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9)
2023(7130)
2022(5977)
2021(5540)
2020(4465)
2019(10060)
2018(9572)
2017(18458)
2016(9376)
2015(10093)
2014(9528)
2013(8964)
2012(8220)
2011(7310)
2010(7412)
2009(6846)
2008(6787)
2007(5874)
2006(5345)
2005(4962)
作者
(23714)
(20007)
(19774)
(19113)
(12781)
(9523)
(8942)
(7608)
(7571)
(7159)
(6665)
(6579)
(6296)
(6278)
(6275)
(6152)
(5844)
(5781)
(5694)
(5380)
(4899)
(4817)
(4705)
(4622)
(4374)
(4351)
(4343)
(4099)
(3994)
(3898)
学科
(37812)
经济(37762)
管理(31863)
(25758)
(23702)
企业(23702)
方法(13662)
(12710)
中国(10552)
环境(10474)
数学(9974)
数学方法(9808)
业经(9503)
(9369)
(9333)
理论(8733)
(8331)
(8295)
地方(7640)
(6961)
财务(6947)
财务管理(6927)
(6879)
(6717)
企业财务(6663)
(6192)
贸易(6185)
(5977)
(5954)
金融(5954)
机构
大学(130431)
学院(128108)
(54909)
经济(53936)
管理(49955)
理学(43390)
理学院(42958)
研究(42918)
管理学(42317)
管理学院(42067)
中国(32586)
(28836)
(26717)
科学(22981)
财经(22521)
(20555)
中心(19627)
(19582)
(18824)
经济学(18402)
(17823)
师范(17737)
研究所(17455)
财经大学(16974)
北京(16623)
经济学院(16491)
(15988)
(15242)
(15031)
业大(14745)
基金
项目(86171)
科学(70064)
研究(67286)
基金(64829)
(55635)
国家(55155)
科学基金(48569)
社会(46391)
社会科(43949)
社会科学(43935)
基金项目(33516)
(31976)
教育(30771)
自然(28417)
自然科(27778)
自然科学(27771)
自然科学基金(27288)
(27026)
编号(26355)
资助(24629)
成果(22452)
国家社会(20382)
(19953)
重点(19782)
(18792)
(18549)
(18447)
课题(18115)
教育部(18062)
人文(17603)
期刊
(62171)
经济(62171)
研究(41369)
中国(26870)
(23764)
管理(19785)
学报(17671)
教育(17183)
科学(16998)
大学(14626)
(13978)
学学(13454)
财经(12106)
(10885)
金融(10885)
(10599)
经济研究(10442)
技术(9306)
农业(9113)
业经(9069)
问题(7922)
(6976)
图书(6383)
(6198)
现代(5651)
会计(5624)
世界(5547)
社会(5516)
技术经济(5475)
科技(5383)
共检索到194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冉冉  
分权式环境治理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地方分权可以产生更好的环境绩效。然而,中国的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明显的"地方分权"悖论。一方面,建立了高度地方分权的环境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又将环境治理失效的责任归咎于地方政府。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章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考察了地方分权作为一种制度性推诿工具,如何塑造环境政治过程中的推诿链及其行动者。研究发现,嵌入在中国环境治理分权系统中的权力等级结构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行动者之间的角色转换路径和责任推诿的生态链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平芳  张征宇  姜国麟  
基于地方分权的视角,本文以环境规制不可直接观测与地方环境决策的策略性博弈为出发点,分别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是否存在国内地方政府为保持本地的相对优势而采用竞相降低环境标准的方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事实。与已有文献不同,本文通过联合检验地方环境决策竞争效应与环境规制强度对FDI作用方向来判别"逐底竞赛"(race-to-the-bottom)的存在。基于2003—2008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构成的面板数据,本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内地方政府为吸引FDI而导致的环境政策博弈显著存在,但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作用平均而言并不显著。分位点估计进一步显示:地方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正升  李瑞林  
通过对国内外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治理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侧重于从环境联邦主义的角度讨论环境公共物品应该由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提供?以及在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围绕环境公共物品提供而展开的竞争究竟是"趋好的竞争"抑或"趋劣的竞争"?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财政分权和环境污染、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公共物品提供等实证研究方面。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瑞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长林  邹恒甫  
在以往的研究中,行政分权通常作为模型环境的一部分而被看作是外生给定的。本文则认为行政分权改革是政府组织内部行政权力最优配置的结果。通过在Aghion&Tirole(1997)的分权模型里引入中央的事后监督职能及地方政府的剩余道德风险行为,我们得出了行政分权改革在多个维度上的决定因素:项目的相对重要性、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相关性、剩余道德风险水平和危害程度以及地方政府的讨价还价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2004、2013和2014年版本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该理论对我国行政分权改革实践有着一定的解释力。这也为我国行政分权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长林  
