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0)
- 2023(7918)
- 2022(6435)
- 2021(5990)
- 2020(4873)
- 2019(10966)
- 2018(10717)
- 2017(19893)
- 2016(10296)
- 2015(11775)
- 2014(11531)
- 2013(11786)
- 2012(11441)
- 2011(10797)
- 2010(10672)
- 2009(9989)
- 2008(9646)
- 2007(8399)
- 2006(7848)
- 2005(7504)
- 学科
- 济(73201)
- 经济(73145)
- 管理(26888)
- 方法(23771)
- 业(22064)
- 数学(21749)
- 数学方法(21643)
- 中国(19345)
- 地方(17756)
- 企(16187)
- 企业(16187)
- 地方经济(13026)
- 农(12794)
- 贸(12523)
- 贸易(12512)
- 易(12162)
- 业经(11941)
- 学(11593)
- 财(10529)
- 制(10107)
- 环境(9934)
- 融(9284)
- 金融(9284)
- 银(8912)
- 银行(8907)
- 发(8767)
- 行(8725)
- 农业(8611)
- 关系(8185)
- 体(7903)
- 机构
- 大学(162087)
- 学院(158009)
- 济(88749)
- 经济(87558)
- 研究(66023)
- 管理(56578)
- 中国(51780)
- 理学(47716)
- 理学院(47114)
- 管理学(46611)
- 管理学院(46285)
- 财(36886)
- 京(34988)
- 科学(34556)
- 所(32859)
- 经济学(30954)
- 研究所(29642)
- 财经(29284)
- 中心(27874)
- 经济学院(27668)
- 经(26876)
- 院(23356)
- 北京(23066)
- 江(22693)
- 财经大学(21778)
- 农(21391)
- 科学院(20525)
- 范(20107)
- 师范(19976)
- 研究中心(18846)
- 基金
- 项目(99552)
- 科学(80169)
- 基金(76675)
- 研究(73813)
- 家(66941)
- 国家(66498)
- 科学基金(56494)
- 社会(52883)
- 社会科(50437)
- 社会科学(50429)
- 基金项目(38929)
- 省(33584)
- 自然(32623)
- 教育(32127)
- 自然科(31905)
- 自然科学(31895)
- 资助(31862)
- 自然科学基金(31378)
- 划(29374)
- 编号(26003)
- 国家社会(24522)
- 部(24218)
- 中国(23606)
- 发(23491)
- 重点(22861)
- 成果(21644)
- 教育部(21430)
- 济(20165)
- 发展(20147)
- 创(20076)
共检索到260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科技力量提升、产业链韧性、改革开放、民生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但会议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就意味着,压力的化解不仅要促进需求扩张,还要兼顾供给的稳定,更需要注重对预期的引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赖秀福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都在发生转变,经济环境的变化势必导致金融需求总量、金融需求结构、金融发展速度发生变化,银行业"旱涝保收"的时代已经结束。随着经济、金融从旧常态向新常态持续演进,基层银行业改革发展正面临着三重压力与十大挑战。一、宏观经济运行新常态对银行战略转型的压力挑战一:经济增速放缓对银行发展理念的挑战。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汉 王李俊 刘金全
本文采用动态谐波模型测度了我国三种类型迥异的经济周期,在周期交融中识别出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的转变点,从供需视角对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出现由衰退向萧条转变现象的成因进行溯源,并基于供给、需求和预期对产出波动的依时贡献,解析“三重压力”下我国新发展阶段以来产出波动和经济下行的根源。实证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受外在冲击影响呈现低增长高波动态势;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尚在长周期波谷位置徘徊,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从驱动因素来看,需求收缩是我国近年来以来增长型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出现由衰退向萧条转变现象的主要成因,投资疲软则是导致需求收缩的核心诱因。“三重压力”冲击下预期因素是新发展阶段产出波动的主要根源,市场预期转弱及其对需求冲击的连锁效应是经济下行的重要成因,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融资意愿不足以及居民消费低迷。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张冲
2021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金融发展,国内货币金融环境从极度宽松回归相对中性,宏观杠杆率降幅明显,货币政策空间明显拓宽。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国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方面,房地产市场快速去杠杆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和盈利能力弱化并存,隐性债务严监管下弱资质城投的再融资风险和违约风险趋升。国际方面,中美两国经济金融周期开始错位,需警惕美联储加速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造成的外部冲击。应对三重压力要求金融宏观调控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货币政策总量宽松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着力提振最终需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市场信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红驹 张馨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2022年经济增长速度偏低。“三重压力”持续演化,需求收缩是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国际主要经济体比较,我国经济增长-通胀指标组合相对偏冷,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有所提高。供给冲击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减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调整。消费信心指数和采购经理指数(PMI)仍处于弱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预期改善。2023年我国将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改善融资环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美联储加息路径可能趋向缓和,这些冲减“三重压力”的因素将缓解需求收缩压力,推动经济转向强势增长。长期的经济低增长会损害经济发展质量。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后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元年,应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质量与速度协调并进的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好局。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 李双双 冯明 汪红驹 娄峰 张彬斌 左鹏飞 孙博文 张慧慧 李莹
