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9)
2023(3426)
2022(2900)
2021(3142)
2020(2465)
2019(6127)
2018(5782)
2017(9485)
2016(5542)
2015(6120)
2014(6284)
2013(6063)
2012(5601)
2011(4817)
2010(4961)
2009(4843)
2008(5093)
2007(3948)
2006(3704)
2005(3590)
作者
(12819)
(10988)
(10735)
(10688)
(6933)
(5177)
(5098)
(4137)
(4106)
(4027)
(3720)
(3716)
(3692)
(3686)
(3492)
(3218)
(3175)
(3143)
(3117)
(2869)
(2863)
(2621)
(2609)
(2591)
(2524)
(2501)
(2480)
(2384)
(2221)
(2206)
学科
(21176)
管理(18208)
(17215)
经济(17184)
(14699)
(13775)
企业(13775)
财政(12381)
(9950)
(9730)
中国(8766)
(8212)
财务(8210)
财务管理(8165)
企业财务(7818)
(7362)
体制(6679)
(5284)
制度(5282)
(5176)
方法(5122)
(4995)
银行(4994)
(4670)
(4576)
地方(4547)
数学(4381)
(4371)
数学方法(4338)
(4337)
机构
大学(63555)
学院(62262)
(28045)
经济(27520)
研究(27425)
(24995)
中国(23166)
管理(21011)
理学(16732)
理学院(16510)
管理学(16336)
管理学院(16190)
(14370)
(14353)
财经(14296)
科学(14179)
(12977)
中心(12117)
研究所(12104)
(11098)
财经大学(10293)
北京(9863)
财政(9831)
(9792)
(9651)
(9107)
师范(9063)
(9019)
(8862)
(8805)
基金
项目(34060)
研究(28085)
科学(26349)
基金(23997)
(20441)
国家(20214)
社会(17411)
科学基金(17020)
社会科(16406)
社会科学(16402)
教育(13602)
(12458)
基金项目(11997)
编号(11640)
成果(11275)
(10594)
资助(9568)
自然(9389)
自然科(9138)
自然科学(9136)
自然科学基金(8963)
课题(8898)
(8709)
重点(8219)
(8147)
(7811)
国家社会(7558)
(7339)
项目编号(7324)
教育部(7293)
期刊
(37422)
经济(37422)
研究(30472)
(25651)
中国(22969)
教育(12717)
(9452)
金融(9452)
管理(9430)
学报(8664)
财经(8121)
(7869)
财政(7869)
(7587)
大学(7272)
科学(7242)
会计(7131)
经济研究(7011)
(7006)
学学(6331)
财会(5708)
技术(5154)
(5026)
(5020)
农业(4595)
国际(4368)
问题(4144)
业经(4086)
通讯(3844)
会通(3836)
共检索到129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章刚  
十年改革中,我国持续地、大量地产生了财政赤字。所谓财政赤字,是指国家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财政赤字分为预算赤字和决算赤字两种。预算赤字是指国家在年度预算安排时就出现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状况,通常把这种预算安排称为赤字财政。决算赤字是指国家财政预算在年度执行过程中财政赤字的实际数大于计划数。这两种情况统称财政赤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雍君  
财政赤字是判断财政可持续性的最常用的指标。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决算报告披露,2016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但人们很少设问:现行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是否正确?其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实际上,现行口径计算的财政赤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问题,容易产生误导性。鉴于财政赤字及其涉及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影响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政策分析的最重要的数据,有必要重新界定并正确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景明  
本文梳理出了2008-2018十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特点,总结出十年间中央与地方两方赤字占赤字总额的比重。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有两点内在联系:一是政府发行债务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二是偿还债务会推高财政赤字。近十年我国积极实行财政政策扩大赤字规模,使债务规模急剧放大。从总体制度安排来看,福利型财政赤字在我国将是一种长期性的现象而且具有强烈的增长冲动,具体原因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结构变化、税收中低速增长三点。我国将从调整财政赤字弥补方式,从预算资源状况出发筹划发展和建立地方债指标分配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挂钩机制三个层面严格管控财政赤字,制定出务实可行兼顾多方利益的财政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春荣  
随着《预算法》的出台和财政制度的规范化, 关于财政赤字是“硬赤字”,还是“软赤字”已无需争论了, 但关于财政赤字统计口径, 仍有一些误解需要澄清, 本文通过对几个方面的讨论, 以期对财政赤字口径有较为确切的认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亲培  陈力恒  
目前我国财政赤字规模适度,但赤字规模有恶化趋势,财政状况不佳。必须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逐步改善财政状况,积极预防财政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邵培德  
