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8)
- 2023(10892)
- 2022(8824)
- 2021(7989)
- 2020(6946)
- 2019(15170)
- 2018(14939)
- 2017(29106)
- 2016(15628)
- 2015(17255)
- 2014(17378)
- 2013(17117)
- 2012(15370)
- 2011(13296)
- 2010(13757)
- 2009(13416)
- 2008(14056)
- 2007(12979)
- 2006(11530)
- 2005(11107)
- 学科
- 业(86684)
- 企(80588)
- 企业(80588)
- 管理(72084)
- 济(66456)
- 经济(66329)
- 财(32279)
- 方法(28070)
- 业经(27365)
- 务(25049)
- 财务(25015)
- 财务管理(24968)
- 企业财务(23746)
- 农(23167)
- 制(22202)
- 数学(20221)
- 数学方法(20021)
- 中国(16558)
- 农业(16497)
- 技术(16309)
- 体(15911)
- 策(14701)
- 划(14320)
- 银(14239)
- 银行(14230)
- 体制(14051)
- 行(13316)
- 理论(13179)
- 和(12571)
- 企业经济(12376)
- 机构
- 学院(227644)
- 大学(221319)
- 济(99002)
- 经济(97093)
- 管理(95339)
- 理学(80217)
- 理学院(79584)
- 管理学(78762)
- 管理学院(78334)
- 研究(65467)
- 中国(60263)
- 财(57061)
- 京(44988)
- 财经(42907)
- 经(38714)
- 江(36987)
- 科学(34273)
- 农(33668)
- 中心(31605)
- 财经大学(31547)
- 所(31507)
- 经济学(29822)
- 州(28682)
- 北京(28246)
- 业大(28190)
- 商学(28168)
- 商学院(27925)
- 研究所(27046)
- 经济学院(26847)
- 农业(25974)
- 基金
- 项目(137524)
- 科学(111087)
- 研究(104646)
- 基金(102779)
- 家(86040)
- 国家(85214)
- 科学基金(76954)
- 社会(69764)
- 社会科(66171)
- 社会科学(66153)
- 省(54204)
- 基金项目(53690)
- 自然(48407)
- 自然科(47325)
- 自然科学(47316)
- 教育(47032)
- 自然科学基金(46580)
- 划(43092)
- 资助(42160)
- 编号(41602)
- 制(33651)
- 业(33318)
- 成果(33304)
- 创(32187)
- 部(31188)
- 重点(29777)
- 创新(29167)
- 国家社会(28976)
- 性(28492)
- 课题(28238)
- 期刊
- 济(118578)
- 经济(118578)
- 研究(72315)
- 财(52165)
- 中国(46963)
- 管理(42341)
- 农(32994)
- 融(31214)
- 金融(31214)
- 科学(26389)
- 学报(25381)
- 财经(22468)
- 农业(21911)
- 大学(21574)
- 技术(21372)
- 学学(20873)
- 业经(20763)
- 经(19073)
- 经济研究(17754)
- 财会(16505)
- 教育(16224)
- 会计(14771)
- 问题(14560)
- 业(13608)
- 技术经济(13561)
- 现代(12318)
- 贸(11505)
- 务(11451)
- 通讯(11015)
- 会通(11000)
共检索到359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翠萍 张静
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六稳”的生力军,其债务问题不容忽视。为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趋向多元化,其中庭外债务重组和进入司法程序内的破产重整是最常见的化解民营企业债务风险的方式。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方式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认为破产重整较之债务重组,对化解民营企业债务风险具有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内外破产重整比较分析,借鉴国外优势,对目前国内存在的包括缺乏一揽子解决企业破产重整的长效工作机制、制度亟待完善、缺乏重整企业修复信用的差异化政策等问题,探索解决路径,进一步完善优化破产重整工作机制,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的同时,有效化解民营企业债务风险,推动困境企业重整再生,实现共赢。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债务风险 破产重整 信用修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乐才
文章对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问题以及目前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治理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指出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治理存在的不足,并就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治理的有序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债务违约风险 治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申文君 王田田
债转股是我国民营企业破产重整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在制度和理论层面还缺乏明确的指引,这也导致债转股法律性质存在“债权出资抵销说”“代物清偿说”“财产分配说”的争议。在重整实践中,债转股还面临着启动规则模糊、转股后法律效力不明、新股东行权不畅、股权退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债转股功能价值及规范逻辑的分析,界定其实质上具有双重法律属性,进而从债转股启动、实施到退出的全流程入手,深入探究民营企业重整中适用债转股的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思路,以期全面促进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破产重整 债转股 制度逻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丹尼尔 司丹
自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信贷高速增长。为应对金融危机和萎靡的外需,中国出台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2009-2015年,中国信贷平均增速为20%,远远高于名义GDP增速。非金融企业信贷/GDP,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150%到目前的超过200%,超过历史均值水平的20%~25%。历史经验表明,快速增长的信贷最终会导致经济衰退或者金融危机,或二者同时发生。我们研究了在5年之内信贷/GDP增长超过30%的43个经济体,发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丹尼尔 司丹
自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信贷高速增长。为应对金融危机和萎靡的外需,中国出台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2009-2015年,中国信贷平均增速为20%,远远高于名义GDP增速。非金融企业信贷/GDP,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150%到目前的超过200%,超过历史均值水平的20%25%。历史经验表明,快速增长的信贷最终会导致经济衰退或者金融危机,或二者同时发生。我们研究了在5年之内信贷/GDP增长超过30%的43个经济体,发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芳 刘思璠
