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4)
- 2023(12130)
- 2022(10204)
- 2021(9631)
- 2020(7869)
- 2019(18010)
- 2018(17749)
- 2017(33470)
- 2016(18146)
- 2015(20514)
- 2014(20525)
- 2013(19071)
- 2012(17201)
- 2011(15170)
- 2010(14937)
- 2009(13303)
- 2008(12750)
- 2007(11057)
- 2006(9327)
- 2005(8217)
- 学科
- 济(70952)
- 经济(70878)
- 管理(52752)
- 业(48629)
- 企(41175)
- 企业(41175)
- 方法(34491)
- 数学(30049)
- 数学方法(29632)
- 财(19565)
- 中国(19274)
- 农(18539)
- 业经(15794)
- 理论(14460)
- 地方(14077)
- 贸(13556)
- 贸易(13550)
- 易(13165)
- 务(12501)
- 财务(12458)
- 农业(12437)
- 财务管理(12422)
- 制(12355)
- 学(11951)
- 企业财务(11713)
- 教育(11268)
- 和(10602)
- 技术(10470)
- 环境(10343)
- 银(9859)
- 机构
- 大学(241301)
- 学院(238139)
- 济(97039)
- 经济(95073)
- 管理(94391)
- 理学(82131)
- 理学院(81310)
- 管理学(79789)
- 管理学院(79326)
- 研究(70991)
- 中国(52656)
- 京(48699)
- 财(46465)
- 科学(39931)
- 财经(37366)
- 江(35564)
- 范(34849)
- 师范(34603)
- 中心(34518)
- 经(34110)
- 所(31603)
- 经济学(31004)
- 业大(30593)
- 北京(29871)
- 农(29304)
- 州(28269)
- 研究所(28262)
- 经济学院(28144)
- 财经大学(28065)
- 师范大学(27729)
- 基金
- 项目(162405)
- 科学(130733)
- 研究(126253)
- 基金(118106)
- 家(99980)
- 国家(99097)
- 科学基金(87864)
- 社会(81677)
- 社会科(77385)
- 社会科学(77368)
- 省(64283)
- 教育(62440)
- 基金项目(61875)
- 自然(54362)
- 划(53619)
- 自然科(53172)
- 自然科学(53164)
- 编号(52503)
- 自然科学基金(52217)
- 资助(47385)
- 成果(42853)
- 部(37330)
- 重点(36917)
- 课题(36693)
- 创(35125)
- 发(34981)
- 国家社会(33771)
- 大学(33712)
- 教育部(33635)
- 人文(33062)
- 期刊
- 济(101834)
- 经济(101834)
- 研究(72979)
- 中国(48784)
- 教育(42041)
- 财(38288)
- 管理(35773)
- 学报(30978)
- 科学(28843)
- 大学(26737)
- 农(25703)
- 技术(23625)
- 学学(23490)
- 财经(18586)
- 融(18272)
- 金融(18272)
- 农业(17598)
- 业经(17122)
- 经济研究(16710)
- 经(16117)
- 问题(13259)
- 图书(13230)
- 财会(11366)
- 技术经济(11178)
- 理论(10963)
- 商业(10851)
- 版(10828)
- 职业(10816)
- 贸(10646)
- 统计(10562)
共检索到349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卉
当前,我国大学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增进教师的参与。为此,除应通过强化教师的制度化权力来促进教师参与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协商对话机制。因为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文化冲突,而分权并不能有效解决这种冲突。协商民主理论为解决大学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协商所具有的理性、共识和公开性特征有助于消解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文化冲突。今后,应建立决策性协商、互动性协商、咨询性协商和开放式协商等机制来增进教师参与大学决策。
关键词:
大学治理 教师参与 协商民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景岭
协商民主是一种有效的多元利益整合机制和协商对话机制,它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在多中心秩序的社区治理中,政府应始终处于权力体系的核心,承担着掌舵的职能,而成为协商民主的条件创造者、民主程序规则的提供者以及协商结果利益实现的保障者,从而实现社区"善治"。
关键词:
社区 善治 协商民主 政府责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锋
民主是哈贝马斯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构建交往行为理论就是为其民主思想奠定理论地基的。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日渐兴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往理性影响广远。哈贝马斯认为,真正的民主必须实现人权和人民主权、事实意义上的有效性和规范意义上的有效性的双重统合,为此必须采行双轨制。这种双轨制的问题在于,除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程序主义过于理想化以外,双轨互动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和传导媒介。这恰恰凸显了中国基层政权民主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民主 协商民主 双轨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制度创新层出不穷,成果斐然。其中,从上个世纪90年代温岭实施民主恳谈会开始,基层协商民主在浙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并且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理论和实践之间,以及政府、学者、媒体与社会之间的积极互动。学者们紧紧围绕中国本土化的经验、立场和问题意识,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概念与学术问题,提供了一些
关键词:
基层协商民主 学术概念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艳红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通常被视为自由民主之聚合模式的一种矫正。聚合民主模式根据公民个人既定偏好或选择之聚合进行民主决策,预设了个人的"消极自由"相对于集体决策的道德优先性。协商民主理论自兴起之初就强调主体参与公共对话和协商的过程在民主决策中的核心性,在新近发展中,协商理论不止寻求为民主合法性确立规范性基础,而且意图表明民主协商过程蕴含一种"多维自由"。从自由的视角看,尽管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希望"拓展"聚合民主理论划定的"自由界限",但由于其未能超越自由民主发挥功效的社会结构,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分,因而就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解放"的目标。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民主及其根源的深刻批判,指向了真正自由与人类解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涛
