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7)
2023(15111)
2022(12982)
2021(12205)
2020(10301)
2019(23921)
2018(23460)
2017(45810)
2016(24249)
2015(27310)
2014(27075)
2013(26573)
2012(24270)
2011(21494)
2010(21453)
2009(19762)
2008(18012)
2007(15483)
2006(13348)
2005(11489)
作者
(67141)
(55814)
(55181)
(52737)
(35527)
(26875)
(25351)
(21933)
(21575)
(19840)
(19232)
(18622)
(17510)
(17507)
(17472)
(16967)
(16539)
(16458)
(16046)
(15912)
(13608)
(13470)
(13431)
(12861)
(12431)
(12351)
(12190)
(12182)
(11172)
(10988)
学科
(94364)
经济(94262)
管理(69939)
(67965)
(57164)
企业(57164)
方法(45994)
数学(40386)
数学方法(39850)
中国(29644)
(27627)
金融(27625)
(26013)
银行(25976)
(25964)
(25543)
(25017)
地方(21823)
业经(21768)
(19861)
(19319)
(17672)
财务(17600)
财务管理(17565)
农业(17464)
企业财务(16743)
理论(16582)
(16499)
贸易(16485)
(15988)
机构
大学(330345)
学院(328538)
管理(135436)
(131010)
经济(128123)
理学(117801)
理学院(116561)
管理学(114472)
管理学院(113871)
研究(105326)
中国(84643)
(69422)
科学(64293)
(60052)
中心(51884)
(50576)
(50426)
财经(49092)
业大(48792)
(46995)
研究所(46155)
(44833)
北京(43468)
(42626)
师范(42245)
经济学(39822)
(39524)
农业(39239)
(38831)
财经大学(37043)
基金
项目(233795)
科学(184498)
研究(171482)
基金(170613)
(147531)
国家(146294)
科学基金(127341)
社会(108240)
社会科(102695)
社会科学(102669)
基金项目(91375)
(91050)
自然(83483)
自然科(81590)
自然科学(81571)
自然科学基金(80072)
教育(79032)
(76501)
编号(70183)
资助(70136)
成果(55373)
重点(51651)
(51642)
(49261)
(49026)
课题(47411)
创新(45671)
科研(44974)
教育部(44815)
国家社会(44277)
期刊
(135229)
经济(135229)
研究(95389)
中国(61267)
学报(49976)
管理(48159)
科学(46342)
(45481)
(44868)
(41154)
金融(41154)
大学(38870)
学学(36590)
教育(35458)
农业(30440)
技术(29105)
财经(23478)
业经(22377)
经济研究(21146)
(20013)
图书(17765)
问题(17635)
理论(17267)
实践(15962)
(15962)
科技(15664)
技术经济(15327)
(15157)
(14435)
现代(14300)
共检索到476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匡国建  
在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金融联动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异地授信规模增长快、涉及机构多、流动地域广,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金融现象。金融机构异地授信日益增多,打破了传统体制下信贷资金块块分割的局面,改变了区域信贷投放和获得数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区域间金融风险传递的可能性。为此,金融调控和监管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以促进信贷资金更好地跨区域配置,防止区域间金融风险的相互传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彩江  李艺芳  
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海全  李乔漳  
在对相关文献梳理和向广西13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问卷的基础上,将可能影响金融机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的特征变量纳入分析框架,运用Logistic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位土地产出率、农户贷款经历、农户信用水平、土地经营权的稳定性、地方政府的支持措施、土地赎回难度、金融管理部门的考核办法正向影响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信息费用、监督费用、法律风险、变现风险对金融机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有显著的负向驱动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富阳农商银行课题组  闻渊  
中小企业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不少企业由于过度扩张、盲目投资、担保链风险蔓延等原因导致负债高居、现金流不足,甚至陷入经营困境,同时,有部分企业通过转产、重组、金融衍生品套利融资甚至对外贸易渠道中转移资产以更隐蔽的方式逃废债务,使银行面临不良贷款高发态势,经济金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本文结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企业授信总额管理的试点经验,研究商业银行从细分客户管理入手,建立新型的银企合作关系,提出了企业授信总额管理机制,达到前移风险管理关口,共筑风险防护墙,实现银企共赢的局面,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忠暖  江锦  曾舜英  
运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对1994,2003,201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借鉴物理耦合协调概念建立协调发展指数,对广东省域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4—2012年间广东省城镇化加速发展,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珠三角为当前城镇化高值区,粤西为城镇化高速发展区,粤北为城镇化塌陷区;广东交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内部差异增大,粤东地区交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地位;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状况不断改善,但以低层次协调发展为主,城镇化与交通系统两者的关系由20世纪90年代的城镇化滞后转变为现阶段的交通滞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芦彩梅  王海艳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本文采用2011—2018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引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且在城镇地区更为明显;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且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差距在数字金融影响居民消费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中部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征信  [作者] 陶平  袁方  刘学  
征信系统在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效率、降低业务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淮南市14家金融机构为例,综合分析金融机构对征信系统信息查询需求状况,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对征信系统查询应用需求呈上升趋势,对各类信息需求度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制约征信系统功效发挥的因素。为更好地服务金融机构,应加快二代征信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征信系统的应用价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俊文  
目前,企业普遍感到贷款难,这牵涉到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评价,现在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授权授信制度是否是企业贷款难的起因,通过实地调查,虽然此制度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涂斌  王宋涛  
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框架下,使用2000~2009年广东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广东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评价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利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对效率评价结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方政府的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造成这种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财政分权和文化政策等政策变量、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居民受教育水平等经济及社会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会玲  
本文比较分析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流通效率,以及广东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东省内流通业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并且市场效率、企业效率、资本效率与人力效率都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市场化、对外开放以及城镇化也对广东省地级市的流通效率存在显著积极影响,从而对广东省的流通产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推动省内流通市场化,减少不平衡;第二,优化流通业的产业结构,以提高盈利能力;第三,积极推进政策落实,以改善流通业资本效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小节  傅正红  汪秀琼  黄山  
两型社会建设对于广东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参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标准的内在要求,提出了两型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使用了2013年广东省统计数据,对广东21个地级市行政区的两型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两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即经济发展优先型、经济发展偏优型、产业结构偏弱型、规模经济偏弱型;从空间分布来看,两型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级市大多位于珠三角地区,而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陆正华  钟伟  史欣向  
首先,根据文化资本的构成选取间接测量指标,利用2002—2010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文化资本量(包括有形文化资本量和无形文化资本量)进行了评估测算;然后,运用随机前沿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了文化资本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各地级市的平均企业研发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有形文化资本和无形文化资本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控制变量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自然资源消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云平  张兵  
基于中国2011—2020年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数字金融发展每平均提升1个单位,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升0.564个单位。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且在西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具有包容性。数字金融发展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存在明显的结构效应。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创新创业提升共同富裕水平,还可通过积累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改善社会资本和积蓄家庭财富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