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9)
- 2023(16358)
- 2022(13803)
- 2021(12879)
- 2020(11008)
- 2019(24577)
- 2018(24239)
- 2017(47200)
- 2016(24841)
- 2015(27657)
- 2014(27176)
- 2013(26494)
- 2012(23858)
- 2011(21423)
- 2010(21438)
- 2009(20452)
- 2008(19211)
- 2007(16806)
- 2006(14626)
- 2005(13215)
- 学科
- 济(93608)
- 经济(93468)
- 管理(72913)
- 业(72160)
- 企(58742)
- 企业(58742)
- 方法(46051)
- 数学(40859)
- 数学方法(40272)
- 中国(33168)
- 财(29832)
- 融(29662)
- 金融(29659)
- 银(29528)
- 银行(29508)
- 行(28356)
- 农(25698)
- 制(25145)
- 业经(20845)
- 务(19753)
- 财务(19687)
- 财务管理(19647)
- 贸(18950)
- 贸易(18933)
- 企业财务(18729)
- 易(18533)
- 学(18436)
- 地方(17161)
- 农业(16752)
- 理论(16043)
- 机构
- 大学(342139)
- 学院(341997)
- 济(141137)
- 经济(138144)
- 管理(134009)
- 理学(114941)
- 理学院(113792)
- 管理学(111717)
- 管理学院(111082)
- 研究(107442)
- 中国(93033)
- 财(71597)
- 京(70445)
- 科学(63193)
- 财经(56880)
- 中心(53747)
- 所(51967)
- 经(51702)
- 农(51130)
- 江(49631)
- 业大(47840)
- 研究所(46850)
- 经济学(45015)
- 北京(44208)
- 财经大学(42670)
- 范(41313)
- 师范(40852)
- 经济学院(40840)
- 州(40759)
- 农业(40176)
- 基金
- 项目(228798)
- 科学(181302)
- 基金(168708)
- 研究(167673)
- 家(145999)
- 国家(144844)
- 科学基金(125664)
- 社会(108167)
- 社会科(102728)
- 社会科学(102704)
- 基金项目(88422)
- 省(88139)
- 自然(80833)
- 自然科(79067)
- 自然科学(79041)
- 自然科学基金(77609)
- 教育(77590)
- 划(74541)
- 资助(69847)
- 编号(67830)
- 成果(54480)
- 重点(51258)
- 部(51209)
- 发(48272)
- 创(48162)
- 课题(45824)
- 国家社会(45516)
- 创新(45056)
- 科研(44662)
- 教育部(44594)
- 期刊
- 济(147446)
- 经济(147446)
- 研究(100933)
- 中国(64568)
- 财(55640)
- 学报(50342)
- 融(49812)
- 金融(49812)
- 管理(49214)
- 科学(45959)
- 农(45343)
- 大学(39346)
- 学学(36986)
- 教育(31568)
- 技术(29999)
- 农业(29986)
- 财经(28024)
- 经济研究(24746)
- 业经(24417)
- 经(23995)
- 问题(19398)
- 统计(18089)
- 理论(17938)
- 贸(16460)
- 策(16369)
- 实践(16302)
- 践(16302)
- 技术经济(16242)
- 图书(16177)
- 商业(15393)
共检索到50858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晓宇 车翼
对我国而言,无论是金融混业经营程度的加深或是外资逐渐进入国内金融业,都加速了对于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需求。本文基于此需求为监管机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简单、稳健的方法。本文选择基于EVT极值分布使用GARCH模型动态更新CoVaR法以及MES法,测度了我国上证上市的19家商业银行、18家券商机构、4家保险机构、1家信托机构和2家全牌照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CoVaR结果显示,全牌照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最大,区域性商业银行最小,说明混业经营会大幅增加对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MES测度结果则相反——券商的边际期望损失反而大于国有银行。对两种测度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认为CoVaR较之MES是更适合测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指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思玥 马雯霞
基于改进的"去一法",运用前沿的?LGC(%)指标分析我国金融机构风险贡献度的截面和时序特征,并基于风险贡献度因子和规模因子构造了度量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的指标。研究结论认为:首先,相比于信托业,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风险贡献度相对较高,其中规模相对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贡献度排名靠前;其次,风险贡献度指标所呈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变动趋势与实际的金融风险事件的周期变动趋势相同,能有效识别风险事件;再次,分析影响风险贡献度的潜在因素,发现结果与现有文献相同,特别是金融机构的规模和业务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最后,基于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指标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排序靠前的金融机构,且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关键词:
去一法 风险贡献度 系统重要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政 朱明皓 范颖岚
本文以2011—2017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使用LASSO分位数回归构建金融系统的极端风险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染性和脆弱性指数测度金融机构的传染性风险水平。同时,本文进一步采用改进后的CoVaR指标来度量单个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并详细分析了风险传染如何影响不同时期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研究发现:(1)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传染性分别取决于其不同的特征变量,并且两者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错配。一方面,规模较大或者期限错配较高的机构,其传染性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中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净资本较小的证券公司以及业务关联较多的保险公司具有较高的脆弱性。(2)相同行业以及同种类型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水平较高且跨行业、跨类型的风险传染具有不对称性。(3)在"平静"时期,传染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其系统性风险水平较高;但当危机发生时,脆弱性较高的机构接受的传染性风险大幅增加,从而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方意
本文测度了我国金融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以及危机前后对金融系统的边际风险贡献程度。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危机时期,我国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边际风险贡献较大;此外,我国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边际风险贡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危机期间较大、危机前后相对较小。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的外部性和顺周期性,应加强对那些边际风险贡献和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监管。
关键词:
边际风险贡献 杠杆率 系统性风险 监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冉茂盛 唐潇
本文以条件在险价值方法为基础,运用状态变量模拟风险的时变性,运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对我国银行、保险、证券这三类上市的金融机构对系统风险的整体贡献度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银行类金融机构系统风险贡献度最高,保险机构处于中间水平,证券类机构系统风险程度最低,同时金融危机过后整体系统风险的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银行、保险、证券类金融机构对于状态变量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其中股票波动率和房地产收益率对三者均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为识别系统重要性程度高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琪 秦学志 王麟 宋宇
在当今金融市场资产价格高波动的背景下,度量投资组合中各资产对总体风险的风险贡献度对探析投资组合风险波动不定的深层次原因有重要意义。关于风险贡献度的测算,目前运用较广泛的是历史数据法,其主要适用于存在大量数据样本且持续期较短的情况。特别地,极端情况下的风险贡献度估计主要由处于分布尾部的少量观测值决定,因此历史数据法估计的准确性此时较难保证,为此,本文对鞍点逼近模型优化并考察上述情形。通过对中国股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与传统历史数据法相比,鞍点逼近模型呈现下列优点:投资组合分布函数简洁、风险贡献度计算效率和准确性较高,压力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因此该方法有望对投资组合的风险预警与防范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关键词:
