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7)
- 2023(10230)
- 2022(8290)
- 2021(7580)
- 2020(6389)
- 2019(13728)
- 2018(13669)
- 2017(26212)
- 2016(13656)
- 2015(14916)
- 2014(14243)
- 2013(14335)
- 2012(12796)
- 2011(11359)
- 2010(11793)
- 2009(11315)
- 2008(11474)
- 2007(10849)
- 2006(9704)
- 2005(8791)
- 学科
- 业(84424)
- 企(67952)
- 企业(67952)
- 济(60804)
- 经济(60728)
- 管理(55582)
- 农(44494)
- 农业(29768)
- 业经(28391)
- 方法(22247)
- 财(21334)
- 技术(19870)
- 中国(16825)
- 务(16220)
- 财务(16216)
- 财务管理(16204)
- 企业财务(15299)
- 制(15273)
- 数学(14755)
- 数学方法(14676)
- 策(14547)
- 技术管理(13513)
- 体(12339)
- 划(12286)
- 理论(11502)
- 和(11384)
- 地方(10995)
- 企业经济(10728)
- 经营(10662)
- 贸(10453)
- 机构
- 学院(196556)
- 大学(185674)
- 济(89973)
- 经济(88542)
- 管理(86955)
- 理学(74594)
- 理学院(74041)
- 管理学(73394)
- 管理学院(73024)
- 研究(58924)
- 中国(50874)
- 农(44778)
- 财(40047)
- 京(37571)
- 农业(33449)
- 江(32515)
- 科学(32007)
- 业大(31082)
- 财经(30670)
- 中心(28851)
- 所(28000)
- 经(27739)
- 经济管理(26445)
- 经济学(25181)
- 州(24835)
- 研究所(24574)
- 商学(24061)
- 商学院(23865)
- 北京(22925)
- 经济学院(22745)
- 基金
- 项目(124910)
- 科学(102297)
- 研究(98645)
- 基金(91501)
- 家(76915)
- 国家(75998)
- 科学基金(68656)
- 社会(66660)
- 社会科(62934)
- 社会科学(62920)
- 省(52539)
- 基金项目(49192)
- 教育(41662)
- 自然(41082)
- 编号(40513)
- 自然科(40240)
- 自然科学(40230)
- 划(40178)
- 自然科学基金(39623)
- 业(34168)
- 资助(33903)
- 创(33877)
- 成果(30659)
- 创新(30477)
- 发(29106)
- 制(28060)
- 国家社会(27584)
- 部(27580)
- 农(26805)
- 重点(26589)
- 期刊
- 济(112407)
- 经济(112407)
- 研究(56740)
- 农(49918)
- 中国(45729)
- 管理(36754)
- 财(33732)
- 农业(33410)
- 业经(26571)
- 科学(25544)
- 融(22291)
- 金融(22291)
- 学报(21667)
- 技术(19736)
- 大学(18772)
- 学学(18140)
- 业(17892)
- 教育(15782)
- 经济研究(15315)
- 财经(15242)
- 问题(14609)
- 农村(13878)
- 村(13878)
- 技术经济(13846)
- 农业经济(13656)
- 经(13253)
- 科技(12991)
- 世界(11822)
- 现代(10881)
- 商业(10777)
共检索到308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起全 张峭 刘冬梅 毛学峰 巨文忠 毕亮亮 刘畅 郭强 傅晋华
面对农业资源短缺等诸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以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但农业科技创新所涉范围广,需要通盘考虑其战略布局和支撑措施。为寻求更优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部分科技与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万龙
本文围绕现代农业最核心的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思考意见。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发展 现代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思民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只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但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技推广效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研机构和人员分类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重点解决这几方面问题,才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瑾 邓春晖 赖晓璐 周腰华
藏粮于技是新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藏粮于技的核心是科技,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的粮食发展道路。我国粮食生产在育种技术、耕作栽培技术、收储加工技术等方面均存在短板,要通过创新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工业技术,完善科研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让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同时要从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等各方面加强藏粮于技的政策保障,为藏粮于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藏粮于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久霞 李吉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茉莉 岳铭鉴
科技创新是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五"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在农业创新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农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处于前沿阵地,科技工作者站在第一线,应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爱国的情怀、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勇往直前的活力。深化改革,强化农业科技管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思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军洁 张建胜
通过大样本专家问卷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应用TRIZ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三大环节与创新绩效之间相互作用的路径进行分析,发现科学问题识别的能力、创新构思的能力、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显著且正向影响农业科技创新绩效。其中,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主要的路径依赖中介变量;领导支持效应是影响TRIZ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最重要因素,主体培训是第二大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需要着力提高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高层领导认识和提高主体培训强度,建立创新核心团队。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机理 创新绩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劲 潘信然
论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生产力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了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指出政府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法律制度完善及有效金融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强大的研发体系、推进政策支持、实施合作社模式和专业化经营等策略,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和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和体系。中国需精准定位,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建议通过优化政策、创新保险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毛世平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高,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但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差;社会资本有效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布局不合理,产学研协同机制缺位;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水平低;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对新趋势关注不够等,成为制约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短板。可通过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优化结构;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政府引导、多方共建,加快完善农业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市场导向的考核制度,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对农业新趋势研究的支持力度,实现"十四五"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短板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萌山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亿吨,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5.2%,有力支撑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农产品进口持续增加。新形势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科技与农业结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 支撑能力 体制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章力建
本文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现状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资金要求,认为集成创新是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是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长效机制的基础。认为应该把战略集成、资源集成、优化组织机制和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重要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集成创新 战略集成 资源集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杨 宁兆硕 张利庠
本文探索了山东省“寿光模式”1989年至今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治理实现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和机制。本文研究发现有三点。第一,农业科技创新治理是特色农业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本质活动。第二,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经历突破、成长、领军三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农业科技创新困境驱动,通过资源编排实现有效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进而推进特色农业区农业科技进步的持续提升。第三,具体而言,三阶段分别是:适用性技术突破困境驱动资源结构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二次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持有者;同质化科技竞争困境驱动资源能力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产业科技输出者;全球化科技博弈困境驱动资源杠杆化治理实现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特色农业区成长为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领军者。本文研究深化了资源编排和农业科技创新治理的理论研究,也为特色农业区更快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懋华
汪懋华院士简介:汪懋华,男,广东省兴宁市人,1932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6月毕业于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系,1958年10月到前苏联莫斯科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学院从事电力拖动与自动化学习与研究工作,1962年6月获苏联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淑林 魏勤芳 刘冬梅 庞晓鹏 齐顾波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得到了较大发展,农业科研成果显著增多,并且更加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成果应用更加广泛。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刊特组织了一期专家笔谈,以期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丽娟 张玉喜 潘方卉 王磊
文章以200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FA模型,研究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均效率为0.469,东部地区创新效率较高,而西部地区创新效率较低,但东、中、西部地区效率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促进作用显著,而劳动者素质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出现负面效应。同时,农业政策性金融投入与科技人员投入的弹性系数均小于1,虽对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