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4)
2023(16588)
2022(12867)
2021(11715)
2020(9742)
2019(21746)
2018(21369)
2017(41795)
2016(21788)
2015(24066)
2014(23602)
2013(22824)
2012(20102)
2011(17413)
2010(17215)
2009(16242)
2008(14934)
2007(13064)
2006(11160)
2005(10143)
作者
(56444)
(46964)
(46479)
(44334)
(29822)
(22171)
(21312)
(18245)
(18058)
(16441)
(15859)
(15804)
(14733)
(14511)
(14504)
(14237)
(14044)
(13528)
(13507)
(13457)
(11418)
(11292)
(11112)
(10934)
(10569)
(10499)
(10364)
(10195)
(9169)
(9109)
学科
(94585)
经济(94487)
(90359)
(82053)
企业(82053)
管理(75918)
方法(41314)
业经(34540)
数学(32971)
数学方法(32608)
(30347)
(29995)
中国(29496)
(27004)
金融(27003)
(25149)
银行(25141)
(24272)
(23015)
财务(22965)
财务管理(22938)
农业(22026)
企业财务(21784)
(21077)
技术(18966)
地方(18228)
理论(17270)
(16089)
(15896)
(15798)
机构
学院(296653)
大学(289114)
(129250)
经济(127037)
管理(124392)
理学(107331)
理学院(106436)
管理学(104973)
管理学院(104411)
研究(86837)
中国(75706)
(60842)
(57871)
财经(48987)
科学(47964)
(44702)
中心(44020)
(43919)
(43649)
经济学(40527)
(39585)
业大(39268)
经济学院(36869)
财经大学(36467)
研究所(35525)
(35206)
商学(34986)
北京(34950)
商学院(34669)
农业(33805)
基金
项目(200879)
科学(162654)
研究(152104)
基金(149509)
(127046)
国家(125904)
科学基金(112892)
社会(101632)
社会科(96701)
社会科学(96680)
基金项目(79184)
(79041)
自然(70172)
教育(69053)
自然科(68712)
自然科学(68698)
自然科学基金(67514)
(64150)
编号(61360)
资助(58648)
成果(47454)
(45685)
(44639)
重点(44332)
(44075)
国家社会(43318)
创新(41937)
(40868)
(40449)
课题(40330)
期刊
(139314)
经济(139314)
研究(83169)
中国(53323)
(50781)
管理(50682)
(41340)
(40510)
金融(40510)
科学(36598)
学报(35494)
大学(29611)
技术(28864)
学学(28246)
农业(27905)
业经(25732)
财经(24628)
教育(24338)
经济研究(22133)
(21312)
问题(18310)
(16943)
技术经济(16543)
财会(15566)
现代(15131)
商业(14647)
理论(13718)
(13507)
世界(13402)
(12990)
共检索到435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青   琚望静   庄朋涛  
如何约束和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关乎中国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有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环境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借助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化转型显著地缓解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有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缓解作用有显著差异,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化成果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效应最强烈,底层技术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效应并不明显。数字化转型之所以能有效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一是在信贷结构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长期信贷可得性,缓解企业长期融资约束;二是机构投资者类型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增进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有效发挥其治理效应,促使企业合理安排投融资期限结构。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引导长期资金更多地流向民营企业、内部管控成本高以及运营效率低的企业,从而助力企业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本研究拓宽了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思路,对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狄灵瑜  步丹璐  
融资难是制约大量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短贷长投”则成为民营企业应对融资约束的替代机制之一。这不仅对企业自身财务安全、经营业绩构成隐患,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结合二十大“数字中国”发展战略以及当前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18 392个样本观测值,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民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降低民营企业违约概率、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的路径,提高银行放款意愿,进而改善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第三,转型前民营企业违约风险越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严重,或者经营成本越高,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效果越显著,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逻辑的合理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垣钰  郭淑娟  
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并产生抑制的同群效应。从融资端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正面预期,从而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从投资端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强化内部控制能力、降低非效率投资程度,从而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进一步研究表明,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具有非对称性,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集中度较高的企业中,上述数字化转型的红利得到了充分释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雯  牛煜皓  
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是否会给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即数字化转型助长了企业的“短贷长投”倾向。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银行信贷供给意愿更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较大时更加明显,而较优的人力资本结构有助于缓解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负面影响。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本文有助于全面认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为企业加强风险管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熊家财  杨来峰  
以地方设立城市商业银行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城商行为代表的地方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短贷长投程度,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地方金融发展对非国企和中小企业短贷长投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地方金融发展通过增加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贷款担保要求、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抑制企业的短贷长投。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所缓解的短贷长投有助于提升企业业绩、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困境成本。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楠   谢雁翔   王雷   金振  
本文以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评估其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能够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改善短贷长投,上述影响在金融发展水平高、市场化程度好的地区更显著。丰富权益融资、压缩融资成本及补充长期信贷是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有助于企业提升经营绩效,降低财务风险。金融改革试验区阶段性政策评估可为后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洋   赵晶  