本文在合约理论的框架下首次讨论了包含中央、省级和地方三级政府的财政事权配置模型。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合约选择问题嵌入到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的框架下,中央为领导者,省级为跟随者,能够得到所有事权在三级政府之间的一个完整配置方案。该方案的具体形式取决于三级政府在每个事权上的相对利益诉求,以及利益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理论,能够刻画出三级政府在事权配置中的合作、竞争与推诿行为。通过模型拓展,本文还为广泛存在的共同事权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层面上,本文的理论结果可以用于指导系统设计省以下事权配置方案、解决政府间共同事权过多的问题、区分正式与实际的共同事权以明确支出责任,以及在事权法制化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事权配置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朝林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城新区发展过程,认为中国的新城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存在市场化、开发区和行政区三种不同管理模式。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的束缚,众多新城新区出现了城市建设资金供应不足、新城新区建成后人气不足、后期新城新区管理不到位等普遍现象,有的甚至达到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能和房地产严重过剩、交通拥堵和生态环境危机等城市问题。从基于地方分权的城市治理视角进行研究试图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介绍了德国、日本和我国义乌的城市治理模式,提出了我国新城新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思考,包括公司型政府治理模式、企业型政府治理模式和企业家政府治理模式。认为:这三种模式,第一种以盈利为目的实行封闭性和单向度管理,第二种组织"准政府"的企业实施开发管理,第三种由来自企业的企业家实施为了企业发展的增长管理,均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走向分权的善治之路。我国的新城新区,可以通过政府的减政放权和体制内的改革等,达到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迈向"善治"的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朝林  
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城新区发展过程,认为中国的新城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存在市场化、开发区和行政区三种不同管理模式。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的束缚,众多新城新区出现了城市建设资金供应不足、新城新区建成后人气不足、后期新城新区管理不到位等普遍现象,有的甚至达到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能和房地产严重过剩、交通拥堵和生态环境危机等城市问题。从基于地方分权的城市治理视角进行研究试图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介绍了德国、日本和我国义乌的城市治理模式,提出了我国新城新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思考,包括公司型政府治理模式、企业型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冯志轩  张坷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之间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其各自所包含的价值量所决定,因此,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劳动的跨国交换。并且,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商品的价值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包含着两重偏离,即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偏离,以及国际价值与国际生产价格的偏离。前者反映了生产效率的差异,后者则刻画了国际价值转移。基于上述理论,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27个生产性部门1995~2009年贸易顺差的两重偏离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实现特定贸易顺差所消耗的国别劳动时间始终高于世界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其差距在显著缩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且由于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价值转出情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逢春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关系之一。正确处理央地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就此,本文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为视角,通过疏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目前中央和地方之间分权的合理性,将存在的问题具体化,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强  王俊  贾珅  
本文通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影响、管控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梳理,总结了较为成熟的财政联邦经济体在地方债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正处于分权化改革当中的转型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分税制度不完善、地方官员激励扭曲、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需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阮思余  王金红  
为了区分流行于欧美社会的民主政治,查特杰基于对印度社会的观察,提出了"被治理者的政治"这一概念。文章认为,他尚未对这一理论做系统阐释,以形成完整的理论范式。因此,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范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文章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主要关注内容、政治后果、行动后果和治理手段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研究对象来看,被治理者的政治所关心的主题是大部分世界的大众政治;从研究视角来看,被治理者的政治是从治理与被治理的视角来研究政治;从社会结构来看,被治理者的政治主要关注的是政治社会,而非公民社会;从政治后果来看,政治社会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与潜在问题;从行动后果来看,政治社会中的人民具有逆向驯服治理者的能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坤   唐琳  
新时代生态政治理念、话语体系以及制度环境深刻变化的宏观场域环境,决定着地方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治理模式的变迁逻辑。在国家特定重点生态保护区,面对生态环境政治压力,地方治理已逐渐从发展型政府向生态型政府转型,逐渐遵循政治风险规避、生态绩效生产两个维度来展开环境治理,二者交互影响,推动地方环境治理,持续构造生态“政绩安全区”、生态绩效“指标加码、可持续化、再结构化”新机制,以及地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调适性联结”治理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聂智琪  
基于社会选择理论之于民主理论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内政治学界相关研究的缺失,尤其是对社会选择理论本身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厘清社会选择理论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有意识地从政治学角度辨明其与博弈论、理性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日后就社会选择理论之于民主理论的挑战和意义展开实质性研究做一个前提性的准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余敏江  
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私人经济利益和环境公共利益之间的张力平衡,需要生态智慧。文章指出,5G+大数据赋能的"主体"之新集聚、动态决策、即时响应和智慧联动的智慧环境治理是生态智慧的重要表征。推进智慧环境治理,需要资源、技术、平台、制度等要素共同发力,尤其需要政府新的治理理念、结构和能力的嵌入。文章认为,以5G+大数据提供的逻辑强制力和治理能力为依托,推进智慧环境治理发展并让其落地,需要构建民情民意搜集与分析研判机制、信息红利共享机制和诊断式政府回应机制,以真正提升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