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8)
2023(3906)
2022(3088)
2021(2815)
2020(2110)
2019(4615)
2018(4270)
2017(7850)
2016(4158)
2015(4328)
2014(4577)
2013(4718)
2012(4379)
2011(4203)
2010(4482)
2009(4464)
2008(4229)
2007(4205)
2006(3920)
2005(3080)
作者
(12887)
(11120)
(10890)
(10219)
(6644)
(5390)
(4787)
(4155)
(4030)
(3897)
(3812)
(3710)
(3650)
(3295)
(3279)
(3275)
(3148)
(3121)
(2982)
(2965)
(2703)
(2653)
(2638)
(2600)
(2586)
(2547)
(2385)
(2368)
(2333)
(2261)
学科
(21043)
(19755)
经济(19735)
农业(14352)
(12768)
业经(8453)
管理(7053)
农业经济(6718)
方法(6032)
中国(5886)
地方(5713)
(5388)
收入(5092)
发展(4981)
(4976)
(4774)
(4636)
企业(4636)
(4567)
农村(4550)
(4210)
建设(4191)
数学(4170)
数学方法(4129)
(3726)
土地(3674)
分配(3522)
工作(3517)
经济建设(3453)
及其(3245)
机构
学院(66323)
大学(61952)
管理(25618)
(24259)
经济(23480)
研究(21816)
理学(21116)
理学院(20841)
管理学(20521)
管理学院(20372)
中国(17435)
(16267)
科学(13231)
(12907)
(11860)
师范(11791)
(11462)
(11322)
中心(11180)
农业(11087)
(10165)
(10122)
(10097)
业大(9978)
旅游(9963)
(9483)
师范大学(9333)
(9263)
研究所(8967)
财经(8490)
基金
项目(42240)
科学(33665)
研究(32943)
基金(30466)
(25864)
国家(25534)
社会(22607)
科学基金(22264)
社会科(21040)
社会科学(21038)
(17960)
基金项目(16738)
编号(13629)
教育(13600)
(13591)
自然(12673)
自然科(12344)
自然科学(12342)
自然科学基金(12117)
资助(12012)
(10846)
(10716)
成果(10660)
(9813)
课题(9465)
国家社会(9411)
发展(8885)
重点(8821)
(8754)
(8561)
期刊
(39510)
经济(39510)
(22263)
研究(17046)
中国(15509)
农业(14095)
科学(10644)
业经(10381)
学报(9027)
大学(7806)
学学(7535)
农业经济(7449)
(7301)
(7218)
金融(7218)
农村(7038)
(7038)
管理(6817)
(6540)
旅游(6540)
(6540)
(6482)
教育(5762)
学刊(5274)
旅游学(5273)
游学(5273)
(5063)
问题(4973)
农村经济(4735)
社会(4716)
共检索到104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目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我国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包括研究论文、会议发言和旅游规划中的片面理解不仅相当普遍,而且也正在传播。本文作者认为,如果业界、学界能够更广泛的注目业态实践,并在此前人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则将有可能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文的几点内容,就是作者试图根据自己近20年的接触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所做的一点个人的诠释和辨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巴兆祥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也是我国各地参与旅游竞争的一种有效发展战略。本文阐述民俗旅游的对象和定义、构成民俗旅游的条件、民俗旅游的类型、旅游与民俗的关系,以期指导民俗旅游开发,为民俗旅游学的建立作一些基础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王云才 ,刘盛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黎玲  刘勇  
[目的]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特征,试图找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衔接及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结论](1)四川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孕育着独特的民俗风格;(2)四川省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者互动机制有待深入;(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在于民俗文化,创新基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出路。[结果]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以生态农业与农业体验为主,且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黎玲  刘勇  
[目的]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特征,试图找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衔接及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结论](1)四川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孕育着独特的民俗风格;(2)四川省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者互动机制有待深入;(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在于民俗文化,创新基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出路。[结果]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以生态农业与农业体验为主,且该省生态农业、农业体验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该省民俗旅游特点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洁  
随着中国线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模式逐渐在我国各个行业得到了大力普及和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农村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方式也趋于多元化。本文根据调查研究,对"互联网+"下农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创新展开具体分析,对于推动我国民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星  
近30多年来,中国的旅游产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我看来,其中以乡村旅游最具有革命性,这是因为乡村旅游在相当程度上颠覆了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一般国民对于乡村、农业和乡民的认知和情感,故在中国社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文化振兴等很多方面,已经和正在持续地发挥着建设性的效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晓春  
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 ,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 ,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民俗旅游的兴盛 ,既是“本土现代性”的表现 ,也是文化政治之暴力的一种表述 ,民俗文化旅游继续着现代性话语对于民间、边缘文化的霸权性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思炎  
略论民俗旅游□陶思炎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其价值在现代旅游中正日益展现出来,可以说,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之一。民俗旅游能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览与体验、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因葆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而显示着特殊的魅力。可以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利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区域性之间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从而衍生出很多民俗文化,而民俗文的不同越发加大,人们的好奇心理就被深入激发。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以期可以为相关行业带来启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哲  
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作为人类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因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农村地区民俗旅游经济的开发。当前农村地区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部分农村地区民俗旅游经济开发面临不充分、不平衡和不合理的问题。为此,需进一步明确民俗旅游开发的目标,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形成优势特色,进而推进民俗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时少华  汤利华  李芳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调查问卷,构建了北京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借助模糊变换方法,通过游客对古村落民俗资源模糊评价打分,对北京13个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其整体状况良好,但各古村落民俗旅游资源质量还有提升空间。据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岭  刘武安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考察和对文化功能变迁理论的梳理,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来分析了旅游者与"表演者"互动空间,提出了民俗文化功能分化模型,简要分析了目前关于民俗旅游研究中出现研究路线分离的迹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民俗旅游的梯级开发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雪琴  
外出旅游能够有效释放人们的一些压力,故在工作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倍感压力沉重的今天,旅游业勃然兴起。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外出旅游不单单是只顾观赏、游玩儿,而是更注重追求旅游的品味。那些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们的需求,他们需要回归大自然,享受原生态的山水田园风光和民风民俗。而农村受工业化、城市化、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保留了很多原生态民俗,故若能将农村原生态民俗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其必能为乡村旅游业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