846)
国家社会(2773)
项目编号(2689)
期刊
(9064)
经济(9064)
研究(7293)
中国(7055)
教育(6466)
学报(4479)
(3861)
大学(3660)
管理(3370)
科学(3301)
学学(3220)
(3095)
(2342)
金融(2342)
财经(2298)
农业(2070)
技术(2019)
(1988)
职业(1867)
图书(1681)
(1388)
(1372)
书馆(1370)
图书馆(1370)
经济研究(1273)
高等(1186)
(1130)
(1073)
论坛(1073)
科技(1047)
共检索到37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冰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门功课的效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四条教学建议: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2.强调联系生活实际;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卞振中  
教育改革的形势对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效果影响思想品德课的声誉。影响教学效果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师资水平问题.二是教学方法问题。 德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社会科学,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有较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高的道德素养和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现仅就提高德育教学成效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娜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对中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方面,力图改变以往单纯重视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注重体现实践性和行为引导。案例教学法符合思想品德课注重实践性和对学生导行的需要,在缓解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远离社会现实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习惯传统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飞  
新课程实施十年了,西南边疆的新课程实施进展到底怎样?对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回顾与反思不能遗漏西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强调,也把我们的目光引向西部,引向西南边疆那些最基层、最普通的学校。在那些学校里,新课程实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学校、教师在做何种尝试与努力?新课程到底给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带去了什么?正是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探询,本期推出来自云南基层教师的三篇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办学条件艰难,尽管体制上的、观念上的障碍还在,但是,新课程已经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新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已经在这些学校开花结果。他们,正在改变……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宗王林  
《思想品德》教材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建构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选取层次不同的系列开放性情境作为学生活动的素材……这种富有新意的设计,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及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新观念、创意新教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让学生在活动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宏章  赵欣  王玉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秉公  刘英莲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殊“双主体结构”与教学规律●陈秉公刘英莲思想品德课改革是一个深刻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更新的过程,只有在对基本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认识上取得进展,改革才能获得成功。教学的主客体结构问题,是长期困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根本性理论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薛丽君  
教学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即是自由,"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代时代精神的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传统的道德学习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远离生活世界,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道德学习被抽象化、客体化。当代美国学者戴蒙与考贝指出:"道德主要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规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龚其涛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地跨过这一人生特殊而重要的时期,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和实施课堂教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肖先绪  
如何评定学生思想品德和德育效果,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德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思想品德的特点、结构来探讨提高品德测评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品德的特点及其可测度 品德能不能测,如何测,要从个体品德及其心理特点来认识。思想品德是指一个人按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原则、法制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所表现出的对国家。集体、他人、事业及自己的经常而稳定的主观态度和引为习惯的特征和倾向的总和。这就是说,思想品德既有对社会的政治、法制、道德和世界、人生、自我的观点、信念、情感、意向等内部意识;又有表现在对国家、集体、他人、事业(劳动)和自己的经常而稳定的外部行为。因而,思想品德既有客观性,又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许瑞芳  沈晓敏  
身份是连接个体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公民身份是个体基本的社会身份。公民身份必须内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才能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行为。其中,公民教育是促进学生公民身份认同的重要力量。思想品德类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主要承担公民教育的学科课程,其内容的设置和学科核心能力的诉求必须回应社会的现实需要,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即形成学生的社会身份认同能力,尤其是公民身份认同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如东  
从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以及在教育中的地位和教育的实施过程来审视,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具有结合的可行性。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结合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说服引导、合力导向、融入渗透是两者结合的有效路径方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建青  
如何认识思想与心理、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做了深入探讨,认为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应辩证认识、科学对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平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编写既要注意到知识与道德价值观的学习,又要从学生生活主题出发,使教材体现生活精神和时代面貌。《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编写应从"内容"与"形式"两个维度,注重教材编写中知识挖掘的本位和张力,在情境和冲突中呈现生活主题,恰当地介绍基本的知识价值观,提供情境、抛出问题、引起共鸣、启发思考和讨论。教材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择有意义的生活主题,凝聚有意义的道德价值,通过生活,借由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思考、体会生活背后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做有道德的人。应避免道德知识教学的教条化和生活主题呈现的肤浅化,让道德知识与价值的学习充满情趣,生动起来,让生活主题的体验富有意义,深刻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