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8)
2023(11397)
2022(10189)
2021(9708)
2020(8056)
2019(18453)
2018(18365)
2017(35232)
2016(19066)
2015(21070)
2014(20630)
2013(20208)
2012(17976)
2011(16067)
2010(15757)
2009(14624)
2008(13605)
2007(11625)
2006(10028)
2005(8439)
作者
(51916)
(42843)
(42729)
(40509)
(27297)
(20522)
(19436)
(16924)
(16205)
(15144)
(14666)
(14231)
(13244)
(13193)
(13152)
(12986)
(12898)
(12766)
(12107)
(12044)
(10664)
(10348)
(10232)
(9818)
(9617)
(9521)
(9442)
(9367)
(8523)
(8483)
学科
(68393)
经济(68305)
管理(53208)
(52042)
(42022)
企业(42022)
方法(32347)
数学(27701)
数学方法(27354)
(21713)
中国(18010)
(17664)
业经(16377)
(15486)
农业(15248)
地方(14076)
(12962)
贸易(12956)
理论(12687)
(12571)
(11908)
(11602)
(11349)
财务(11285)
环境(11271)
财务管理(11268)
技术(11171)
教育(10742)
企业财务(10615)
(10096)
机构
大学(255888)
学院(255688)
管理(104285)
(95891)
经济(93678)
理学(91148)
理学院(90169)
管理学(88580)
管理学院(88132)
研究(82070)
中国(59063)
(53682)
科学(52033)
(42823)
(40302)
(38925)
业大(38421)
中心(37197)
研究所(36958)
(35483)
(35371)
师范(35086)
财经(34933)
北京(33608)
(31774)
农业(30431)
(30296)
(29673)
师范大学(28303)
经济学(27617)
基金
项目(181505)
科学(142375)
研究(135864)
基金(130328)
(112538)
国家(111536)
科学基金(96196)
社会(83742)
社会科(79110)
社会科学(79092)
(71673)
基金项目(69829)
教育(62510)
自然(62495)
自然科(61002)
自然科学(60990)
(59979)
自然科学基金(59860)
编号(57262)
资助(52788)
成果(45999)
重点(40133)
(39272)
课题(38699)
(38525)
(38104)
项目编号(35503)
创新(35352)
科研(34571)
大学(34018)
期刊
(104382)
经济(104382)
研究(72939)
中国(44879)
学报(39198)
管理(36911)
科学(36541)
(36274)
教育(32542)
(30975)
大学(29586)
学学(27636)
农业(25913)
技术(21800)
业经(18770)
(18492)
金融(18492)
经济研究(16232)
财经(15624)
图书(15280)
(13190)
问题(12977)
科技(12923)
(12837)
理论(12816)
现代(12628)
实践(12045)
(12045)
(11647)
技术经济(11499)
共检索到360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川  
由于研究的起步较晚,国内学界对于贫困现象本身的剖析和学者的想象力还有待进一步开掘。日本的贫困研究成果和研究径路,为我们深入贫困研究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理解贫困的基准、贫困的产生、贫困生活和贫困救济四个方面着手,梳理日本的贫困研究成果,并总结其对我国学界进一步深化对于贫困的认识、拓展对于贫困治理研究的若干启示,是十分必要的。从日本的研究成果反观我国的贫困研究,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贫困,我们需要全方位把握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生计逻辑,充分认识贫困生产机制的复杂性,并需重视用"生计术"视角观察和理解农民的生计行为,包括一些可能在一般道德立场和价值观念中受到批判的生计行为。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今天,面对存在的诸多困境,我们也许可以从历史的脉络中、从与其他国家贫困救济史的比较中,为理解贫困治理的困境找到更明晰的谱系学定位和更深入的阐释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力  
贫困与反贫困始终与人类社会相伴同行,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也因此成为了历久弥新的学术命题。18世纪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催生下,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提出富有解释力的新理论与新思想,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局面。如何学习、借鉴和吸收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是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当务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力  
贫困与反贫困始终与人类社会相伴同行,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也因此成为了历久弥新的学术命题。18世纪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催生下,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提出富有解释力的新理论与新思想,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局面。如何学习、借鉴和吸收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是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当务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昀  李小云  叶敬忠  
本文提出了性别在贫困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展开理论论述 ,并对中国缓贫实践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展开讨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贺立龙  朱方明  刘丸源  
深度贫困正从一个描述性概念扩展成为衡量全球严重贫困的一种经济标准,获得多维、动态的柔性内涵和区域、群体上的结构化外延。本文通过综述现有文献发现,基于贫困公理化衡量方法的进展,可进行深度贫困的结构化识别与综合测度体系的构建。深度贫困具有不同于一般贫困的性质,呈现出在区域、人口群体、动态演化上的结构性分布特征。深度贫困在发达国家是不平等以及社会排斥问题在弱势人口生存危机上的体现,可通过安全网计划与就业帮扶进行动态管控;在发展中国家则是不均衡增长与市场失灵等结构性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应通过发展减贫与保障脱贫的综合施策进行系统解决。国内学界需积极构建中国深度贫困的结构研究范式,指导深度贫困问题的高质量破解以及返贫风险防控,为全球深度贫困问题解决做出贡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迎风  
贫困依然是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各国扶贫的深入,扶贫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贫困研究已无法满足当前扶贫工作的需要,亟须有新的突破点,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为贫困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发现,个体的行为选择会因为贫困而受到约束并产生偏差,进而影响个体及其家庭成员的发展,形成持久性贫困、代际贫困、贫困聚集等各种贫困均衡状态。扶贫政策也会与贫困者行为相互作用,政策对行为有激励效应,行为效应又会反向影响政策的减贫效率。因此,本文认为,行为选择是影响贫困动态变化的重要内在驱动机制,贫困者行为干预是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曦  
20世纪 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贫困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系统地分析和阐释了城市扶贫战略的社会意义、城市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扶贫制度创新 ,认为在城市反贫困战略中 ,应选择以绝对贫困人口为对象、满足贫困人口基本需要为核心的城市扶贫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曙光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同时指出,区域性的族群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焦点问题,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需要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和扶贫模式的多元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瑛  陈建东  
基于有关贫困定义的主要英文文献,文章回顾了贫困研究的早期成果,特别是对贫困的定义。评述了贫困和贫困线定义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定义的优缺点;介绍了中国的贫困现状以及关于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最后根据上述讨论,提出了我国反贫困战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羽佳  周常春  车震宇  
能力贫困理论主张通过重建个人能力来消除贫困。文章基于云南省四大连片特困区家庭入户调查数据,对云南省四大片区的贫困农户进行多维贫困识别,四个片区的贫困发生率随着贫困维度升高而下降。究其原因,能力贫困是家庭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其中,农户发展能力的损失对于中高维度的贫困群体影响是严重的。贫困农户的能力再造对扶贫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阎逢柱  
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对个人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的自助保障功能。我国城市贫困迅速发展的一大诱因是城市贫困者的社会资本下降。提升城市贫困者的社会资本,是缓解我国城市贫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和民间组织共同协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传俭  
当经济资源潜力相对充分时,经济资源错配造成生产效率损失引发的社会产品总量不足,是造成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社会产品分配方式,决定着谁将以"贫困者"的人口特征来承担社会产品不足缺口和不公平分配的后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剥削问题,但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阻碍了劳动要素与经济资源的合理匹配,也造成社会总产品难以在城乡之间进行公平地分配,使大量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消除农村贫困不仅要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资源匹配的阻碍,还要将更多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分配给农村居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