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2)
2023(6836)
2022(5699)
2021(5019)
2020(3813)
2019(8839)
2018(8516)
2017(15655)
2016(8603)
2015(9398)
2014(9481)
2013(9509)
2012(9308)
2011(8572)
2010(8835)
2009(8019)
2008(7886)
2007(7177)
2006(6651)
2005(6378)
作者
(25923)
(21545)
(21540)
(20213)
(13788)
(10451)
(9713)
(8414)
(8268)
(7901)
(7459)
(7166)
(7042)
(6981)
(6826)
(6615)
(6430)
(6261)
(6256)
(6237)
(5624)
(5453)
(5340)
(5010)
(4914)
(4897)
(4830)
(4823)
(4461)
(4324)
学科
(44043)
经济(44006)
(22526)
管理(22144)
地方(19102)
中国(16612)
(15138)
企业(15138)
(14037)
业经(11193)
地方经济(10995)
农业(10294)
方法(9916)
(9437)
(8287)
金融(8286)
数学(8204)
数学方法(8131)
(7977)
银行(7967)
(7870)
(7866)
贸易(7856)
环境(7540)
(7509)
(7472)
(7162)
(7151)
发展(7014)
(6992)
机构
学院(123354)
大学(120291)
(52897)
经济(51753)
研究(50221)
管理(43091)
中国(38197)
理学(35390)
理学院(34856)
管理学(34336)
管理学院(34090)
科学(29717)
(28002)
(26209)
(23810)
研究所(23348)
(22578)
中心(22434)
(20869)
(19387)
师范(19212)
北京(18569)
(18424)
财经(17683)
(17394)
农业(17261)
(17089)
业大(17037)
(15858)
经济学(15847)
基金
项目(76907)
科学(60326)
研究(59229)
基金(52858)
(46215)
国家(45770)
科学基金(38415)
社会(37337)
社会科(35389)
社会科学(35385)
(31502)
基金项目(27506)
教育(26413)
(26220)
编号(24508)
(24049)
自然(22685)
自然科(22124)
自然科学(22121)
自然科学基金(21691)
资助(21024)
成果(20455)
发展(19711)
(19349)
课题(18516)
重点(18068)
(16194)
(15952)
国家社会(15349)
(14970)
期刊
(69776)
经济(69776)
研究(43178)
中国(34199)
(22790)
教育(19334)
管理(17924)
学报(17568)
科学(17347)
(17028)
农业(15874)
(15192)
金融(15192)
大学(13445)
业经(12979)
学学(12388)
技术(11599)
经济研究(10951)
问题(8845)
(8708)
财经(8701)
(7588)
(6943)
(6762)
世界(6756)
资源(6722)
(6508)
论坛(6508)
图书(6428)
国际(6416)
共检索到212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月友  方瑾  
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与其经济规模排名差异较大,与其人均收入排名差异较小,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山东、海南、福建和河北。总体而言,文化建设高质量和人民生活高质量对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产业结构调整不足、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改革开放低效率和城乡建设发展不平衡是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各省(市)高质量发展各有优劣,省际高质量发展不平衡是当前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以地理相邻省市协同发展为抓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净   刘玮   王俊然  
基于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GMM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2)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消费水平、信贷配置效率和绿色持续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在此基础上,从提高绿色消费水平、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高绿色持续创新能力以及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瑞武  
产业功能区是产城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其通过发挥锚定、支撑、牵引、助燃作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都以高水平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具有创新意义,此外,还应在推进实体经济与要素协同发展、产业功能区创新生态链、产业功能区社区化建设等方面发力,强化产业功能区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灿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程肖冰  张群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本文以东部地区为例,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论证了东部地区各子系统及整个东部大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并总结出东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很好依据。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社会将呈现出全方位融通协调,东、中、西部地区产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社会主义和谐局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江宁  袁瑞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目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质为主题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对需求体系的适配性,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整体高质量健康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供给体系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和持续性均出现深刻变化,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经济发展中的两难多难问题突出、科技创新瓶颈突破难度大、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适应要求等,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本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三大变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同时顺应要求加快完善政府引导调控体系、顺势而为谋划国际经济关系新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当前,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外开放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金融危机风险上升,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变革,保护主义不断增强,中美贸易摩擦可能给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更大变数。"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爬坡过坎"关键期,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任务更加紧迫。这些重大变化都要求我们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相匹配的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钟山  
这次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交流2019年商务工作,对2020年工作作出安排。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迟福林  
当前,我国总体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新发展阶段,既呈现出人口规模大、速度快、工业体系完备等特点,也面临着不平衡、质量效益不高等矛盾,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需要加快推动包括产业、科技、消费、城乡、能源、贸易在内的六大领域的结构转型,充分释放出经济增长潜力和发展动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重要基础。目前来看,我国结构转型仍面临着一系列体制机制矛盾的掣肘,仍需坚持推进以结构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赢得发展主动。同时,“发展与冲突”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矛盾,深刻复杂地影响着结构转型的外部环境。为此,需要务实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为结构转型创造重要条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任晓猛  
我国金融创新的内涵从需求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精准支持的金融产品创新,从改革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结构改革的制度创新。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要以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则。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总量不足和水平不高,而在于结构性矛盾,导致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低下,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各地应该结合自身禀赋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因势利导的金融创新,以更精准地满足本地实际的金融需求,而不是采取"一刀切"式的做法来落实国家的金融规划与金融政策或模仿其他地区的金融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本刊讯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山西省副省长韦韬,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霁,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乐成,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围绕《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黎围  吴晋峰  柳丽  
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1990—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显著,呈现"马太效应";区域差异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然后,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地缘关系和宏观政策四方面对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快落后省区入境旅游发展、保持发达省区竞争力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翟鲁宁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当前,面对 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两大浪潮的挑战,我国东部地区在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 将不得不适时进行战略调整。本文认为,高技术经济战略一方面反映了东部地区发展环境的 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东部地区抓住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机遇 ,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市场化的 最优战略选择。在东部具体实施高技术经济战略过程中,首先要突破实施高技术经济战略的 两个瓶颈,其次构建高技术经济战略的一个支持系统,从而形成发展高技术经济的整体战略 构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志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继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经济圈之后,环渤海成为我国的第三个经济隆起带。东部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东部经济发展的现状 1.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增长速度 1980年-1998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