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7)
- 2023(7692)
- 2022(6355)
- 2021(5767)
- 2020(4698)
- 2019(10629)
- 2018(10082)
- 2017(19766)
- 2016(10596)
- 2015(12125)
- 2014(11955)
- 2013(11778)
- 2012(11213)
- 2011(10034)
- 2010(10020)
- 2009(9461)
- 2008(9706)
- 2007(8872)
- 2006(7748)
- 2005(6926)
- 学科
- 济(50284)
- 经济(50226)
- 管理(38267)
- 业(35689)
- 企(30570)
- 企业(30570)
- 方法(27574)
- 数学(24721)
- 数学方法(24480)
- 财(15636)
- 中国(12189)
- 农(11461)
- 贸(11098)
- 贸易(11087)
- 务(11031)
- 财务(11007)
- 财务管理(10983)
- 易(10826)
- 业经(10724)
- 企业财务(10575)
- 制(8955)
- 学(8450)
- 融(7804)
- 金融(7804)
- 农业(7787)
- 理论(7728)
- 地方(7650)
- 银(7352)
- 银行(7344)
- 技术(6956)
- 机构
- 大学(161171)
- 学院(157269)
- 济(66813)
- 经济(65607)
- 管理(64532)
- 理学(55754)
- 理学院(55265)
- 管理学(54454)
- 管理学院(54160)
- 研究(47466)
- 中国(37793)
- 财(33292)
- 京(32664)
- 财经(26940)
- 科学(25795)
- 经(24589)
- 中心(24046)
- 江(23358)
- 所(22237)
- 经济学(21771)
- 农(21376)
- 业大(20403)
- 北京(20250)
- 财经大学(20190)
- 经济学院(19902)
- 研究所(19579)
- 范(19404)
- 师范(19221)
- 州(18892)
- 商学(18216)
- 基金
- 项目(103058)
- 科学(82540)
- 基金(77615)
- 研究(76689)
- 家(66292)
- 国家(65750)
- 科学基金(58117)
- 社会(50962)
- 社会科(48516)
- 社会科学(48506)
- 基金项目(39943)
- 省(38137)
- 自然(36366)
- 教育(36301)
- 自然科(35644)
- 自然科学(35639)
- 自然科学基金(35096)
- 资助(32970)
- 划(32088)
- 编号(30954)
- 成果(26517)
- 部(23938)
- 重点(22431)
- 国家社会(22090)
- 教育部(21568)
- 发(20878)
- 创(20872)
- 人文(20784)
- 大学(20337)
- 项目编号(20177)
共检索到236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述忠 贺歌 郭继文
“柠檬市场”困境是跨境电商发挥稳外贸作用的重要阻碍,质量认证作为一种有效的声誉机制,有望通过传递质量信号来缓解信息不对称。本文利用全球最大的移动跨境电商平台——Wish的产品认证政策和详细的产品-周度层面数据,通过时间断点设计研究了产品层面的认证机制对跨境电商市场交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质量认证具有显著的声誉效应,产品被认证后,销量平均增加了10.5%,价格平均提高了3.0%。机制分析显示,上述声誉效应主要是由于认证所带来的质量信号削弱了产品的质量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了厂商的定价自信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拓展分析发现,首先,认证效应不具有完全的对称性,失去认证会使得产品价格下降,但并不会显著影响产品销量;其次,认证可能会提高消费者的质量预期,使得评分下降约0.7个百分点;最后,认证不会对同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溢出效应,但会使得同行业非认证产品的销量下降,从而提高了高质量产品的市场集中度。本文启示政府应引导跨境电商平台设立公平合理的质量认证标准,合理使用认证机制以突破“柠檬市场”困境,助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述忠 郭继文
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举措,政府通过在综试区内推出一系列制度创新,助力地区外贸创新发展。本文基于国内领先跨境电商物流企业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的运单数据,首次构造了城市—行业—月度层面描述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状况的面板数据集,并以第三批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为准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率先就综试区相关制度创新对地区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进行了量化评估。实证结果表明:(1)在样本期内,综试区的设立使城市内各行业的跨境电商出口平均增长了大约21%,且在“无票免税”政策出台后,这一促进效应进一步提升;(2)上述出口促进作用在消费品、中间品、中低技术及低技术产品等行业样本中更加显著;(3)贸易分解显示,综试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地区行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对集约边际无明显影响,对价格边际有一定的负向影响;(4)进一步分析发现,综试区制度创新引致的出口增长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贸易成本降低密切相关。上述发现在考虑了样本自选择偏误、更换测量指标、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置换检验、构造匹配样本等依然高度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制度创新引致的出口红利提供了可靠的经验支撑,为进一步提高跨境电商相关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鞠雪楠 赵宣凯 孙宝文
已有研究认为,跨境电商平台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企业出口,但是对于跨境电商平台降低贸易成本的作用机制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本文应用中国最大的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平台"敦煌网"2013—2016年的国际、省级和行业级别的跨境出口数据以及相关宏观数据,从出口目的国和出口生产地双重视角判别跨境电商中不同类型的贸易成本对出口贸易的规模及结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跨境电商能够有效降低国际贸易中的固定成本(如市场规模),但对可变成本(如关税)更加敏感;(2)跨境电商有助于克服生产的固定成本,对生产的可变成本(如劳动力成本)更加敏感;(3)互联网发展水平对跨境电商的规模和结构占比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跨境电商克服了诸多贸易成本因素的阻碍,拓展了贸易边界;同时跨境电商为非沿海省份、高附加值行业提供了国际贸易的新机遇。本文为跨境电商促进国际贸易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更直接的新证据,并为我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胜刚 谢晋元 成程
