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1)
2023(10451)
2022(8822)
2021(8330)
2020(7374)
2019(17002)
2018(16870)
2017(32547)
2016(17403)
2015(19826)
2014(19924)
2013(19532)
2012(17957)
2011(16043)
2010(15704)
2009(14461)
2008(14244)
2007(12699)
2006(10497)
2005(9140)
作者
(49986)
(42196)
(42075)
(40113)
(26626)
(20305)
(19274)
(16709)
(15912)
(14761)
(14222)
(14112)
(13229)
(13216)
(13177)
(13038)
(12941)
(12568)
(12178)
(12094)
(10393)
(10362)
(10346)
(9731)
(9572)
(9476)
(9281)
(9235)
(8552)
(8484)
学科
(74328)
经济(74261)
管理(52035)
(51931)
(43236)
企业(43236)
方法(39457)
数学(35320)
数学方法(34871)
(18857)
(18598)
(17943)
中国(16652)
技术(16284)
业经(14414)
(13808)
贸易(13806)
(13438)
农业(12548)
(12519)
财务(12472)
财务管理(12442)
地方(12175)
理论(11877)
企业财务(11793)
(11269)
(10990)
环境(10283)
(9551)
银行(9515)
机构
大学(252126)
学院(250570)
(103584)
经济(101574)
管理(100642)
理学(87614)
理学院(86725)
管理学(85190)
管理学院(84711)
研究(78765)
中国(57777)
(51546)
科学(49562)
(44606)
(41961)
(39136)
业大(39018)
中心(38185)
财经(36879)
(36772)
研究所(35928)
(33541)
农业(33415)
经济学(32649)
(32185)
师范(31818)
北京(31514)
经济学院(29646)
(28688)
(28315)
基金
项目(173400)
科学(136848)
基金(126685)
研究(124505)
(110640)
国家(109778)
科学基金(94775)
社会(78947)
社会科(74969)
社会科学(74944)
(68497)
基金项目(67346)
自然(62586)
自然科(61164)
自然科学(61146)
自然科学基金(60054)
教育(59029)
(57555)
资助(52020)
编号(50230)
成果(39443)
重点(39229)
(39115)
(36929)
(36605)
创新(34585)
科研(34049)
课题(33784)
教育部(33625)
国家社会(32899)
期刊
(103374)
经济(103374)
研究(65234)
中国(43201)
学报(40160)
科学(36495)
(36430)
(35873)
管理(34978)
大学(30234)
学学(28496)
技术(26063)
教育(25650)
农业(24637)
财经(18285)
(17529)
金融(17529)
经济研究(16643)
业经(16597)
(15688)
技术经济(14551)
(13983)
问题(13942)
统计(13307)
图书(12609)
科技(12306)
(12261)
(12223)
理论(11848)
财会(11090)
共检索到349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丽   刘寅生  
沉默的学习者在面授课堂中屡见不鲜,而在线课堂中的学生沉默现象也尤为突出。在线互动等策略的实施试图打破沉默的气氛,然而若不能揭开沉默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学生沉默现象只会愈发普遍。本研究借助伯格曼技术哲学观点,全面审视在线课堂中学生沉默的本质,以人—技关系为起点,理解装置如何通过中介作用助推技术信息的去情境化过程,进而影响学习者的身体感知和行为方式。而缺乏具身支撑的数字媒介传递,必然导致互动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受损,进而引发沉默现象。在此背景下,建议积极开展装置范式的双重优化,明确教育实践的具身聚焦,实现技术信息的事实还原,为打破在线课堂沉默、提升在线教学活跃度、推动技术促进在线教学纵深发展提供借鉴与反思。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务农  
在场和参与是伯格曼用来衡量"聚焦实践"的基本标准,聚焦实践又是衡量技术是否对人造成异化的关键范畴。因此,"在场的参与"既可以用来分析教育技术、技术信息对教育的异化机制,也可以作为重建教育技术运用伦理的基本尺度。本文主要以伯格曼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认识为基础,分别从技术和信息两方面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在线教学可能面临的伦理危机,然后从网络教学空间教学主体在场参与的内涵、信息和技术的伦理中立性以及教学主体的目的和态度三方面讨论了在线教学的伦理尺度及实现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明凤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不利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现代英语教学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理念。文章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及写教学日志等方式,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对改变这种现象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谭燕  
本文认为,员工沉默对企业和个人均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信任是扭转员工沉默的重要因素。文章从个人、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探讨了信任对员工沉默的影响机制,构建了一个综合的逻辑框架,提出了研究信任如何影响员工沉默的新视角。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仇勇  张耕墨  
对包括员工建言在内的管理活动应强调"内在唤醒"而非"外在约束"。只有员工"由内而外"地将组织目标和个体追求相链接,才会主动进行高质量的建言。2019年新东方年会神曲瞬间引燃朋友圈,公开的"吐槽"直戳无数职场人的心窝:"只会为老板的朋友圈高歌,领导随口一说,立刻讨好跟着""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歌词中员工所"吐槽"的"职场怪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新生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学历层次的增高,其提问的积极性反而越来越少。人文课程的缺乏,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慑服,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应试教育的误区,以及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雷洪德  于晴  阳纯仁  
