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9)
2023(4978)
2022(3963)
2021(3479)
2020(2866)
2019(6387)
2018(5827)
2017(11188)
2016(5431)
2015(6093)
2014(5802)
2013(5814)
2012(5146)
2011(4714)
2010(5041)
2009(5150)
2008(4000)
2007(3630)
2006(3450)
2005(3296)
作者
(15284)
(12526)
(12247)
(11856)
(7836)
(5934)
(5733)
(4916)
(4607)
(4376)
(4248)
(4215)
(4023)
(4008)
(3849)
(3832)
(3688)
(3549)
(3479)
(3439)
(3199)
(3074)
(2949)
(2899)
(2874)
(2838)
(2758)
(2746)
(2560)
(2530)
学科
(24280)
金融(24280)
(22276)
经济(22261)
(21267)
银行(21265)
(20752)
(19791)
管理(18341)
(18301)
企业(18301)
中国(14286)
中国金融(10849)
(9406)
(8366)
方法(7941)
业经(7398)
地方(7389)
数学(6551)
(6517)
财务(6504)
财务管理(6498)
数学方法(6455)
企业财务(6305)
(5807)
(5690)
理论(5187)
体制(5168)
技术(4931)
事业(4475)
机构
学院(75741)
大学(75295)
(33644)
经济(32866)
管理(29898)
中国(26468)
理学(25092)
理学院(24887)
管理学(24542)
管理学院(24406)
研究(23965)
(17423)
(15007)
(14993)
银行(14507)
中心(14214)
(14025)
金融(13750)
财经(13657)
(13649)
(12389)
科学(12337)
人民(11629)
(11608)
经济学(11410)
(11103)
国人(10446)
中国人(10401)
经济学院(10374)
财经大学(10338)
基金
项目(49055)
科学(39370)
研究(38177)
基金(36291)
(30762)
国家(30484)
科学基金(26989)
社会(25479)
社会科(24465)
社会科学(24459)
(19625)
基金项目(19042)
教育(16390)
自然(15672)
(15526)
编号(15525)
自然科(15354)
自然科学(15352)
自然科学基金(15090)
资助(14152)
成果(13207)
(11554)
国家社会(11286)
(11132)
重点(10900)
创新(10795)
(10615)
项目编号(10525)
(10369)
(10335)
期刊
(35469)
经济(35469)
(25749)
金融(25749)
研究(23880)
中国(16914)
(13743)
管理(11939)
(9360)
学报(9019)
科学(8745)
大学(7386)
财经(7250)
学学(6970)
教育(6543)
技术(6415)
(6193)
经济研究(5558)
理论(5443)
业经(5333)
农业(5269)
实践(5003)
(5003)
中国金融(4612)
问题(4229)
图书(4215)
国际(3774)
技术经济(3733)
(3702)
(3691)
共检索到125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边俊杰  吕明军  
当前,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不竭动力,对于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知识产权在转化运用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知识产权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缺乏合理的引导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知识产权从研发到进入市场实现资本化、商业化,最终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供给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瑞敏  何雨卉  王冠雄  
金融资源对知识产权的转化产生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知识产权当前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束之高阁"的现象,与金融资源联系得不够紧密。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从理论上探讨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为学者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有益参考,给日后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奠定基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瑞敏  何雨卉  王冠雄  
金融资源对知识产权的转化产生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知识产权当前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束之高阁"的现象,与金融资源联系得不够紧密。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从理论上探讨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为学者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有益参考,给日后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子文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产权为主要代表的无形资产开始替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和提升、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无形资产蕴含着巨大的甚至超越了有形资产的价值。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转化平台和渠道,知识产权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在20%左右,有大量科技成果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虹  王志强  
通过剖析我国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研究现状以及二者相互作用机制,提出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概念包含战略融合、体系融合、组织融合、工作融合、资源融合等多个方面,并根据作用范围将相关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基于此构建包括融合路径、内部能力、外部影响、绩效及评价等四方面的企业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概念模型,作为各类企业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模式的基础。最后,主要从政府参与角度,对推进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夏后学   王鹏程   谭清美  
推动军民知识产权双向转化运用是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基础制度的必然选择,亦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在要求。基于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2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知识产权军民融合对民营企业研发活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军民融合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知识产权军民融合通过信息传递、治理赋能、降低融资成本以及研发合作促进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其作用效果受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摩擦因素影响;在不同规模、发展阶段、要素水平企业中,知识产权军民融合的影响效应表现出显著异质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佛山市金融学会课题组  李灿宇  
本文创新性地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区域金融、科技和产业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运行过程及其发展机理,从而有效地揭示系统要素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基于佛山的现实案例,从动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的动力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和产业主体要素的协同能力是融合发展的关键,政府与市场力量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则主导作用不同,投入产出效率亦不相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成思  
中国新《合同法》颁布后,人们 吃惊地发现:“分则”部分中,除技术合同外几乎排除了其他知识产权合同。而无论1995年3月出台的合同法“专家建议稿”,还是1995年7月出台的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合同法“试拟稿”,都包容了一大部分版权合同、商标合同分则。同一时期报刊上的专家论述,也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媛  
军民融合创新中,国防知识产权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基于军民融合演变过程,分析了国防知识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和特征。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理论,研究了军民融合创新和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从市场制度、产权制度两个视角,分析了国防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在此基础上,对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安排进行设计,以推动军民融合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海东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趋于融合,技术标准的建立者通过专利联盟这种战略联合方式将知识产权进行市场扩散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如何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的整体战略同市场竞争相联系来维护自身利益是当前国际标准竞争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网络效应视角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融合动因与模式进行研究,并对我国企业参与全球标准竞争和政府的标准化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葛春尧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如何创新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更好地支持自主创新,打通制约"双循环"的瓶颈,成为亟待破解的历史性课题。中国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创新知识产权金融的长期实践中,用"大连接、大服务、大场景"构建了以"一点、一线、一面"为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新生态,探索了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的有效路径,奏响了服务创新型实体经济的最强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梅  
科学技术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文章认为,现代企业应重视、开发知识产权,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产权的担保价值,优化知识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拓宽知识价值的转化空间,提高知识成果的转化效率,从而推动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树颖  陈曦  
为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互信、安全和效率问题,在分析互联网知识产权质押平台局限性和区块链技术特性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首先依据实际业务流程设计平台的基础架构和功能模块,然后对业务流程进行细分,探讨身份识别、智能合约、共识机制以及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在各细分环节的技术实现。利用区块链构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使得信息传递方式由传统的单方传递向多方共同传递、认证和维护转变,提升了信息的可信度和传递效率;平台的分布式链式数据结构有助于增强信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确保交易安全;平台推动了知识产权向数字化凭证转换,提升了知识产权的交易性和可分割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苑泽明  姚王信  高婷  
目前中国知识产权融资的需求与供给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融资约束,包括法律、技术和人才等层面的约束。文章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在分析知识产权定价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融资的交易平台、资本平台和信息平台,进而提出解决此失衡问题的若干融资方式等务实的实现路径。文章对当前中国企业摆脱知识产权融资约束,走规模化、高品质融资的路子,有正面的创新、启迪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籍明明  
数字金融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保障,深刻影响着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中国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与知识产权保护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在二者作用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小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数字金融的驱动效应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