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1)
2023(13384)
2022(11563)
2021(11187)
2020(9198)
2019(21400)
2018(21612)
2017(39493)
2016(22934)
2015(26143)
2014(26783)
2013(25433)
2012(23539)
2011(21146)
2010(21423)
2009(19179)
2008(18719)
2007(16631)
2006(14726)
2005(12878)
作者
(64602)
(53214)
(53137)
(50738)
(34046)
(25698)
(24448)
(21129)
(20571)
(19424)
(18408)
(17824)
(16888)
(16823)
(16489)
(16466)
(16360)
(15985)
(15265)
(15165)
(13524)
(13411)
(12961)
(12342)
(12193)
(11915)
(11890)
(11730)
(10783)
(10768)
学科
(78262)
经济(78161)
管理(61542)
(54784)
(46390)
企业(46390)
方法(36730)
数学(31373)
数学方法(30875)
中国(26416)
教育(24308)
(21793)
(21158)
(20944)
理论(19221)
业经(17347)
(15940)
地方(15680)
技术(13854)
农业(13665)
(13531)
贸易(13523)
(13251)
(13108)
(13015)
教学(13007)
财务(12935)
财务管理(12903)
(12385)
银行(12339)
机构
大学(315986)
学院(310482)
管理(116799)
(108688)
研究(106273)
经济(105744)
理学(100895)
理学院(99578)
管理学(97477)
管理学院(96872)
中国(73344)
(69873)
科学(68027)
(54078)
(52070)
师范(51603)
(51557)
(49888)
研究所(49381)
中心(47758)
(47627)
业大(46684)
北京(44942)
教育(42548)
师范大学(42083)
财经(40981)
技术(39365)
农业(39172)
(38717)
(38430)
基金
项目(210427)
科学(164883)
研究(159187)
基金(147705)
(128432)
国家(127183)
科学基金(107975)
社会(94808)
社会科(89341)
社会科学(89317)
(83935)
教育(80425)
基金项目(77737)
(72465)
自然(70208)
自然科(68565)
自然科学(68549)
编号(67859)
自然科学基金(67271)
资助(61181)
成果(58381)
课题(49944)
重点(47929)
(47158)
(44665)
(43303)
项目编号(41799)
(40765)
教育部(40635)
创新(40018)
期刊
(119930)
经济(119930)
研究(98990)
教育(70933)
中国(70014)
学报(52013)
科学(45627)
(44782)
管理(42585)
大学(39808)
(39280)
学学(35794)
技术(31888)
农业(31345)
(22699)
金融(22699)
财经(19630)
业经(19328)
图书(18911)
经济研究(18022)
职业(17983)
(16691)
(16027)
问题(14976)
(14926)
理论(14734)
科技(14719)
(14416)
论坛(14416)
(14268)
共检索到467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雨亭  
存在体验课程是一种研究者、教师和学生以能够引起自我转变的方式来研究学校知识、生活史和主观意义之间的关系的自传研究方法,它包括回溯-前进-分析-综合四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和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自我,扩大自己内在自我的能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尚金兰  冯加渔  
罗彻斯特会议的召开,北美课程领域开始了由"课程开发范式"到"课程理解范式"的范式转型。会议至今已有40余年,课程领域概念重建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当年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威廉·派纳教授对课程概念重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问题接受了访谈。通过本次访谈,以期能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永明  
威廉·派纳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课程理论专家,不仅是因为他提出的课程理论主张具有创新性和划时代性,也因为他实际地组织和促进了国际性的课程理论研究,促进了课程理论研究的国际性对话与合作。派纳的课程理论是基于对美国课程现实与历史的反思,基于自己深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和批判的思维建构起来的。区别于他所批判的工厂模式或公司模式的课程理论,派纳试图重构一种新的课程理论模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广场模式"。派纳强调复杂对话,强调课程的界域性,强调课程发展的历史性,强调课程主体性之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我们正需要以此为镜,反观我国的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冯雨奂  
聚焦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系列演讲,旨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阐释现代教育的危机以及教育的目的。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危机包括制造了脱离真实存在感的抽象人格,以及加速了劳动分工过程中精神性的丧失。詹姆斯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实践,提出了打破困境的关键: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特定观念的传递,而在于从学生内在固有的反应特性入手,增强其行动力,培养具有典型行为倾向的有机体。在机能心理学的基础上,詹姆斯提出引领性的精神与脚踏实地的德性必须在人身上有某种融合,才能使人超越无意识生活,在职业分工的社会中抵御异化力量的侵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随着课程实践的丰富和理论的多元发展,课程研究在我国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确立我国课程研究的知识基础,追踪其历史发展和现状,成为课程研究树立其学科地位、寻求学科合法性的迫切任务。此外,中国的课程研究该以何种姿态和方式参与复杂的国际对话,如何在国际课程研究共同体中明确自身定位,共同致力于课程领域的智力突破和学术发展,更是课程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本土和国际诉求。当北美的课程研究正经历着合法化危机,试图通过学科化和国际化寻求领域突破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对自身境况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呢?正如派纳所说,"提出这些问题是课程研究从领域内部和外部进行学科性对话的开始",也是引发我们思考和探寻未来之路的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璞  石佳丽  
