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5)
2023(7147)
2022(5766)
2021(5180)
2020(4238)
2019(9295)
2018(8714)
2017(16274)
2016(8267)
2015(9716)
2014(9588)
2013(9135)
2012(8319)
2011(7332)
2010(7760)
2009(7466)
2008(6362)
2007(5938)
2006(5414)
2005(5077)
作者
(24229)
(19741)
(19494)
(18828)
(12378)
(9382)
(9239)
(7646)
(7489)
(7236)
(6720)
(6695)
(6229)
(6136)
(6115)
(6103)
(5859)
(5853)
(5807)
(5647)
(5127)
(4869)
(4745)
(4602)
(4550)
(4519)
(4517)
(4408)
(4070)
(3988)
学科
(30402)
(30170)
经济(30151)
管理(28803)
(26762)
企业(26762)
(24602)
金融(24602)
(21694)
银行(21685)
(21097)
中国(16589)
技术(12744)
方法(12007)
(11502)
中国金融(10912)
数学(10299)
教学(10244)
数学方法(10071)
理论(10037)
(9700)
业经(9421)
(9232)
财务(9205)
财务管理(9196)
企业财务(8940)
地方(8084)
(7990)
技术管理(6889)
信息(6854)
机构
学院(117713)
大学(116989)
(45790)
经济(44630)
管理(44309)
理学(36981)
理学院(36646)
研究(36402)
管理学(35930)
管理学院(35704)
中国(34634)
(24336)
(22911)
科学(20781)
中心(20747)
(18650)
财经(18108)
(17330)
(16419)
(16162)
(16038)
(16014)
(15998)
师范(15820)
技术(15792)
(15632)
研究所(15476)
银行(15464)
北京(15443)
金融(15329)
基金
项目(75814)
研究(59955)
科学(58987)
基金(52588)
(45044)
国家(44650)
科学基金(38892)
社会(36368)
社会科(34738)
社会科学(34729)
(31480)
教育(28600)
基金项目(27357)
编号(25954)
(24963)
自然(23202)
自然科(22726)
自然科学(22724)
自然科学基金(22329)
成果(22132)
资助(21000)
课题(17750)
(17288)
重点(17283)
项目编号(17214)
(16588)
创新(16237)
(15913)
国家社会(15596)
大学(15223)
期刊
(46914)
经济(46914)
研究(36148)
中国(30038)
(26920)
金融(26920)
教育(22012)
(19374)
管理(17464)
学报(16115)
技术(15777)
(14196)
科学(13767)
大学(12490)
学学(11162)
图书(10540)
财经(9388)
农业(9184)
(8067)
情报(8033)
理论(7562)
经济研究(7551)
(7268)
论坛(7268)
职业(7216)
技术经济(7124)
实践(7045)
(7045)
书馆(6864)
图书馆(6864)
共检索到192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包括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实施"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包括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实施能有效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出相关学科的丰富学习资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贵芹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正在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生态。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的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已经并正在促进本科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宇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等相关文件的出台和落实,使得当代教育教学的使命有了新的内容,即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进而达到提高教与学质量的终极目标。所以,本文将提高当代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琰  李春杰  
以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文章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大学教学形态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并从教育理念的嬗变、教学方式的嬗变、教学资源的嬗变、教学模式的嬗变、教学技能的嬗变、教学行为的嬗变以及教学评价的嬗变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沙琦波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为转变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回应时代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历经二十余年,经历三个阶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系列课题为引领、研训项目为支撑,推动深度融合的研究、实践和推广,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体系:以深度融合为核心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深度融合的新理念、新路径、新策略、新样态和新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融学”实现了初中科学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系统变革,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了科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科学课堂在浙江已成为常态,形成了初中科学教学方式信息化转变的“浙江经验”,并正逐步向全国推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宁彬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对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新要求。学习微型化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微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态。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中,采用微学习理论来优化和改变课堂教学的结构,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时时、处处都能方便地学习,达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改变学习方式的目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薇  谭佐军  
充分发挥远程网络学习与本地学习的优势,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基于"慕课内核教学模式"的"网络平台+本地实验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互动系统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洪宇  
最近一段时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正给教育发展带来一次重大变革: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创新和发展,大大增强了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对学习者的服务能力,并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和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剑岚  
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为标志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深层变革,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世界范围的信息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职业教育的重大变革,为实现教育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文章以职业教育信息化进展为基础,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提出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坚持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为导向;用虚拟仿真技术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建立促应用的政策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许涛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创新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教育必须要创新,以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在我国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还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设计与安排,将解决当前现实问题与促进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宗凯  杨浩  吴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不仅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而且营造了全新学习环境。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还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推进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深度融合应通过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途径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尹睿  黄甫全  曾文婕  曾育芬  潘蕾琼  陈思宇  伍晓琪  
人工智能(AI)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生了人工智能教学系统AI教师。最早的AI教师代表之一是爱达(IDA),随后进化出好学爱达,亦即琳达(LIDA)。基于学习为本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神经科学连接组学(connectomics)神经网络双重特性,籍由新兴技术的支持,产生形成了神经网络化的价值创造型智慧学习系统结构框架。它包括"实时课堂教学转化系统""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和"教学比较前馈分析系统"三个子系统。而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又包括"优秀教师教学参照系统""先进理论教学优化参照系统""大数据优选教学参照系统"和"经验自组织教学参照系统"四个子系统。价值创造型智慧学习系统神经网络融入人工智能,创生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学系统——伊万琳达(EVA-LIDAs),它既可扮演AI教师,也可扮演AI学伴。基于此,教师成为课程创新者,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伊万琳达作为AI教师和AI学伴成为介导者,三者间多维交互生成新形态的智能课程,其实质是以神经网络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以评估促进学习的价值创造为旨趣,以协同、精准、个性、优化为原则,以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融合为机理,以情境感知、大数据关联、经验自组织和智能决策为手段,最终通过持续改进师生教与学而优化所有学生的学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包丽颖  
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北京理工大学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创新,形成了"互联网+思政课"较为系统的尝试。本文以北理工为例开展分析讨论,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凤琴  刘强  林晓珑  
介绍了该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采用辅助微信教学平台及智能化开放预习室,课上采用分层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课后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训练学生数据处理及科学总结能力,课外通过各种学术竞赛、大创项目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江红霞  李竹林  段玉玺  何剑斌  王兴阳  
沈阳农业大学秉承"以信息技术引领本科教学"的理念,历时7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现代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深度融合"1248"体系,即:围绕1个目标、研发2套系统、融合4个领域、实行8项措施。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