第三波民主化曾被视为当代世界最强有力的政治潮流,但它在20世纪末期出现的民主回潮现象在西方学界引发了有关"民主衰落"的讨论。这一讨论揭示出民主化理论中"转型范式"的重大缺陷,并使学者发现国家能力、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述评民主衰落论,文章认为,鉴于"转型范式"的缺陷,可以探索以"治理范式"为中心的民主理论,中国国家治理经验能够为此提供理论创新的资源。
关键词:
民主化 转型范式 国家能力 治理范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涛
第三波民主化曾被视为当代世界最强有力的政治潮流,但它在20世纪末期出现的民主回潮现象在西方学界引发了有关"民主衰落"的讨论。这一讨论揭示出民主化理论中"转型范式"的重大缺陷,并使学者发现国家能力、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述评民主衰落论,文章认为,鉴于"转型范式"的缺陷,可以探索以"治理范式"为中心的民主理论,中国国家治理经验能够为此提供理论创新的资源。
关键词:
民主化 转型范式 国家能力 治理范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继龙
学院学术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体系的基础层级和关键环节,当前学院学术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术权力的等级化。引入协商民主理念推进学院学术治理改革具有可行性。实施协商民主的基本着力点在于壮大学术力量,搭建协商平台,规范协商程序,积淀协商文化。
关键词:
学术治理 协商民主 学院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晓云
自由民主在现代民主制度中占主导位置,然而却在生态治理中遇到了困境。生态治理呼唤一种能够充分考虑生态价值、公共利益、可持续性、基层权力的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在价值取向、运行机制、利益保障等方面与生态治理相契合。在生态治理中,要发展协商民主的社会环境,培育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健全协商民主的制度平台,完善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生态治理 民主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久奎 阮李全 张亮
为适应基层民主实践的发展需求,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对原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以该文本为切入,运用协商民主理论来重新诠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性功能,并将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定位为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决策过程的协商平台,进一步分析该功能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教育领域基层民主与自治理论的建构有所裨益。
关键词:
教代会 协商民主 过程性功能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明发表的《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的程序与实质》(《西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一文认为,西方主流民主模式是选举民主,其核心是"一人一票"的公平程序。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则强调民主过程中的辩论、反思、公共利益等实质要求,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集中在了民主协商的程序要求和实质要求当中。关于协商民主的合法性,哈贝马斯和罗尔斯两位思想家的争论奠定了该议题的基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民主合法性 协商程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振辉 王金红
作为一种实在的治理技术,协商民主具有规范的运作过程以及系统而精细的运作机制。协商民主的运作过程包括提议、评议、非正式一致以及明确接受四个阶段;协商民主的运作机制包括平等机制、接受机制、对话机制以及互动机制。从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协商民主经验看,无论运作过程还是运作机制都存在明显不足。中国地方治理的创新不仅需要引入而且需要完善协商民主,其重点在于提高协商民主运作过程的规范性,增强运作机制的系统性,改进操作技术的适用性,通过规则与机制的约束培养社会各方参与公共事务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协商民主 运作过程 运作机制 地方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冬临
协商民主的代表选取是协商民主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通过有关地方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地方领导干部如何看待协商民主代表的选取。研究结果表明,协商民主虽然强调广泛的公民参与,但是在实践中仍然不得不采用代表的方式来进行协商。但是与选举民主不同,协商民主的代表并不一定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相反其代表的产生存在不同的方式。调查发现,选举产生的代表更加倾向采用"代表"的方式来进行协商,同时也更加倾向通过选举的方式来产生协商的代表,因此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在协商民主的代表选取中存在"传递效应"。从这一角度而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重视代表的产生,并且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文旗 许航敏
广东南海预算协商听证的实践,是以办好事、办民众满意的事而花好钱为核心理念,通过协商共治的方式听取民众的意愿和建议,以帮助预算单位用好钱、办好事,保障预算编制的充分和有效可行;预算协商听证落实了创新、改革的要求,不仅是中国制度环境下协商治理方式的有益尝试,同时也使得预算的能动性得到了有效发挥,财政制度的国家治理的基础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科学理财发展道路。这种模式的财政预算由于契合中国国情,将对推动财政制度改革、提升财政预算分配的科学性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预算听证 协商治理 国家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航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的传统领域得到了有效再造,走向了一个电子参与的新阶段,然而真正的电子参与很难实现。通过"知情—协商—赋权"的方式,电子参与可以分解为电子信息、电子协商和电子决策3个层级结构。在此结构基础上,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开放政府数据的自动化;在电子协商过程中使用更佳的公共参与设计原理;利用各种网络竞赛鼓励公民参与和协作,促进电子决策;以及将合作生产整合到推进公民参与的计划中的方法能够实现政府2.0背景下公共参与的治理创新,实现真正的电子参与。
关键词:
电子参与 公民参与 治理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