企业破产重整豁免债务虽为税法意义上的所得,但由于企业破产重整与正常企业重组豁免债务的性质和目的不同,且课税规则的沿用导致债权人实际承受豁免债务纳税负担,将正常企业重组豁免债务课税规则适用于破产重整企业有所不妥。破产重整豁免债务课税制度是缓解破产重整当事人矛盾的前提,是平衡企业利益与国家税收利益的关键,也是完善递延纳税政策的必由之路,有必要构建企业破产重整豁免债务课税制度。在明确企业破产重整豁免债务属于享受非免税税收优惠待遇的收入后,通过判断豁免债务所得税对重整企业财务负担的加重程度设置适用不同比例条件的递延纳税制度,同时从税收立法、法律适用和税收监管层面予以全方位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乐才 何刚
文章就浙江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形成与治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首先,浙江民营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现状表现为:企业的债务联结形式较为复杂、债务期限不合理、债务违约风险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企业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大等。其次,浙江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金融机构给与的支持不够、政府作用发挥不当、民营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过快、民营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能力、对债务风险认识不充分等。再次,浙江民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治理对策包括: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降低资金成本、加大对赊销产品的管控力度、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率等。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债务违约风险 风险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饶静 许怡婷 万良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政策方向,而如何高效、妥善地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超日太阳"破产重整事件为例,分析企业沦为"僵尸"的主要原因,以及利用破产重整机制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解决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沦为"僵尸"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成因,破产重整机制的合理利用有助于高效、稳妥地解决僵尸企业处置问题。政府在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时,应积极借助市场和司法途径,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机制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饶静 许怡婷 万良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政策方向,而如何高效、妥善地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超日太阳"破产重整事件为例,分析企业沦为"僵尸"的主要原因,以及利用破产重整机制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解决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沦为"僵尸"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成因,破产重整机制的合理利用有助于高效、稳妥地解决僵尸企业处置问题。政府在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时,应积极借助市场和司法途径,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机制的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梁鸿飞
破产制度是一种维护市场信用的履约还债激励机制。无论是破产清算还是重整,都是为了使市场主体行为受到制度上的激励和约束。制定统一、规范的企业破产法,建立企业破产和重整制度,这仅仅是完善市场机制的第一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法律的正确实施上。从完善市场机制的需要出发,新的破产法出台以后,有必要明确法院在解决企业破产问题上的主导性和独立地位,以树立法律的权威。与法院的主导性和独立地位同等重要的是执法的公正性,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的发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公正判决,取决于法院正确断案的概率。
关键词:
破产制度 市场机制 激励和约束 信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剑辉 王阁 徐晶
虽然我国政府债务整体规模与国际相比尚处于合理水平,中短期内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集中爆发的可能性不大,现阶段其大规模融资具有合理性,但地方政府债务近年增长较快,相关风险隐患逐渐显现,需抓紧采取措施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并构建较为规范的融资机制。一、地方政府债务近年增长较快,相关风险隐患逐渐显现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中央政府负有偿还、担保和救助责任的债务总和为12.4万亿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宏 陈泽慧 崔松
一、某市属ABC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分析ABC集团公司定位为服务城市建设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业务涵盖房地产、综合交通、现代物流和产业金融四大产业板块。ABC集团作为某市较大的商业I类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86%,包括集团本部及旗下5大经营主体在内,资产负债率超过78%的主体有4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辛灵 王大树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必然要涉及企业的债务处置,由于去产能的具体操作方式不同,去产能后企业的资产结构、组织结构和债务结构也必然要发生变化,债务风险隐患随之出现。做好去产能企业的债务风险防范要注意区分企业的金融性负债与非金融性负债,从企业的微观层面和政府的宏观层面协同采取措施,实现去产能企业债务风险的有效化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立
本文认为,企业任务重整的三种主要方式应为“改变偿债资产”、“债务资本或投资转换”和“修订债的条款”,不宜理解为“转让非现金资产”、“发行权益性证券”和“更改负债条件”,并对固定资产抵债及修订债的条款两种情况下的帐务处理,提出了更为合理、简便的核算方法。最后,对债务重整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偷漏税、不正之风等问题提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任务重整,会计处理,任务重整审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