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2)
- 2023(12035)
- 2022(9944)
- 2021(9410)
- 2020(7775)
- 2019(17565)
- 2018(17020)
- 2017(33088)
- 2016(16944)
- 2015(18662)
- 2014(18193)
- 2013(17814)
- 2012(15945)
- 2011(14023)
- 2010(13753)
- 2009(12370)
- 2008(11401)
- 2007(9842)
- 2006(8334)
- 2005(6847)
- 学科
- 济(73507)
- 经济(73420)
- 业(55117)
- 农(49807)
- 管理(43474)
- 企(33815)
- 企业(33815)
- 农业(33188)
- 方法(31680)
- 数学(28724)
- 数学方法(28374)
- 业经(21732)
- 中国(17951)
- 财(17039)
- 地方(14281)
- 贸(12989)
- 贸易(12983)
- 制(12981)
- 易(12677)
- 农业经济(12417)
- 发(12254)
- 技术(10952)
- 策(10753)
- 收入(10305)
- 学(10113)
- 发展(10041)
- 展(10035)
- 环境(9918)
- 银(9606)
- 体(9605)
- 机构
- 学院(230987)
- 大学(224794)
- 济(101233)
- 经济(99589)
- 管理(95988)
- 理学(84780)
- 理学院(83998)
- 管理学(82682)
- 管理学院(82251)
- 研究(70956)
- 中国(55014)
- 农(52358)
- 京(43722)
- 财(42365)
- 科学(40965)
- 农业(39516)
- 业大(38283)
- 中心(36016)
- 财经(34766)
- 所(32353)
- 江(32340)
- 经(32119)
- 经济学(30739)
- 研究所(29506)
- 范(29141)
- 师范(28909)
- 经济管理(28548)
- 经济学院(27976)
- 北京(25923)
- 财经大学(25838)
- 基金
- 项目(166826)
- 科学(134501)
- 研究(126002)
- 基金(124373)
- 家(107560)
- 国家(106272)
- 科学基金(93431)
- 社会(84267)
- 社会科(79593)
- 社会科学(79572)
- 基金项目(66704)
- 省(65570)
- 自然(58401)
- 自然科(57099)
- 自然科学(57085)
- 教育(56413)
- 自然科学基金(56055)
- 划(53369)
- 编号(51362)
- 资助(48077)
- 成果(38727)
- 部(37930)
- 发(36941)
- 重点(36473)
- 国家社会(35870)
- 创(35733)
- 人文(33353)
- 创新(33292)
- 制(33284)
- 课题(33092)
- 期刊
- 济(111521)
- 经济(111521)
- 研究(60945)
- 农(57645)
- 中国(41137)
- 农业(39596)
- 科学(31724)
- 学报(31641)
- 管理(30920)
- 财(30621)
- 大学(26678)
- 业经(26613)
- 学学(25683)
- 融(21298)
- 金融(21298)
- 技术(19741)
- 教育(18588)
- 业(18437)
- 财经(15975)
- 经济研究(15819)
- 问题(15817)
- 农业经济(14621)
- 农村(14232)
- 村(14232)
- 经(13729)
- 版(12911)
- 世界(12776)
- 经济问题(11580)
- 资源(11004)
- 商业(10990)
共检索到324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博文 郭军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对近年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现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与收入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东、中、西、东北地区消费水平存在差异。按照消费类型来看,生活性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对差额总体呈逐渐扩大趋势,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相比于收入增速的波动性更大,近年来有增速放缓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增收机制尚待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健全、农村消费环境尚待改善。未来,扩大农村内需要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着力点,并根据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地域特点因地施策,不断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具变量估计和稳健性检验仍然支持上述结论。通过继续推进城镇化、不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有利于消除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隐性失业,而且能够促进内需驱动的经济结构转型。本文从隐性失业的角度,为城镇化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越 赵翠萍
文章根据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构建了结果变量、协变量和计量模型,对2016-2020年的中东西部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新农保能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很显著,明显改善了60岁以上农村家庭居民的基本生活,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提升的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提出补充完善新农保机制,建立多支柱型农村养老体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农村居民养老机制体制,实施区域差异化新农保,提高社会保障的区域协同发展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 家庭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文周,王巧瑞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存在着很大差别,对其系统内部分析和预测很难用一个具体指标来衡量。本文通过信息熵的引入,对某地区1991-2001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信息熵处于递增并逐渐趋于稳定阶段,并且与农村居民在精神文明消费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在深入分析其演化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以便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的展望。
关键词:
家庭消费 信息熵 分析与预测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王溪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崔新新
文章根据AF"双界线"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在山东省费县进行的农村居民家庭生计与发展调查得到的小型微观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得到以下结论:家庭多维贫困分解结果与单维贫困测度结果相互印证,这与家庭自身特征及家庭成员特征有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居民家庭的资产状况,而生活水准仍有待于提高;教育、收入仍是贫困的重要成因,卫生设施、饮用水以及慢性疾病的贫困问题仍不能忽视。
关键词:
农村 多维贫困 测度 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崔新新
文章根据AF"双界线"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在山东省费县进行的农村居民家庭生计与发展调查得到的小型微观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得到以下结论:家庭多维贫困分解结果与单维贫困测度结果相互印证,这与家庭自身特征及家庭成员特征有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居民家庭的资产状况,而生活水准仍有待于提高;教育、收入仍是贫困的重要成因,卫生设施、饮用水以及慢性疾病的贫困问题仍不能忽视。
关键词:
农村 多维贫困 测度 分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绍? 漆雁斌
本文基于西方四种经典消费理论下的消费模型,利用1978-2017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影响最小的是农民的上期收入,而对当期消费影响系数最大的是居民的上期消费(预期收入);对于低消费水平的农村居民,当期收入、上期消费的正向影响效应都较小;对于中等消费水平的农村居民来说,当期收入的正向影响处于中等水平,而上期消费正向效应处于最高水平;而农村高收入人群中,当期收入的正向效应和储蓄的负向效应均处于较高水平,反而上期消费的影响却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青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的融资约束问题,然而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家庭仍然面临着较多的融资约束问题,这直接影响其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家庭内外部的关系网络逐渐成为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渠道,并通过信息传递的方式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决策。因此,深入研究关系网络在融资约束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对于理解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提升金融管理效能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旨在探讨融资约束与信息传递视角下,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家庭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增长。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关系网络和外部关系网络均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信息传递在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月祥
文章利用2011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村居民家庭每人消费支出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的主导成分,并根据主因子进行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随地区变化差异明显。少部分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还仅仅局限于生存需要,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的生存需要已得到满足,消费处在转型和升级之中。根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呈现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 因子分析 系统聚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慧玲 孔荣
本文从收入增长效应视角阐释了正规借贷影响农户家庭消费的机理,基于山东省62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剖析了农户参与正规借贷的影响因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测算了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影响效应,比较了影响效应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下的组群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增长效应视角下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亲友供职于信用社或银行、家庭资产、对正规借贷的了解情况、未来三年融资需求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正规借贷;正规借贷会促使农户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分别显著提升82.1%、164.3%和71.1%,对生产性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活性消费的促进作用。组群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的户主,正规借贷对户主年龄处于45~55岁、户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农户获取正规借贷后通过增加收入进而提升农户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机理得以验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竞爽
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学者的研究,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来分析金融素养是怎样通过金融行为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作用;其次,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金融知识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再次,本研究以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与中国家庭消费结构的异质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完善市场机制、加强金融教育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