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73)
- 2023(2908)
- 2022(2214)
- 2021(2353)
- 2020(1797)
- 2019(4169)
- 2018(4167)
- 2017(5729)
- 2016(4406)
- 2015(4981)
- 2014(5173)
- 2013(4291)
- 2012(3969)
- 2011(3753)
- 2010(4041)
- 2009(3442)
- 2008(3325)
- 2007(3113)
- 2006(2919)
- 2005(2853)
- 学科
- 教育(18600)
- 中国(9339)
- 学(8181)
- 济(6978)
- 经济(6972)
- 理论(6605)
- 教学(5978)
- 管理(4669)
- 思想(3570)
- 发(3493)
- 研究(3425)
- 政治(3406)
- 发展(3390)
- 革(3283)
- 展(3266)
- 改革(3154)
- 业(3149)
- 高等(3063)
- 经济学(2864)
- 思想政治(2857)
- 政治教育(2857)
- 治教(2857)
- 学法(2836)
- 教学法(2836)
- 德育(2835)
- 教育改革(2783)
- 学校(2616)
- 企(2511)
- 企业(2511)
- 技术(2489)
- 机构
- 大学(55696)
- 学院(48852)
- 教育(26199)
- 研究(22533)
- 范(19005)
- 师范(18946)
- 师范大学(16004)
- 京(13912)
- 科学(12678)
- 济(11290)
- 所(11122)
- 经济(10779)
- 职业(10606)
- 管理(10422)
- 教育学(10169)
- 研究所(10115)
- 技术(10059)
- 北京(9928)
- 江(9615)
- 中国(9558)
- 中心(8600)
- 理学(8302)
- 院(8073)
- 理学院(8056)
- 管理学(7731)
- 管理学院(7600)
- 教育学院(7466)
- 职业技术(7273)
- 州(7118)
- 研究院(6653)
共检索到90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迟艳杰 保罗·斯坦迪什
教育哲学的探究要有批判性,教育哲学意蕴的论文要有论证,辩护和理性的论证是教育哲学探究的核心。保罗·斯坦迪什认为我们割裂了哲学和哲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哲学不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也不是哲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处于哲学的核心。因为教育哲学探究是要对价值、课程选择和安排等给以辩护和论证,要回答"我们该怎样生活"等核心问题。对话还涉及了教育哲学存在形态,而保罗·斯坦迪什对教师教育、对语言的看法,体现了他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
哲学 教育哲学 价值 论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显通
约翰·怀特教授是英国教育哲学界的知名学者,也是当代分析派教育哲学伦敦学派的杰出代表。此次访谈主要围绕着教师教育与教育哲学展开。这篇访谈录既有教师教育与哲学的联系这样的理论性问题,同时也涵盖诸如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哲学这样的实践性问题。国内读者可以借此了解一位知名教育哲学学者对教师教育与哲学这一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育哲学 约翰·怀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夏剑
如何更好地解读杜威,其关键是如何理解杜威教育哲学中"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思想渊源及其内在逻辑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首先,可以确立"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次,把握这一问题的实质与内涵。一方面关乎对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概念的理解,包括"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民主"、"作为实验计划的民主"以及"以‘理智能力’与‘道德情感’为基础细节的民主"三个层面;另一方面则涉及对"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在杜威教育哲学中内在展开的双重逻辑的认识,其一为"民主作为教育的原则与教育民主化的逻辑",其二为"教育作为维持和改进民主的工具与民主教育的逻辑"。
关键词:
杜威 教育哲学 教育民主 民主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勇 郑三元
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阐述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问题。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一种意义的创造与生成的过程。教师持有成见是理解课程的前提 ;理解是教师与课程设计者看“视界融合”的过程 ;而对话是双方实现“视界融合”的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教育走向哲学形态,意味着教育的基本目标乃是人的完成,教育逐步把个体引向对人生周遭“最重要的事情”的关注,让个体面对世界大全,在对人生最高知识追求的过程中获得人性的卓越与整全。教育具有阶段性,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又具有整体性,作为整体的教育,其目标就是个体人生的完成,即实现个体人生的整全,追求个体人生的最高形式的存在,引导个体人性臻于完善。教育正是在引导个体人性臻于完善的过程中走向哲学,走向教育存在本身的最高形式。
关键词:
哲学形态 人的完成 个体人性 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璐璐 赵雯