威廉·哈里斯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公共学校教育家和黑格尔主义哲学家。沿着哈里斯的人生轨迹和教育职业活动,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以黑格尔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哈里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积极回应了美国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南北战争、科学与宗教冲突等的时代挑战,为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精神工具和实践路径。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教育活动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思想界和教育界面对社会剧烈变革的求索之路的缩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春水  程浩  
在基本面分析流行以前,技术分析被广泛地应用于资本市场投资。本文使用沪深300指数2006年1月到2012年4月的数据对W&R威廉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者能够通过该指标获取收益,且买入日的平均回报率显著高于卖出日的平均回报率;投资者在构建策略时增加缓冲空间能够获得更大收益,因为缓冲空间提高了买入收益率,并且提高了卖空收益率的绝对值。基于ARMA模型以及GARCH模型的Bootstrap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W&R威廉指标策略产生的收益率绝对值大于上述模型所得到的"正常"收益率的绝对值,这两个常用模型无法解释W&R威廉指标策略所获得的收益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燕君  徐世勇  张慧  
矛盾体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随着组织环境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增加,个体经常会对组织内某一情境或目标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取向。本文梳理了矛盾体验的概念、表现形式及测量、矛盾体验引起不舒适感的过程以及组织情境下矛盾体验的应对,并总结了矛盾体验可能会易导致员工产生麻痹行为、健康问题以及脱离组织等消极结果,但矛盾体验也可以提高员工创造力、促进组织变革以及提升个体决策效能等积极效应,可直接用于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燕君  徐世勇  张慧  
矛盾体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随着组织环境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增加,个体经常会对组织内某一情境或目标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取向。本文梳理了矛盾体验的概念、表现形式及测量、矛盾体验引起不舒适感的过程以及组织情境下矛盾体验的应对,并总结了矛盾体验可能会易导致员工产生麻痹行为、健康问题以及脱离组织等消极结果,但矛盾体验也可以提高员工创造力、促进组织变革以及提升个体决策效能等积极效应,可直接用于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四青  
威廉姆森对契约经济学的一项主要理论贡献,在于阐明了交易属性各不相同,因而需要多样性的契约关系与之相匹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条件下,可选择不同的契约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他所阐明的契约关系治理的适应性和私人秩序问题,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国华  
美国手语研究之父、手语语言学研究的奠基人威廉姆.斯多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使手语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认可。他开创性的研究不仅奠定了美国手语的语言地位,更改变了手语使用者———聋人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深远地影响了聋人群体的生活和聋人文化的发展。文章介绍了斯多基从英语语言研究转向手语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和他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真理的学者风范;文章也比较客观地评介了他的手语研究和研究思想,力求给我国对这一研究领域感兴趣的教育专家,特别是语言学家以启示和借鉴,以促进国内的手语语言学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雨亭  
派纳对美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有诸多的批评:它是在对其公民进行错误的教育,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商业思维"式的改革,仍然把学校当成医治社会疾病的良药。他认为教育改革其实是社会政治危机的转移,教师被当作了替罪羊。他建议在受右翼反动分子和迷恋商业的政客们折磨的教育梦魇中,教师们应该培养自我反思的和跨学科的能力。研究者应该意识到课程是"复杂的会话";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是顾问和合作者的关系。课程研究者应该反对学术职业主义,做一个私人公共知识分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  张捷  
威廉姆森学术成就的关键在于交易费用理论研究方法的突破。他将社会学和组织理论中的程序分析方法和经济学相结合,形成了"资产专用性"和"根本性转变"等重要交易费用经济学概念;法学中的契约关系理论帮助威廉姆森提炼出交易的三个维度,从而促进了对经济交易的微观分析;行为理论的引入,则产生了"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两个重要的人类行为假定。威廉姆森突破了学科间的障碍,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法学等学科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得交易费用论具备了可操作性,解决了交易费用经济学长期存在的"论而不用"的问题。这种"输入型"的跨学科结合是使经济学之树保持长青的方式之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清华  刘海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俊鹏  
威廉·唐纳森先生谈他的中国之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首席行政执行官威廉·唐纳森先生,于9用12日向首都新闻界畅谈了他此次率团来华访问目的.介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其与我国交流情况。他说,他受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教授邀请访问中国,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