纵观国际范围内财政赤字的历史发展,对之作些比较分析,即可发现: 一、财政赤字的基本定义因国而异由于各国对财政收支范围界定不一,因而导致对财政赤字基本定义的不同。归纳起来,大致分成三类:(1)“赤字的总差额概念”,即财政赤字是财政总支出(含经常性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浩江  
本文在分析财政赤字与税收、国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指出财政赤字的内生性。通过VAR模型模拟了财政赤字对GDP的冲击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何乘才  
自 1 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 ,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都大大增加了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近年来的财政赤字过大吗 ?是否会引起财政危机 ?本文根据政府跨时预算约束理论 ,利用协整方法 ,从动态角度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我们发现 ,尽管 2 0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财政赤字 ,而且近年来财政赤字增加了 ,但没有证据表明我国的财政赤字过大。因此 ,我们的结论是 ,我国的财政赤字政策是可持续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庆旺  三好慎一郎  赵志耘  
本文根据传统的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所建立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赤字对利率的影响。作者认为,在用发行公债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情况下,赤字无论是由于增加财政支出还是由于减税速成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场利率水平上扬.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经济运行中,计划利率体制使得利率水平对预算赤字的反应灵敏度很小;财政银行仍捆在一起的传统体制使得公债利率对银行利率没有推动作用;银行透支是中国预算赤字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所有这些原因使得预算赤字对利率水平几乎没有上扬的压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沈枫  
认定乡镇财政赤字和负债的范围应包括财政总预算部分、政府机关财务部分、经管站统筹提留部分。在认定过程中采用审阅法、调查法、分析法等核实赤字和负债的真实性,与原报表数进行调整,最后汇总并计算净负债。因各乡镇情况不同,赤字和负债形成的原因不同,在审计文书中应加以必要的说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彩虹  
论财政赤字行为与赤字政策陈彩虹在财政赤字理论中,已有的理论似乎过于重视财政赤字的政策性意义,对于财政赤字的一般性内容,即赤字本身的规定性,可以说没有过细的分析与研究,或者说是有所忽略。通常将其作为双重性的经济政策来看待,一方面,将赤字作为财政政策的内...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彭同炎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指明了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的正确道路。治理整顿的目标之一,是要逐步降低通货膨胀率。目前,治理整顿已初见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但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些基本因素并没有完全消除,怎样结合我国国情加深对前几年出现的通货膨胀的认识,这仍然是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幸丽  
近来法、德等欧元区主要国家违反欧元区财政纪律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欧元区财政纪律合理性及其未来趋向的争论。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欧元区的财政纪律的背景与内容,分析了法、德等国财政赤字的超标的原因,探讨了欧元区财政纪律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欧元区财政纪律的改革趋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锋  
转轨国家往往通过隐性债务和透支收入来转移财政支出压力。真实赤字应该包括隐性债务赤字和透支收入赤字。本文从赤字融资方式构建了三种口径的赤字率。其中,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包括财政赤字率和隐性债务赤字率;政府收入赤字率Ⅱ是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和透支收入赤字率之和。自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都在3%之内,但政府收入赤字率Ⅰ围绕10%波动,政府收入赤字率Ⅱ围绕15%波动。控制隐性债务和减少透支收入是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根本举措。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  彭超  
财政赤字率一般被定义为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欧盟一般将3%作为衡量财政风险的警戒线,我国也基本上按照这一衡量标准,将赤字率长期都控制在3%以下直至2016年。在减收增支、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改革深化背景下,我国赤字率2016年首次触及3%的警戒线,由此引发了学界对财政风险的讨论。2018年我国的赤字率预算安排下降到2.6%,是201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这又引发社会对积极财政政策变化的猜测。笔者通过梳理近年来对赤字率的讨论发现,忽视赤字率统计口径,仅单纯"比大小"是赤字率讨论中的主流。但事实上由于存在统计口径的差异,这样的比较存在偏颇。通过梳理及对比美国、德国的赤字统计口径差别,笔者得出应对赤字率进行综合考量而不是简单数字比较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