维特根斯坦被人们誉为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肯定了人们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二语习得何以可能。维特根斯坦强调生活形式的重要,认为一切语言都来源于生活,对语言的教与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观 外语教学 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洪水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理解他前期思想的惟一线索。通过这部著作,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脉络是:现实世界是事实的总和,可能世界是事态的总和。事实是存在的事态。存在的事态和不存在的事态构成实在;语言是命题的总和,命题是对实在的陈述;这种陈述有真有假;语言是实在的逻辑图像。事实的最小单位是原子事实,由单纯物1构成,原子事实又构成分子事实,分子事实是复合物;相应地,陈述原子事实的原子命题是命题的最小单位(基本命题),复合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单纯物不可言说;此外,命题陈述实在并且和实在共享的逻辑形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部浅沼茂(Asanuma shigeru)教授应邀于2007年5月底来上海参加由本所主办的"首届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带来了近年来由他主持的"旨在提高综合学习的课程质量的教师元认知研究"的成果。本访谈主要围绕其研究成果的一个论题——巴赫金语言哲学的意义——展开。理解巴赫金语言哲学及其对话论命题的精髓,是发展"临床教育学"研究所需要的。教育临床研究三基轴——"现场性"、"实践性"之轴;"病理性"、"问题性"之轴;"发现性"、"批判性"之轴——的分析,集中体现了"临床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性格及其特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檀传宝
20世纪90年代是鲁洁教授的学术高产期,也是其最重要教育思想——超越论教育哲学发轫、建构的重要阶段。超越论思想的发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中后期鲁洁教授一方面将研究视角从德育功能研究转向对整个教育本质的思考,另外一方面则努力将超越论建基于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之上。她不仅论述了德育的超越性本质,而且完成了对全部教育活动之超越性、价值性的独特阐述。鲁洁教授对于德育、教育超越性的论述所针对的不仅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针对的是传统教育学思维的诸多方法论误区。因此,超越论教育哲学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建设上都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超越论 实践 世界历史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涂又光教授的新近力作《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26.6万字,责任编辑陈雅峰),是一本颇具特色、很有深度的中国高教史论著。作为一部史论,本书的特点,不仅资料翔实,引述了不少经典原著,每论必有理有据,凡重要论据决不用第二手材料,反映出作者极其严谨的治学作风;而且结构新颖,不同于某些摆流水账的叙史方法,而是把到清朝末年数千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史,划分为5段,在每段又只着重介绍一二个代表人物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读后使人感到十分明晰、深刻而很受教益;特别是本书以深邃的哲学思维,对中国高等教育史提出了许...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冯茁 曲铁华
教育对话问题的探讨是对话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的"对话",教育对话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由于缺乏对对话的本体论诠释,使得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对话是什么"的追问始终没有结束。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对话关系,在本体论层面上透析教育对话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
对话 教育对话 哲学解释学 理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靳玉乐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的主要思想包括:世界的二重性与人生的二重性;关系的本体性;"之间"领域的确立;皈依"永恒之你"。其主要特征有三:强调直接性,注重相互性及动态相遇。其深邃的精神内核使人们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等有了全新的理解。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对话哲学 现代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文华
马丁·布伯通过"我——你"、"直接性"、"相互性"、"之间"、"相遇"等概念,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本源性的"对话"关系世界,其深邃的精神内核使我们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过程、师生关系等有了全新的理解。在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野下,我们构建起新的教育关系世界,即教育的对话世界。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对话哲学 教育对话 师生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有志
黄正泉教授在其著作《文化生态学》中,善于从日常生活和学术汪洋中,凭着天赋创新性地界定或赋予自己冥冥之中感悟到的有关文化生态的各种概念和思想,并以人自己的存在为基点,阐述文化生态的动态发展和运行状态,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学体系。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生态哲学 反文化生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宁中
这不是激情的产物,恰恰相反,这是避免激情的产物。思考教育,希望能够究其原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推理。思考的结果,或许会对现实教育的反思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由此而见,孟老先生是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