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6)
2023(2445)
2022(1888)
2021(1667)
2020(1199)
2019(2744)
2018(2399)
2017(3985)
2016(1867)
2015(1749)
2014(1546)
2013(1653)
2012(1508)
2011(1267)
2010(1270)
2009(1246)
2008(1146)
2007(1097)
2006(1071)
2005(1032)
作者
(5890)
(5169)
(5159)
(4901)
(3136)
(2486)
(2304)
(1970)
(1879)
(1826)
(1803)
(1664)
(1656)
(1580)
(1567)
(1541)
(1519)
(1519)
(1461)
(1350)
(1325)
(1254)
(1203)
(1162)
(1135)
(1125)
(1117)
(1086)
(1080)
(1024)
学科
(8762)
(7656)
经济(7638)
管理(6988)
(6486)
农业(5596)
环境(4685)
收入(4526)
(4213)
企业(4213)
分配(3984)
(2818)
中国(2758)
业经(2462)
(2452)
规划(2236)
资源(2201)
环境规划(2199)
(2142)
地方(2061)
(2038)
方法(1989)
技术(1659)
数学(1604)
(1601)
金融(1601)
数学方法(1577)
部门(1514)
(1514)
银行(1511)
机构
学院(27836)
大学(27182)
(11958)
经济(11742)
管理(10562)
研究(10360)
理学(8996)
理学院(8915)
管理学(8738)
管理学院(8693)
中国(7835)
(6503)
科学(6328)
(5477)
(5296)
中心(5120)
业大(5114)
农业(4976)
(4963)
研究所(4497)
(4447)
财经(4066)
(4027)
经济学(3886)
(3865)
(3763)
(3749)
师范(3702)
经济学院(3542)
(3522)
基金
项目(20632)
科学(16558)
基金(15389)
研究(15010)
(13845)
国家(13703)
科学基金(11901)
社会(10633)
社会科(10082)
社会科学(10079)
(8549)
基金项目(7928)
自然(7078)
自然科(6900)
自然科学(6898)
自然科学基金(6769)
(6682)
教育(5815)
资助(5306)
(5138)
编号(5098)
国家社会(5069)
重点(4717)
(4655)
(4461)
创新(4410)
发展(4151)
(4061)
成果(3918)
科研(3885)
期刊
(13989)
经济(13989)
研究(7131)
中国(6994)
(6710)
学报(5710)
科学(4727)
农业(4481)
大学(4468)
学学(4305)
管理(4086)
(3755)
(2829)
金融(2829)
业经(2609)
教育(2496)
技术(2354)
(2293)
(1949)
财经(1910)
业大(1785)
经济研究(1748)
科技(1742)
问题(1719)
(1680)
(1617)
统计(1503)
农业大学(1481)
资源(1460)
生态(1444)
共检索到43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主持人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地区长期以来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全民富裕目标的短板,加快脱贫致富、提高发展能力是这些地区政府和老百姓奋斗的目标。如果说以前脱贫大多是以牺牲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那么当下的扶贫更加强调绿色,寻求守住青山绿水和实现经济发展之间有效结合的最佳方案。这其中,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选取环保的产业和龙头企业提供精准支持,带动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从而帮助他们建设和谐稳定的绿色家园。本刊记者跟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晓燕  
增加精准脱贫的"绿色"含量,能为实现精准脱贫提供根本保障和发展新契机,并能为"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当前我国精准脱贫实践中面临绿色发展原则难以落细落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凸显、缺少环境友好型的扶贫产业、精准脱贫规划缺少生态要素等困境。加强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积极整合各项生态资源、牢牢地把握住生态底线、全面推进生态移民工程是我国实现精准脱贫、推进绿色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萍萍  胡仪元  
保护生态环境与脱贫攻坚是陕南地区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前者关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供水,后者关系完成国家2018年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陕南地区绿色产业脱贫面临着总体实力偏弱、工业化程度低、各产业比重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制约,应完善陕南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产业脱贫保障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萍萍  胡仪元  
保护生态环境与脱贫攻坚是陕南地区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前者关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供水,后者关系完成国家2018年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陕南地区绿色产业脱贫面临着总体实力偏弱、工业化程度低、各产业比重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制约,应完善陕南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产业脱贫保障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萍萍  胡仪元  
保护生态环境与脱贫攻坚是陕南地区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前者关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供水,后者关系完成国家2018年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陕南地区绿色产业脱贫面临着总体实力偏弱、工业化程度低、各产业比重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制约,应完善陕南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产业脱贫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德雨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面临推进精准脱贫与保护自然资本并重的挑战,其绿色减贫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探讨了贵州绿色减贫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内涵,并对贵州绿色发展和精准脱贫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12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调查数据,深入阐述了贵州精准脱贫取得的成效以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莫光辉  