风险贡献度 风险价值 鞍点逼近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余博 邹宇翔 管超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聚焦于银行,对于金融机构系统风险的确定和评估则主要关注机构的规模和结构特征,尚未从机构的风险传染状况及定价估值水平等视角进行考量。对此,本文采用学界新晋发展的Clayton Copula函数方法和MST网络模型,构建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的下尾依赖网络;结合网络拓朴指标,从社区结构、集中度、分部门等维度综合评估我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风险重要性;通过标准化树长探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系统风险传染的结构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网络社区结构特征,其中系统风险重要性最强的是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组成的社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亦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二是金融机构节点在风险传染中呈现出差异化的作用性质,部分规模较小的机构具备超越其规模的重要性,东北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是风险传染的重要性节点;三是金融危机加剧了风险在网络中的传染性,也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网络结构与系统风险重要性排序。本文研究为监管部门多角度考量金融机构风险重要性、完善系统重要性机构名单以及实施多维度梯度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超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是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领域的重要问题。结合国际金融监管主体和学者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识别SIFIs的方法主要,包括指标法和市场法。本文指出识别SIFIs不仅要关注FSB等推出的规模、关联性和可替代性指标,而且更应关注金融机构跨越国界或地区并购以及开发新业务所滋生的风险指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问题通常被称为"大而不能倒"、"太重要而不能倒"问题,该类机构的无序破产除对企业本身及其股东造成损失外,还会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性,急需强化监管。本文分析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方法及主要监管措施,设计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基本指标评估体系,并对我国上市银行进行了系统重要性分析。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负外部性 金融机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衡 卓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系统性风险是全球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以及金融业关注研究和应对的热点和重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减贫脱贫、环保治理和系统风险防范化解三大攻坚战略之一,研究金融系统性风险,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识别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通过MES、SRISK、以及ΔCoVaR多维度测量中国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敞口与贡献,甄别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拟非上市保险公司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三种评估模型结果具有一致性,保险公司的杠杆率和非核心业务对其系统重要性有显著正效应;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敞口与贡献受金融危机和股市震荡明显。鉴于系统性风险有效防控是未来保险业防风险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提出了对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保险公司 系统重要性 风险敞口 风险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艳梅
文章以金融危机中对金融风险产生传染与放大效应的金融市场系统重要性机构(SIBs)为研究对象,以CoVaR作为其风险外溢的计算指标并基于博弈论合作模式中Shapley值法仿真出各个金融机构对风险传染的贡献程度。本研究为我国金融业的风险传染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参数统计与博弈模型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思路与途径,进一步为我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预警与防范措施的提供了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线索与空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黄玮强 郭慧敏 姚爽
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关联模式及结构在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演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CoVaR指标及分位数回归方法,衡量金融机构之间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进而建立金融机构尾部风险动态网络。分析全连接网络及阈值法下过滤网络的全局和局部拓扑结构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全连接网络的节点强度,能有效地衡量金融机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及承受强度,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各机构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及承受强度排序匹配性存在差异;随着时间推进,各金融机构间的平均尾部风险传染路径缩短、系统性风险更易迅速累积和爆发;滞后一期的节点出度、节点入度及聚集系数越大,相应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越小;滞后一期的节点介数和节点接近中心度越大,相应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越大。研究结果对于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及系统性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基于金融机构尾部风险网络的视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基于拓展的系统或有权益分析法研究了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风险,并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机构联合违约概率并不高,危机期间违约风险迅速上升,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2014年底以来再度提高。各子行业违约概率走势相似,但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2)基于多元极值分布的蒙特卡洛模拟估计了金融机构违约的条件期望损失,较好地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算了危机期间政府可能面临的救市成本。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期望损失较小,在可控范围内,并且系统重要金融机构主要来自于银行业,加强银行系统性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基于拓展的系统或有权益分析法研究了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风险,并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机构联合违约概率并不高,危机期间违约风险迅速上升,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2014年底以来再度提高。各子行业违约概率走势相似,但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2)基于多元极值分布的蒙特卡洛模拟估计了金融机构违约的条件期望损失,较好地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算了危机期间政府可能面临的救市成本。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期望损失较小,在可控范围内,并且系统重要金融机构主要来自于银行业,加强银行系统性风险监控仍是监管当局主要任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锋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名单,共有29家金融机构榜上有名。进入名单的银行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提交详细计划,订立"遗嘱"并在2019年前达到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最高标准为高于一般金融机构3.5个百分点的核心一级资本。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