本文基于中国246家商业银行及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数据,探究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否改善贷款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通过调节错配企业短期贷款金额、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该效应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较强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文章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商业银行战略、管理及业务的数字化均可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产生影响,但前两个维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探究商业银行数字化的微观错配纠偏功能,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层面投融资期限错配引发的风险,也为进一步优化银企互动和挖掘商业银行数字化意义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濛  吴昊旻  
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引导效应。本文基于产业政策的宏观视角,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剖析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有助于缓解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且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中其效果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政策通过发挥行业竞争效应、财政激励效应以及信贷配给效应降低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上述结果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仍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为全面理解投融资期限结构变化提供了新视角,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亦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新   钞康健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和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时代背景下,其能否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不仅关乎着民营企业能否做强做大,更影响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逆向混改”视角,以2009—2020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且这一作用在国有资本参与度高、地方层级国有资本参股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时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国有资本参股通过发挥“资源效应”和“监督治理效应”缓解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本文的研究为民营企业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来完善其投融资行为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江波  徐梦洁  张智越  
投融资期限错配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会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且其通过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桥梁效应”,以及缓解企业的双重代理问题发挥“治理效应”,进而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政策的溢出效应在抵押担保能力较弱、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伟  张少辉  
劳动保护制度对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有重要影响,但鲜有文献聚焦于中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这一特殊现象进行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社会保险法》实施这一外生冲击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明显抑制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短贷长投”倾向,降低了其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2)《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减少了企业自由现金流,企业通过增加现金持有和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来应对流动性风险,同时,《社会保险法》的实施还降低了企业委托代理成本,延长了债务期限,从而缓解了投融资期限错配;(3)《社会保险法》实施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在“短贷长投”更严重、融资约束更强和管理层激励水平更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企业投融资期限结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吉克作洛  张友棠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短期信贷本期增量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加剧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韩贤  陈曦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有效抑制短贷长投,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获取长期资金面临的融资约束、抑制过度投资从而抑制企业短贷长投;数字金融覆盖的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企业短贷长投产生了缓解效应,而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进一步从金融监管强度、银行业竞争、企业规模和企业技术特质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效应的适用条件,结果显示,强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抑制作用的重要基础;当银行业竞争激烈时,数字金融抑制企业短贷长投的效应更加显著;数字金融对小型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短贷长投的抑制作用更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体现出较强的普惠特征。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丰富了数字金融微观视角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也为我国规范发展数字金融、鼓励银行适度竞争、引导企业合理投融资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晓艳   梁日新   吴秋生  
本文基于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企业ESG评级产生的差异,形成ESG不确定性视角,研究ESG评级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ESG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获取长期资金的难度,形成了投融资期限错配,主要影响机制为长期债务融资水平和投资者情绪积极性降低。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加强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强化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力度,能有效缓解ESG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基于企业特征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战略防御型企业、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ESG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战略进攻型企业以及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基于行业整体特征的异质性检验发现,ESG不确定性对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企业以及非重污染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更大。经济后果检验表明,ESG不确定性加剧的投融资期限错配会提高企业破产风险,不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不仅拓展了ESG评级的相关研究,也揭示了ESG不确定性与实体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内在联系,对债权人和投资者正确认识和对待ESG评级、促进企业提高投融期限配置有效性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信东   巴雯新  
投融资期限错配不仅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还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融资融券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实施、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均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融资融券制度和融资交易通过提高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促进企业金融化行为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融券交易通过提高企业融资约束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融券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中更突出。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融资融券通过加剧投融资期限错配降低了企业绩效,提高了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