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26)
- 2023(3632)
- 2022(2859)
- 2021(2527)
- 2020(2094)
- 2019(4574)
- 2018(4076)
- 2017(8104)
- 2016(3898)
- 2015(4224)
- 2014(3982)
- 2013(3938)
- 2012(3550)
- 2011(3116)
- 2010(3420)
- 2009(3638)
- 2008(2542)
- 2007(2270)
- 2006(2156)
- 2005(2126)
- 学科
- 融(24153)
- 金融(24153)
- 银(20988)
- 银行(20988)
- 行(20492)
- 济(14099)
- 经济(14085)
- 业(13691)
- 中国(12980)
- 企(12074)
- 企业(12074)
- 管理(11349)
- 中国金融(10872)
- 财(7326)
- 制(7309)
- 务(5867)
- 财务(5855)
- 财务管理(5849)
- 企业财务(5674)
- 地方(5562)
- 业经(4718)
- 方法(4587)
- 事业(4255)
- 体(4209)
- 数学(4150)
- 数学方法(4133)
- 农(3895)
- 体制(3852)
- 业务(3664)
- 制度(3486)
- 机构
- 学院(48831)
- 大学(47554)
- 济(23899)
- 经济(23393)
- 中国(20973)
- 管理(17386)
- 研究(15702)
- 理学(14319)
- 银(14314)
- 理学院(14216)
- 管理学(14069)
- 管理学院(13988)
- 银行(13878)
- 财(13294)
- 融(13272)
- 行(13041)
- 金融(13024)
- 人民(10479)
- 财经(10404)
- 中心(10326)
- 国人(9534)
- 中国人(9495)
- 经(9460)
- 中国人民(9441)
- 京(9208)
- 经济学(8871)
- 经济学院(8147)
- 财经大学(8010)
- 人民银行(7922)
- 江(7375)
共检索到85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奇霖
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注意资产泡沫膨胀。此后,"一行三会"将此做为重点任务予以推进。国内正式进入了"货币政策收紧+严监管"的金融去杠杆周期。市场上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方有各方的观点与看法,各种表述层出不穷,但对于金融去杠杆的内涵、具体怎么去杠杆以及去杠杆何时结束等核心问题的讨论却比较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奇霖
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注意资产泡沫膨胀。此后,"一行三会"将此做为重点任务予以推进。国内正式进入了"货币政策收紧+严监管"的金融去杠杆周期。市场上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方有各方的观点与看法,各种表述层出不穷,但对于金融去杠杆的内涵、具体怎么去杠杆以及去杠杆何时结束等核心问题的讨论却比较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卢孔标
当前关于金融杠杆的讨论有宏观、行业、机构等多个层次。在以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发展模式下,中小银行有着天然的加杠杆动机,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不断压缩利差空间的大环境下,更加注重通过资产规模的扩张来维持必要的利润规模和增速,因而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加杠杆"成为重要经营策略。由于存在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当前金融"去杠杆"不断推进,"一行三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卢孔标
当前关于金融杠杆的讨论有宏观、行业、机构等多个层次。在以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发展模式下,中小银行有着天然的加杠杆动机,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不断压缩利差空间的大环境下,更加注重通过资产规模的扩张来维持必要的利润规模和增速,因而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加杠杆"成为重要经营策略。由于存在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当前金融"去杠杆"不断推进,"一行三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张璐
理解当前"金融去杠杆"中的流动性分层,是把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4月10日以来,中国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推进开展银行业"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金融去杠杆政策态度之严厉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在此情形下,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引入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正生 张璐
理解当前"金融去杠杆"中的流动性分层,是把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4月10日以来,中国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推进开展银行业"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金融去杠杆政策态度之严厉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在此情形下,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引入了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张涛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十分明确提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防风险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金融领域的重中之重,那么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货币金融调控和监管的方向一定是中性偏紧的。对于金融领域而言,既要缓解潜在金融风险,同时还要尽力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应该是通过融资实现资金配置效率的优化,即金融始终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由此带来的"金融脱媒"、"金融深化"、"金融市场化"等也均应围绕此展开。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去杠杆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风险突出通常,衡量一国杠杆率的风险用负债与GDP的比例作为杠杆率的评价指标,并将总杠杆率分解为政府部门、非金融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4个部门的杠杆率。根据标普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总额共有12万亿美元,为GDP的120%,债务比率已经远超90%的国际警戒线。预计2014年底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张涛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十分明确提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防风险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金融领域的重中之重,那么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货币金融调控和监管的方向一定是中性偏紧的。对于金融领域而言,既要缓解潜在金融风险,同时还要尽力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应该是通过融资实现资金配置效率的优化,即金融始终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由此带来的"金融脱媒"、"金融深化"、"金融市场化"等也均应围绕此展开。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去杠杆 货币政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桂虎
引读:自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很多金融杠杆率较高的国家掀起了金融去杠杆的浪潮。根据雷·达里奥的理论,金融去杠杆可以分为"丑陋的通货紧缩去杠杆""漂亮的去杠杆"和"丑陋的通货膨胀去杠杆"三种类型。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与类型自从20世纪初欧文·费雪提出"利息理论"以来,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就把利率视为经济中最重要的变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杠杆率是衡量系统性风险的更重要的指标,也是影响经济周期运行的核心要素之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金清 李柯乐 张剑宇
金融科技可以推动金融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以2011—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构建企业对应贷款银行的金融科技指标,考察银行金融科技的运用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系统GMM、双重差分估计和倾向得分匹配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优化风险控制模式两条路径合理引导信贷资源从“僵尸”国企转移到优质民企,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效果。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效果在市场关注度低但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企业、以及在外部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突出。最后,金融科技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小规模、高科技、低污染的企业,全方位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2008年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虽然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是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在去杠杆问题上,要厘清去杠杆的范围,明确去杠杆的思路,在控制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同时,重点压降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综合运用好金融和经济手段,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中的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2008年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虽然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是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在去杠杆问题上,要厘清去杠杆的范围,明确去杠杆的思路,在控制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同时,重点压降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综合运用好金融和经济手段,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中的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菲 赵亮 尹雷
"财政去杠杆"与"金融去杠杆"是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两条政策路径,本文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对企业部门杠杆"量"与"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财政支出和政府赤字较之于货币金融紧缩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调减国有企业的结构性高杠杆问题,促使更多金融资本配置到效率相对较高的企业,并且对融资成本影响更小,因而能够在"控风险"的同时兼顾"稳增长"。进一步研究表明,财政去杠杆应从压减政府投资建设性支出着手。为此,政府在去杠杆时应重点关注"财政去杠杆"途径,压减政府支出规模、控制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冲动;调节金融杠杆时应平缓稳健,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硬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为结构性杠杆调控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晶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杠杆率 去杠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