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0)
- 2023(11638)
- 2022(10204)
- 2021(9531)
- 2020(7857)
- 2019(18291)
- 2018(18142)
- 2017(35308)
- 2016(19147)
- 2015(21533)
- 2014(21397)
- 2013(21261)
- 2012(19440)
- 2011(17347)
- 2010(17263)
- 2009(15470)
- 2008(14969)
- 2007(12775)
- 2006(10965)
- 2005(9450)
- 学科
- 济(75668)
- 经济(75574)
- 管理(55282)
- 业(52114)
- 企(43569)
- 企业(43569)
- 方法(39367)
- 数学(34715)
- 数学方法(34396)
- 农(19601)
- 财(19402)
- 中国(18902)
- 业经(16428)
- 学(15557)
- 地方(14905)
- 制(13683)
- 理论(13594)
- 贸(13370)
- 贸易(13363)
- 农业(13300)
- 易(12916)
- 务(12608)
- 财务(12548)
- 财务管理(12525)
- 技术(12179)
- 和(11947)
- 企业财务(11934)
- 环境(11557)
- 教育(11320)
- 融(10824)
- 机构
- 大学(267957)
- 学院(264981)
- 管理(109300)
- 济(103587)
- 经济(101174)
- 理学(95621)
- 理学院(94621)
- 管理学(93108)
- 管理学院(92634)
- 研究(84106)
- 中国(61443)
- 京(56492)
- 科学(51828)
- 财(47266)
- 所(40731)
- 农(39671)
- 业大(39431)
- 中心(38931)
- 财经(38816)
- 江(38086)
- 研究所(37139)
- 北京(35644)
- 经(35488)
- 范(35221)
- 师范(34906)
- 州(31216)
- 经济学(31072)
- 院(31035)
- 农业(30901)
- 财经大学(29282)
- 基金
- 项目(187792)
- 科学(147759)
- 研究(139613)
- 基金(136162)
- 家(117470)
- 国家(116483)
- 科学基金(101087)
- 社会(86948)
- 社会科(82443)
- 社会科学(82422)
- 省(73124)
- 基金项目(72728)
- 自然(65783)
- 教育(65407)
- 自然科(64218)
- 自然科学(64204)
- 自然科学基金(63070)
- 划(61284)
- 编号(57377)
- 资助(56341)
- 成果(46266)
- 部(41895)
- 重点(41525)
- 课题(39399)
- 创(39257)
- 发(38921)
- 教育部(36466)
- 创新(36438)
- 大学(36074)
- 科研(35864)
- 期刊
- 济(108173)
- 经济(108173)
- 研究(77069)
- 中国(50082)
- 学报(40736)
- 管理(39014)
- 科学(37020)
- 农(34958)
- 教育(34330)
- 财(34254)
- 大学(31302)
- 学学(29168)
- 农业(24883)
- 技术(24111)
- 融(21496)
- 金融(21496)
- 财经(18604)
- 业经(17072)
- 经济研究(16767)
- 经(15646)
- 图书(15627)
- 理论(13939)
- 问题(13851)
- 业(13069)
- 实践(12944)
- 践(12944)
- 科技(12768)
- 技术经济(12500)
- 现代(11451)
- 版(11432)
共检索到376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薛刚 孙晓敏
在系统回顾国外研究生选拔中认知和非认知因素考察方式的基础上,对应用最为广泛的本科成绩、录取面试和推荐信三种方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本科成绩对研究生绩效有良好的预测效度,录取面试由于结构化程度过低而影响了其预测价值,传统推荐信的预测作用并不理想而标准化推荐信则是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研究生复试阶段应重视本科成绩的作用,提高录取面试的结构化程度,并采用标准化推荐信加强对考生非认知因素的考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孙晓敏 薛刚
在系统回顾国外研究生选拔中认知和非认知因素考察方式的基础上,本文对应用最为广泛的本科成绩、录取面试和推荐信三种方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本科成绩对研究生绩效有良好的预测效度,录取面试由于结构化程度过低而影响了其预测价值,传统推荐信的预测作用并不理想而标准化推荐信则是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研究生复试阶段应重视本科成绩的作用,提高录取面试的结构化程度,并采用标准化推荐信加强对考生非认知因素的考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国栋 徐鹏 康妮
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选拔方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改革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选拔方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研究生 选拔方式 问卷调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颖 郑贵安
在调查强军计划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对影响强军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提高强军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唐军旗
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要坚守公平底线,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本质所决定的。招生单位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既是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职能,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对高校办学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招生实践中保证招生公平与追求生源质量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招生单位唯初试分数论,以初试成绩排名录取学生,复试流于形式,推免生比例过高,过分追求“双一流”高校生源,复试程序不规范,人情影响招生公平和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轻则会影响学校声誉和人才选拔质量,严重的会影响国家教育招生考试的权威性以及为党选才、为国育人的使命。因此,招生单位要应该充分发挥初试和复试人才选拔的协同性,强化复试的专业选拔性,树立正确的生源质量价值观,提高初试自命题质量,加强复试程序化、规范化建设,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让招生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力求实现招生公平和追求生源质量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招生 教育公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前 李作学 韩连玉
分析了目前研究生选拔考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知识管理研究对研究生选拔模式的启示,提出了基于整体知识观的研究生选拔模式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当前的研究生招生改革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选拔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大勇 宣华 王晶 张秋芳
论述了构建免试推研维度智育评估体系的原则和作用,介绍了该评估体系的构成。指出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智育评估体系的实施,在选拔优秀生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规范教学管理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实效。
关键词:
免试推研 智育评估 选拔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滕居特 马桂敏
针对目前推荐免试研究生选拔方式和复试录取中存在的不足,华东理工大学进行了推荐免试研究生选拔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加大导师在推荐免试研究生录取中的权重,并将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选拔制度分为推荐和差额复试录取两个阶段。
关键词:
推荐免试研究生 选拔制度 推荐 差额复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清华
本刊讯(记者赵清华)5月28~29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重庆科技学院承办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学术研讨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来自教育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有关领导,以及全国200多家研究生招生单位的3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提升选拔质量,共谋招生改革。会议邀请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发展规划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惠琴 秦荣 张卫刚 张文修 雍翠菊
在分析现行人才选拔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人才选拔方式亟需改革的必要性,并简要概括了国外研究生人才选拔方式的类型,介绍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方案。
关键词:
研究生 人才选拔 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彩云 张宇 刘洪韬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具有科研潜质的博士考生应具备的素质,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某西部地学研究所2012~2017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等竞争性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导师进行访谈调查,并追溯分析这些博士生在招考阶段与其他博士生在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心理素质、报考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总结了在招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和考查的博士考生素质,讨论了如何通过优化招考工作环节选拔出具有培养潜质的博士考生。
关键词:
博士考生 素质 能力 科研潜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徐宁汉 杨帆 余潇潇
如何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实现科学选才的体制机制,是各个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在新的招生制度改革下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美国六所世界顶尖大学的选拔评价方式开展调研,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逐步完善我国高校的招生选拔制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招生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生源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佩国
高职教育单独招生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和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推动国家高考制度改革。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的单独招生考试多元选拔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 多元选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应朝帅
高校通过自主招生,加大人才选拔与培养质量的力度,对高考制度创新及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来说,无疑是一种选择路径。一、高考制度改革与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历程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经历了"双轨制"招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