2022年以来,疫情持续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复苏减速降档,滞胀程度加深。俄乌冲突与美欧对俄制裁,对全球经济、金融、能源、粮食安全产生广泛影响。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产生广泛负面溢出效应。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仍处于恢复过程,新外生因素压低增长预期;就业整体呈弱修复态势,不平衡不充分特征持续;物价分化走势有所收敛,输入性通胀压力趋增;外贸外资合作维持稳定,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再超预期;财政收支继续恢复,地方财政收入分化明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然偏弱,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如下问题:俄乌冲突加剧,对我国经济产生多种外溢效应;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对我国形成政策掣肘;输入性通胀冲击加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较大挑战;国内多地疫情反弹,对内需特别是消费压制明显;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交织,民生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任务艰巨;房地产市场风险仍在暴露,金融市场震荡加大;预期转弱压力持续,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展望全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背景下,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都面临较大压力。建议以我为主实施宏观政策,防范外部风险对中国的溢出效应;积极主动应对输入性通胀,巩固保供稳价政策成果;科学精准高效处置突发疫情,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围绕扩就业保民生落实宏观政策,更加突出精准有效;稳妥处置房企风险,防范金融市场震荡;加快扭转预期冲击,切实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外部风险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2021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不过面临的下行压力也有所增加。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短期来看,“三重压力”主要源于全球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消费与投资需求恢复偏缓、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居民与企业预期指标下滑。中长期来看,“三重压力”实际上源于中国经济近年来在经济稳定、经济结构转型与长期经济增长三个层面所面临的持续压力。宏观政策“三策合一”通过将稳定政策、结构政策与增长政策三者有机结合,稳定政策主要应对“需求收缩”、结构政策主要应对“供给冲击”、增长政策主要应对“预期转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三重压力”。同时,稳定政策、结构政策与增长政策之间还可以更科学地协调配合,从而有效地提高政策的调控效率,更好地应对“三重压力”并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徐阳
中资美元债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用好境内外资本,有利于金融风险防控。当前中资美元债市场面临利率上行、汇率波动和次级化的三重压力。文章具体分析了这三重压力的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尽管中美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中资美元债市场具有联通、用好境内外资本市场的金融属性,其支持实体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没有改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孔令刚 蒋晓岚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发挥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和全球贸易的压舱石作用,外贸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RCEP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和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市场,其生效推动东亚经济进入一体化时代。中国要充分认识并发挥RCEP助推拓展国际经贸领域、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的意义,对标CPTPP等新一代高水平经贸规则,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制度性变革,以外贸的稳定健康发展助推闯关和突围三重压力,为整体经济的稳增长以及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可持续的坚实支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伟霞
本文首先分析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以长期结构性因素和外部压力为主;接着分析引发通货膨胀的内因和外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长远影响,以及外部依赖型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然后分析通货膨胀的财富转移效果—私人部门向政府部门的财富转移,中国向美国的财富转移;最后针对所分析问题,提出从根本上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河合正弘 刘利刚
本文回顾了中国近期在汇率体制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制定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文章发现随着资本管制效力的下降,人民币汇率仍然以盯住美元为主,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经受到削弱。为重新获得货币政策自主性,同时致力于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央行必须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关键词:
中国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三元悖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英武 张明 杨亚娟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工业经济也同样面临“三重压力”。本文以江苏工业为例,剖析了江苏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一是市场需求回升面临制约,供给侧约束持续显现;二是资源保供稳价压力加大,工业经济恢复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三是市场预期偏弱,中小企业生产运营压力较大。新发展阶段,江苏工业要突破“三重压力”,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破除瓶颈制约,重点围绕需求提升、供给扩大、预期提振,全力促消费扩张、全力促工业结构调整、全力促营商环境升级,为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关键词:
三重压力 工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 瓶颈制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力
近年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重要挑战。本文首先在Proxy-SVAR模型中结合符号约束和工具变量同时识别出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预期冲击,进一步构建包含金融摩擦和诊断式预期的DSGE模型对三重冲击进行理论建模。研究发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均会对我国实体经济带来紧缩性压力,且三重不利冲击的相互叠加会形成反馈效应。不利供给变动会进一步放大预期转弱对于产出的不利影响,而预期转弱则会强化需求收缩对产出的紧缩效应。诊断式预期形成机制下经济主体预期的内生变化会进一步加剧三重不利冲击导致的实体经济和信贷市场的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机制分析表明:预期转弱引发的资产价格下跌,会加剧不利需求冲击对实体部门的紧缩效应;而不利供给冲击带来的劳动时长与企业R&D投资规模的下降,则会进一步加大预期转弱对实体经济活动的不利影响。政策福利分析表明: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应该搭配审慎型货币政策,且审慎型货币政策应重点关注资产价格,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应主要盯住杠杆率和信贷等变量,同时二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冲击类型瞄准风险溢价等其他合意指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酝酿多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发言权改革(reforms on quotas and voice)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在2006年9月18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加坡年会上,执行董事会9月1日正式提出的份额和治理改革提案以90.6%投票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作为这个为期两年的改革计划的第一步,中国、韩国、土耳其、墨西哥的份额和投票权都提高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岫立 韦琬
实体经济不断缩小的利润空间,与金融行业持续较高利润形成鲜明对比,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