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业务模式之一,为传统国际商务流程带来了深刻变革。本文使用网络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方法,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发布的388.9万份公告,对上市公司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情况进行了精确筛选,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上市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第二,优化供应链结构、缓解融资约束、推动数字化转型是跨境电商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三,在精确识别开展相关业务企业的基础上,本文发现跨境电商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强化融资优化与数字赋能效应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对企业国际化的促进效果。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企业内部的战略选择和外部的政策支持两个角度,为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支持政策,促进企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全面实现,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丽 陈松奕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10-2017年间108家流通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旨在研究流通企业政府补贴、跨境电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企业价值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并且对于拥有跨境电商业务的流通企业,政府补贴能够更加显著地提升滞后一期的企业市场价值。
关键词:
政府补贴 跨境电商 企业价值 流通企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乐天 王华春
本文使用2012—2019年实施跨境并购的上市企业数据,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考察跨境并购对高管薪酬的实际影响、作用机制与差异化特征。结果表明,跨境并购显著提升了中国上市企业高管薪酬,且在并购后第3年仍然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跨境并购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兼具相对合理的市场渠道和不合理的非市场渠道。市场渠道表现为跨境并购能让有海外经历的高管获取更高的薪酬;非市场渠道包括跨境并购使得权力更大的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以及跨境并购增加了高管的超额薪酬。本文厘清了中国上市企业跨境并购影响高管薪酬的作用渠道,不仅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而且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一步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銮淏 夏杰长
全球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互联的日益加深为劳动力要素跨境流动提供公开透明、广阔庞大机会的同时,也形成了限制较少、高效便捷的“线上转移”新渠道。文章以2011~2021年86个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东道国(地区)为研究样本,立足于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数据事实,基于移动电话普及率、中国和东道国双边网址数量的视角,系统全面地考察数字技术对劳动力跨境流动以及其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第一,东道国的数字技术通过“信息平台效应”“业态创新效应”“时空压缩效应”对中国对外劳务输出规模产生普遍且稳健的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技术依托中国向东道国的数字可交付服务出口途径,对劳务合作项目下劳动力跨境流动呈现出“线上转移效应”;第三,东道国数字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国对外劳务输出,尤其是对外工程承包领域的综合效益和效率质量。文章提出,应重视数字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网络空间国际规范标准的构建完善,追踪把握国际劳务合作新内容、新趋势,加速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切实提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晓君 徐晓晴 范祎洁
在全球数字化背景下,我国出口跨境电商企业力图以营销策略获取在线流量,扩张海外市场,获得企业溢价这一关键竞争力。以跨境电商企业的微观数据为分析样本,从理论与实证两个维度评估在线流量对跨境电商企业溢价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线流量规模具有双重影响效应,其作用方向及大小均取决于企业对营销承诺的兑现程度;当营销承诺兑现程度低时,溢价能力随在线流量规模的增长而降低,低价营销型企业属于此类典型,即企业凭借低价营销承诺所吸引的流量规模越大,提价时流量损失越严重,企业为此付出的定价折扣就越多,且定价抑制效应随规模扩大呈扩张趋势;当营销承诺的兑现程度高时,跨境电商企业溢价能力随在线流量规模的增长而提升,直播带货型企业属于此类典型,即企业依靠兑现差异化营销承诺的方式提升产品信用度,逐步掌握定价权;消费者特征、企业特征变量在流量规模对企业溢价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应坚持营销差异化与产品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域流量,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逐步将在线流量转换为精准流量和复购流量,实现跨境电商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关注口碑营销,完善负面口碑管理机制,洞悉海外市场需求,捕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市场痛点,鼓励海外消费者积极反馈,发挥跨境在线流量的积极效应;依据海外消费者的购买偏好、浏览记录等一手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促进企业有针对性地改进营销策略,突出产品特色,宣传经营理念与创新发展战略,逐步增强顾客对产品与企业的认同感,树立跨境品牌形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逾白
新媒体时代为农业跨境电商的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但仍然无法消除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前农业跨境电商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在商家信息展示、物流运输、跨境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上,并由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下的产品逆向选择、主体道德行为以及市场交易风险等诸多问题。对此,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农业跨境电商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与通畅性,谨慎选择产品、推进诚信建设和规范跨境交易等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 农业跨境电商 信息不对称 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煜昊 马野青 承朋飞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167个地级市804个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应用文本分析构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的异质性指标,通过供应链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创造能力3个维度测度企业供应链韧性水平,从微观层面探讨跨境电商赋能企业供应链韧性提升的方向和机制。文章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发展有助于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数字基础设施是赋能的3个重要机制,在不同分位数、产业和企业表现出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成渝、京津冀、长江中游、长三角和珠三角五大城市群的政策效应各具特色。文章的研究对于推动跨境电商良性发展、加强企业供应链韧性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洪胜 张小龙