课堂发言是一种外化和表达,对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国本科生倾向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较少主动提出和回答问题。对H大学本科生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课堂发言的主要障碍包括课堂沉默的习惯,课堂发言的顾虑,不充分的课堂发言准备,不善于给学生创造课堂发言机会的教师,不易于引发学生课堂发言兴趣的课程等。据此,可建构一个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发言障碍模型来解释我国本科生的课堂沉默现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东海  
大学生的课堂沉默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本文聚焦于由社会心理所导致的动机性沉默,将之划分为亲社会性沉默、防御性沉默和默许性沉默三种类型。数据分析发现,教师支持度、课堂责任固定等教学设计因素对动机性沉默有显著影响,师生关系和班级支持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动机性沉默。亲社会性沉默对就读满意度和专业承诺有一定积极效应,但防御性沉默和默许性沉默主要体现了其消极效应。研究发现,动机性沉默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传统文化因素,其发生频率的高低显著受课堂情境因素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想  张龙  
公开与员工探讨问题、交流想法,不但有利于上级及时了解工作相关问题,而且是表达对员工工作支持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有助于增加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员工建言有利于团队和组织效能的提高。不过,由于诸多原因,员工往往保持沉默。鉴于此,本文主张管理者应该通过建言行为鼓励员工打破沉默,积极建言。建言被定义为个体主动与他人公开交流以试图影响组织工作环境的行为。因建言主体存在差异,本文将建言分为员工建言和管理者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乔春华  
学生的课堂沉默,即学生在课堂提问或讨论中的沉默,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视角来分析重庆市某所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影响因素、分类及相关对策,以帮助师生正确理解学生的课堂沉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沉默,促进课堂师生、生生互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春景  杨海晴  
沉默既是英语教学的严重障碍,又是学生学习困难的普遍现象。本文选取五所农村与城市初中,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等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初中师生对英语课堂沉默的认识与态度,深入分析课堂沉默的行为与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旨在克服教师英语教学障碍、干预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应对课堂沉默建议:营造学生乐于表达的、开放的课堂生态环境是最大限度释放英语课堂沉默功能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是关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燚  彭疆萍  魏峰  
在互联网发达的信息社会,员工沉默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着组织内信息沟通,损害组织绩效。本研究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揭示参与型领导、领导对员工的信任和员工绩效水平对默许性沉默、防御性沉默和亲社会沉默三种不同沉默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6家大型企业中185名员工及其54名直接领导的配对数据进行多层数据分析发现:(1)参与型领导负向影响员工的默许性和防御性沉默,正向影响亲社会沉默;(2)领导对员工的信任中介参与型领导与员工沉默的关系;(3)员工绩效水平调节参与型领导与员工防御性沉默和亲社会沉默的关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永维   杨中枢   赵欣  
本研究基于微观权力理论视角,采取访谈、观察的研究方法,以两位语言能力较好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特殊儿童于课堂场域中参与和沉默的真实表征,深描我国智力障碍学生在其外显生理残疾背后动态的课堂生态与社会文化高压下的自我夹缝状态,解读特殊儿童课堂沉默的影响因素并揭示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特殊儿童课堂沉默是自我认知、重要环境、重要他人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最后,笔者对研究伦理与研究未来发展进行了一定反思。沉默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参与,是一种生存方式;沉默还可被视为一种抵抗、保护、权力意味的工具性民主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林海  
沉默是中国课堂中的一种独有"教育事实"。超越宽泛的文化解释路径,深入到大学生沉默行为背后的心理倾向,挖掘中国大学生沉默表象下独特而深刻的演生规律,是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切入点。基于原创性的中国大学生保守学习倾向量表,可以得到中国大学生的三种保守学习倾向:利他倾向、习惯倾向、自我倾向,并可分析出不同倾向下的思维差异。基于思维和沉默的两维度框架,可以聚类出沉默的思维参与者、沉默的思维游离者、开朗的思维参与者、开朗的思维游离者等四类学生,其中,沉默的思维参与者表现尤佳。历时性的分析表明,中国大学生的沉默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且沉默的适应性日趋增强。由此,中国教师需要在沉默的伦理价值、沉默与思维的关联、中国参与式课堂建构等方面着力思考,找到有效的中国本土教育实践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宝华  蒋志辉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是国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打破大学生沉默行为,提倡建言行为。本研究以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四所典型高校的91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对现阶段互动课堂中学生沉默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现阶段,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互动课堂沉默行为在性别、民族、班级、专业等四个方面上呈现显著差异,包括漠然型沉默行为、参与型沉默行为、默认型沉默行为、人际恐慌型沉默行为、个人偏好型沉默行为等五种类型,五种沉默行为在教师、课堂环境、学生等三个维度32变量上呈现异质异性化,并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逐步消除因大学生群体差异化产生的学生沉默行为和分类指导、逐步消除民族地区高校互动课堂中五种学生沉默行为异质异性化两条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