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2)
- 2023(5560)
- 2022(4375)
- 2021(3725)
- 2020(2987)
- 2019(6624)
- 2018(6356)
- 2017(11635)
- 2016(5986)
- 2015(6807)
- 2014(6972)
- 2013(7099)
- 2012(6933)
- 2011(6634)
- 2010(6963)
- 2009(6551)
- 2008(6222)
- 2007(5937)
- 2006(5723)
- 2005(5070)
- 学科
- 济(53087)
- 经济(53059)
- 地方(17410)
- 管理(16701)
- 地方经济(12234)
- 方法(11797)
- 中国(11586)
- 业(10676)
- 数学(10260)
- 数学方法(10232)
- 业经(9235)
- 学(8254)
- 企(8083)
- 企业(8083)
- 农(8066)
- 环境(6657)
- 经济学(6571)
- 发(6095)
- 制(5824)
- 融(5797)
- 金融(5796)
- 农业(5623)
- 和(5607)
- 产业(5488)
- 财(5451)
- 资源(5052)
- 体(5038)
- 策(4887)
- 银(4837)
- 银行(4827)
- 机构
- 学院(94864)
- 大学(94755)
- 济(51513)
- 经济(50572)
- 研究(38741)
- 管理(32123)
- 中国(29104)
- 理学(26061)
- 理学院(25674)
- 管理学(25329)
- 管理学院(25129)
- 财(21535)
- 科学(20137)
- 京(20066)
- 所(19001)
- 经济学(17574)
- 中心(17074)
- 研究所(16698)
- 财经(16322)
- 江(16135)
- 经济学院(15377)
- 经(14720)
- 院(13947)
- 范(13274)
- 北京(13265)
- 师范(13198)
- 州(12451)
- 农(12044)
- 省(11999)
- 财经大学(11769)
- 基金
- 项目(54697)
- 研究(43200)
- 科学(42873)
- 基金(38473)
- 家(32589)
- 国家(32298)
- 社会(29549)
- 社会科(27968)
- 社会科学(27961)
- 科学基金(27379)
- 省(21343)
- 基金项目(19449)
- 教育(19226)
- 划(16998)
- 编号(16832)
- 资助(15527)
- 自然(14483)
- 成果(14475)
- 发(14087)
- 自然科(14080)
- 自然科学(14077)
- 自然科学基金(13811)
- 课题(13077)
- 国家社会(12719)
- 济(12671)
- 重点(12656)
- 经济(12560)
- 发展(12293)
- 展(12101)
- 部(11968)
共检索到169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彦 秦尊文
近年来,在全球化加深的进程中,在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随着"中部崛起"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推进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中部地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武汉在中部地区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武汉城市经济圈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边缘化的状况以及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边缘化 中部崛起 武汉 城市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继红
本文首先对武汉经济圈的概况,经济圈内城市的空间结构、等级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经济圈与城市圈的相互关系,随后文章通过对经济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了武汉经济圈与城市圈的互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
武汉经济圈 城市圈 关系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朝阳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市34个制造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和比较分析。文章抽取出影响制造业经济效益的利润创造因子和"流动性"因子,并根据综合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和分析评价,对武汉制造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因子分析 经济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焯章 李磊 郭新力
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与圈内其他八个城市以及经济腹地在现代物流的支撑下,构成开发性的经济循环系统,依托物资、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多种形式的"对流"在该系统中发挥强大的集聚与扩散功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圈的共同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新力 李焯章 李磊
本文论述了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经济结构大调整中,武汉经济圈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文中认真分析了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各单项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要使武汉经济圈不断发展,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圈内其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
武汉经济圈 综合竞争力 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焯章 郭新力 李磊
本文论述了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经济结构大调整中,武汉经济圈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文中认真分析了武汉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各单项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并指出要使武汉经济圈不断发展,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圈内其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关键词:
武汉经济圈 综合竞争力 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飞
武汉经济圈是1+8模式,即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经济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凯风 丁宁 张卓
本文利用DEA三阶段模型改良传统重力模型,加入对外部基础和内在金融环境的考虑后建立混合重力模型,并通过金融传递潜力的度量跨越时间的界限;以信息腹地和效率递减为理论依据设置多重衰减阈值,来衡量距离对金融资源传递的衰减作用。做到以金融为视角,将时间、空间要素纳入武汉两小时经济圈建设的研究中。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武汉两小时经济圈应该建设为长三角的二级附属经济圈;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金融腹地发展潜力;合肥是长三角与两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连接点,长沙和南昌的基础交通建设比单纯的金融建设更为重要。
关键词:
混合重力模型 衰减阈值 金融腹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凯风 丁宁 张卓
本文利用DEA三阶段模型改良传统重力模型,加入对外部基础和内在金融环境的考虑后建立混合重力模型,并通过金融传递潜力的度量跨越时间的界限;以信息腹地和效率递减为理论依据设置多重衰减阈值,来衡量距离对金融资源传递的衰减作用。做到以金融为视角,将时间、空间要素纳入武汉两小时经济圈建设的研究中。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武汉两小时经济圈应该建设为长三角的二级附属经济圈;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金融腹地发展潜力;合肥是长三角与两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连接点,长沙和南昌的基础交通建设比单纯的金融建设更为重要。
关键词:
混合重力模型 衰减阈值 金融腹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杰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围绕中心城市开展生产力布局的模式,以放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构建城市群的实践,表明国内生产力布局模式正逐渐向城市主导型转变。为此,研究环昆经济圈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建设重点,加快环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云南省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距,以促进云南省经济统筹协调和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环昆经济圈 协调发展 合作 一体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合成控制法 绝对趋同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合成控制法 绝对趋同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