该文立足于绿色发展的生态扶贫理念,分析了绿色减贫并对生态扶贫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指出了传统生态扶贫发展进程还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严峻、建构生态扶贫体系面临社会阻力、生态扶贫的整体运行机制亟待完善、加快贫困地区生态扶贫政策的顶层设计迫在眉睫等主要问题。从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内涵和绿色减贫定位阐释了绿色减贫是脱贫攻坚战的价值取向,从构建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体系和实现脱贫攻坚战的绿色减贫目标两个维度,提出了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绿色减贫的实现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景福  董帮国  
民族地区整体贫困的普遍性、特定族群贫困的深度性仍然十分突出,在"后脱贫时代"应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减贫"的原则。政府绿色治理的制度设计、产业循环体系以及公众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共同构成了绿色发展的"三方主体"行为框架,共同构建了"三位一体、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民族地区绿色发展与减贫路径和对策包括各类生态资源"三权分置"的制度创新,弘扬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态伦理文化及提升生态文化自觉意识,以生态资源、生态资本和文化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培育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六产业"增长极,持续实施和完善生态移民、生态修复、生态补偿,以及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开发和应用清洁能源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伍阳  
发挥生态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重要支撑功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既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转型,契合了马克思物质变换逻辑,又能满足解决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过渡时期,武陵山民族地区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上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还面临着扶持政策衔接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生产方式转换难和生态文化传承难等现实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在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中,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应立足本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土文化场域,持续发挥生态文化的禀赋优势,从制度引领、产业衔接与技术创新等维度构建生态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现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小红  段雪辉  
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就将结束,脱贫后脱贫村的振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实现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因此,刚刚摆脱贫困的脱贫村亟需从治理有效着手推动乡村振兴。但脱贫村的治理面临着内生治理能力不足、行政化扶贫力量淡出、脱贫村内部矛盾激化以及乡村振兴的多重压力和挑战,亟待优化调整。实现脱贫村的有效治理可以从构建合作治理模式、重塑困难群体合法性、建立开放的农村治理体系以及强化村民内部政治参与等多个角度推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凌云  郭清泉  杨瑞芳  胡日生  
本文从苎麻生产的现实背景入手,比较分析了平湖区与山丘区种植苎麻的利弊,认为山丘区发展苎麻生产有三大潜在优势:第一,苎麻上山可避免与粮棉争地,避免苎麻生产大起大落,促进苎麻行业的稳定发展;第二,减少山区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文章最后提出了实现苎麻由平湖向山区转移的设想和举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先华  
"政策这么好,如果还穷,那就是懒惹的祸!好好干,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安梓溪村村民周明,坐在亮堂的集中安置房里笑着对记者说。他不甘因疾病带来的贫困,在宜昌市财政局结对帮扶下,苦学种殖、养殖技术,通过勤劳的双手,在2017年年底成为了村里的"脱贫之星"。因病致贫成了村里的困难户周明的变故始于2000年。那一年,他在广州一家保安公司打工,一次下班路上,他突然晕倒,被赶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秀军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绿色扶贫的概念,突出了生态保护对于扶贫的重要意义,使扶贫具有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进而强调发展生态经济是实施绿色扶贫的理性选择,扶贫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巩固扶贫成果也需要发展生态经济。而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绿色扶贫的根本途径是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型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