作为新兴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多边化、网络化、短链路等优势,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使用国内外卖家比较方法和eBay在线平台数据研究了跨境电商平台评价系统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评价系统对来自跨境电商平台上卖家的销量具有促进作用;第二,相比于美国卖家,评价系统对来自中国的卖家影响更大,这意味着评价系统有利于缓解中国卖家和美国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三,利用反事实分析进一步发现,移除评价系统后中国卖家销量减少接近美国卖家销量减少的三倍,这从侧面进一步反映出在线评价系统的作用。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现有评价系统相关的研究,可为政府和企业如何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评价系统 信息不对称 跨境电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新 邢双美 韩承斌
跨境电商既是全球数字贸易时代加速到来的内在驱动,又是中国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还是中国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文章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跨境电商发展效应。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能促进本地跨境电商发展,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跨境电商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促进效应与信息集聚、贸易成本、市场开放和创新驱动密切相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跨境电商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内陆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发展显著提升了本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利于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以上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背景下,文章的研究结论既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提供理论支撑,又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提供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震 赵春明 李宏兵
本文使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工商企业注册数据,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涵盖的试点城市为依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地区就业效应。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地区整体就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策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机制分析表明,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城市出口增长和企业创业活力,进而提高劳动力需求。拓展分析发现,当地数字经济与电信业务的发展会促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稳就业效应的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就业效应在当地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贸易新业态 跨境电商 稳就业 企业创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宏幸 赵中华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本文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以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跨境电商改革对企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研究表明: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资源错配,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反事实检验、变更衡量指标、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与经营效率两个渠道得以实现。本研究为更高效地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创新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小芬 张坷坷 王雅琦 杨措
推动跨境贸易本币结算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动力。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手段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对于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2—2019年省份—国家层面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通过构建省级层面的数字金融指数,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提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份额,且对金融发展禀赋较低的地区、发展中国家、非国际四大货币经济体以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与贸易渠道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其中,金融渠道表现为数字金融通过提升货币结算效率使得人民币交易成本降低,贸易渠道表现为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使得企业贸易市场份额增加,这两方面均能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双向开放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增强数字金融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厘清了数字金融与对外贸易本币计价结算之间的影响机理,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承销认证机制能缓解信用债的信息不对称吗?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信息不对称——来自A股公司交易量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报告、财务报告质量与信息不对称——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尽职调查如何缓解并购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以风险投资退出为例
业绩补偿承诺对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效应——来自中小板与创业板的经验研究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定向增发动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二级市场信息不对称与公司现金持有——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会计稳健性、信息不对称与并购绩效——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信息不对称与股票收益波动——来自2007—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信息不对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