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
- 2023(1876)
- 2022(1565)
- 2021(1574)
- 2020(1448)
- 2019(3191)
- 2018(3019)
- 2017(4994)
- 2016(3492)
- 2015(4274)
- 2014(4218)
- 2013(3992)
- 2012(3709)
- 2011(3382)
- 2010(3567)
- 2009(3291)
- 2008(3300)
- 2007(3099)
- 2006(2795)
- 2005(2530)
- 学科
- 教育(8546)
- 管理(7691)
- 济(7677)
- 经济(7651)
- 业(6204)
- 企(5474)
- 企业(5474)
- 研究(4749)
- 生(4177)
- 中国(3971)
- 研究生(3637)
- 制(3476)
- 理论(3439)
- 方法(3407)
- 教学(3237)
- 财(2760)
- 数学(2719)
- 数学方法(2691)
- 度(2679)
- 制度(2677)
- 思想(2395)
- 政治(2394)
- 农(2334)
- 学(2227)
- 思想政治(2217)
- 政治教育(2217)
- 治教(2217)
- 德育(2215)
- 疗(2184)
- 医疗(2183)
- 机构
- 大学(50619)
- 学院(42395)
- 研究(17397)
- 管理(14114)
- 济(13454)
- 经济(12792)
- 理学(11621)
- 京(11618)
- 理学院(11416)
- 管理学(11005)
- 管理学院(10914)
- 中国(10184)
- 科学(9576)
- 教育(9551)
- 范(8687)
- 师范(8628)
- 江(8382)
- 所(8331)
- 农(7872)
- 北京(7824)
- 研究所(7278)
- 中心(7044)
- 师范大学(6997)
- 院(6925)
- 业大(6897)
- 财(6822)
- 州(6137)
- 农业(5935)
- 省(5749)
- 生(5149)
共检索到78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平
以PeterNewmark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通过对招生简章文本分析,从文体论、社会学和文化差异角度,探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平衡策略及其在招生简章汉译中的具体翻译技巧,即客观性强的句子应采用语义翻译策略,而对于文化专有项内容和语义翻译造成啰嗦、交流障碍的句子,应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在结合招生简章语言客观、表述严谨、诉求表达强烈等特点的基础上,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结合起来,根据语句内容的客观性和不同表达习惯,该语义翻译时客观精确,该交际翻译时合理转译,实现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招生简章翻译中的平衡,为招生简章的准确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雄鹰
自主招生是基于统一高考制度的设计,是为高校选拔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特长突出的优秀人才的一次尝试。试点十余年后,提高自主招生质量成为根本的改革诉求。本研究从自主招生试题质量和经由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质量两个视角研究自主招生质量。研究发现,自主招生试题初具特色,但试题质量较低;自主招生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初步凸显出发展的特异性,但其培养模式限制了自主招生的制度效应,进而影响招生质量。应通过提高试题质量和优化自主招生类人才培养模式两种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自主招生 试题 人才 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党珂 宛敏 耿有权 薛广芝
以东南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究了影响直博生招收规模和生源质量的各类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本科生培养阶段与研究生培养阶段衔接不够,博士生导师与本科生互动动机不强,给予在校直博生的关注和支持政策较少等。提出以共同申请、双向考核、双向支持、跟踪反馈为主的导生双向互动机制,实现了直博生招生的“量质双升”,并以此实践探索提出了国内高校提升直博生规模和生源质量的对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涵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招生则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在传统的"一元式"高考招生录取体制下,大学招生面对的是"分数",而不是"学生",这导致大学无法按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选拔,也就无法关注招生和培养的关系。2003年底,自主招生制度开始试点推行,给予了大学一定的招生自主权,这使得大学开始关注招生与选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开始关注招生与培养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清华大学多年自主招生的探索和实践为例,介绍其"因材施招、寓教于招"的自主招生理念,并以此探讨招生和培养之间互促并进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春华
自2013年春季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推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对这种旨在实现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无缝衔接"的课程体系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个富于挑战性的核心问题是,大学先修课程的成绩在高校招生中如何使用?如果该成绩不被大学招生部门认可,在功利主义哲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安舟 王晓阳
本文对加州大学、清华大学招生政策中有关质量与平等问题的争论进行了深入比较。从两校招生政策所经历的不同历史演变、现实政策重心所反映出的差异 ,使我们看到不同国情条件下对大学招生问题的不同态度与处理方式 ,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
质量 平等 招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兆信
在对国内几所重点大学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和总结了几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经验,并结合温州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按文理大类招生培养,并认为此方法符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趋势,是新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大类招生 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钱玲
事件回放 据美国教育部新发布的一个报告称,急速发展的凤凰城大学形成了高压力的销售文化--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从全世界范围看,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高考制”;一种是“证书制”.英、法、德国(指原西德,下同)以及西欧其他国家在他们的学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相同的制度和特点.在大学本科招生制度方面也不例外,同属于一种类型,通常称为“欧洲型”.本文拟通过对三国本科招生制度诸方面共同特点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寻求几点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有益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涛
民国时期,大学单独招生占主导地位,由此曾造成了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诸如招生标准混乱,与中学教学脱节,入学资格模糊,文实(农、工、医等)科失衡等等。为此,政府采取了一些调控与整顿措施,以健全招生规则,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净化招生环境。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生质量,规范了入学资格,加强了中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平衡了文实科的发展,使单独招生制度得以在正常的区间运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雪
少数美国顶尖大学招生方面的改革,对美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高等学校都有引领作用。从形式上看,美国顶尖大学招生要求一直是公开的,但对社会及申请者来说,招生操作过程则一直是模糊的。如何保证大学招生规则足够公开透明以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同时又能使大学招生自主权不会完全被规则束缚,是美国顶尖大学历年招生,特别是20世纪中叶之后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关键词:
美国顶尖大学 招生规则 公开 模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晓欣 闫志利 Müller-Rytlewski
当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形成了完善的招生制度,体现出综合性、自主性、职业性、多样性和过渡性等特点,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行及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积极建设应用型高校的现实背景下,借鉴德国经验,应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制度改革,拓展生源范围,实行分类招生,实施综合评价,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在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管规制、社会监督机制及学校自律机制。
关键词: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 招生制度 特点 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小虎 潘昆峰 苗苗
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的推行,高水平大学招生工作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分析了高考改革可能导致的中学生基本素质能力构成的变化,高考成绩区分度降低,高校专业生源质量差距加大及专业选择前置带来考生选考难度等四个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对高水平大学人才选拔工作的影响。为应对高考改革,高水平大学必须主动推进大类培养,研究招生标准和方法,提前介入中学生职业规划,加强与优质中学的教育衔接。
关键词:
高考改革 人才选拔 高水平大学 大类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