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1)
2023(8016)
2022(6698)
2021(5736)
2020(4787)
2019(10701)
2018(10440)
2017(20602)
2016(10762)
2015(12098)
2014(12285)
2013(12300)
2012(11672)
2011(10791)
2010(11034)
2009(10704)
2008(10423)
2007(9426)
2006(8772)
2005(8420)
作者
(31337)
(26601)
(26468)
(25411)
(17022)
(12542)
(11936)
(10114)
(10005)
(9497)
(9457)
(8819)
(8621)
(8611)
(8587)
(8192)
(7838)
(7752)
(7532)
(7164)
(6939)
(6404)
(6383)
(6190)
(6060)
(6008)
(5868)
(5684)
(5307)
(5117)
学科
(69685)
经济(69604)
管理(38084)
(31556)
(26453)
企业(26453)
方法(20656)
数学(18174)
数学方法(18071)
地方(16917)
(15642)
(14707)
中国(14570)
业经(13203)
地方经济(12377)
(12325)
(11168)
(11034)
(9598)
金融(9596)
环境(9515)
(9252)
银行(9242)
(8864)
体制(8573)
(8520)
财务(8502)
财务管理(8483)
农业(8390)
(8373)
机构
大学(167362)
学院(166490)
(85921)
经济(84442)
管理(61121)
研究(60921)
理学(51428)
理学院(50886)
管理学(50295)
管理学院(49963)
中国(47182)
(41751)
(34102)
财经(31969)
科学(31241)
(29990)
经济学(29030)
(28801)
中心(26745)
(26460)
研究所(26319)
经济学院(25732)
财经大学(23461)
北京(21679)
(21628)
(21460)
(19778)
(19496)
师范(19356)
业大(18916)
基金
项目(101439)
科学(81576)
研究(76559)
基金(76235)
(64827)
国家(64336)
科学基金(55955)
社会(53725)
社会科(51113)
社会科学(51104)
基金项目(39119)
(38117)
教育(34369)
自然(32604)
自然科(31819)
自然科学(31813)
自然科学基金(31284)
(31218)
资助(31187)
编号(28663)
(25396)
成果(24672)
(23722)
国家社会(23547)
重点(23132)
(22934)
教育部(21234)
(20818)
课题(20803)
人文(20670)
期刊
(106017)
经济(106017)
研究(59360)
中国(35432)
(34387)
管理(26816)
学报(20804)
科学(20490)
(20393)
(18939)
金融(18939)
经济研究(18244)
财经(18005)
大学(17164)
学学(16458)
(15657)
技术(14553)
业经(13467)
问题(13308)
农业(12876)
教育(12659)
(10593)
技术经济(10157)
世界(9604)
国际(9264)
统计(8755)
经济问题(8384)
经济管理(8265)
改革(8233)
(8233)
共检索到272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在2008年两会期间,《金融时报》的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中国是否打算放缓经济的增长,甚至冒增加失业的风险,去应对通货膨胀压力?温总理的回答是,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并且把握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亚平  王春贤  
在实践中,通胀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更多的是由中央银行根据具体经济形势灵活把握通胀预期的作用通胀预期是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估计和判断,公众通胀预期的稳定对于通胀水平进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人们普遍存在通胀预期,消费者就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因为他们担心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劳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大用  程建胜  
去年以来,在争取实现“软着陆”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国民经济平稳发展,运行大体正常,正向既定目标靠拢。但因靠拢的速度比较慢,经济增长率仍在两位数的高位之上,通货膨胀率相当高,故今年国家要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预测今年经济走势的大背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瑞琪经济战略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于4月15日在北京召开“抑制通胀与持续增长”研讨会。会议代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内贸部、中国银行、金思达经济策划中心、博瑞琪经济战略研究所等单位,主要讨论当前中国经济高通货膨胀和高经济增长(“双高”)持续并存的原因、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199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状态、全年经济走势和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辛树人  
2012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经济总体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矛盾局面始终贯穿其中,"稳增长"和"控物价"同时成为宏观调控政策要面对的目标。如果对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当,就可能会由于判断失误而影响政策选择。面对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需要从政策上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通胀"双重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尽管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三者相互纠结、较难取舍,但仍应该有一个顺序。笔者认为控通胀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调结构,最后是稳增长上半年经济增长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经济增长方面:今年上半年总体增长平稳,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其中,第一季度经济增速9.7%,第二季度9.5%,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杰  
从经济理论上看,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出现通胀、增长速度下滑、结构失衡,将是非常麻烦的。我国2011年就恰恰遇到了通胀、增长速度下滑、结构失衡同时叠加出现的压力。因此,我们如何寻到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的"平衡点",就成了今年宏观上的重大问题。本文就"平衡点"作了分析,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组合、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的应对举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秀岩  
投资、通胀与经济增长●马秀岩近年来,高通胀已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向持续、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鉴于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明确指出,“九·五”期间要以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传统观点认为,抑制通胀,必须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无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彭京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抑制通货膨胀彭京华(一)改革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已发生过四次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在1980年前后,物价总水平上涨6%;第二次发生在1985年,零售物价指数涨幅达8.8%;第三次是1988年,零售物价指数达到了18.5%;第四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爱萍  胡海峰  张昭  
本文从人才竞争的角度切入,构建数理模型,分析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竞合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合中国2002-2018年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相对于实体经济的过度膨胀会抑制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上升和直接融资途径的完善,分别会通过降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人才竞争程度、增加实体经济部门的筹资渠道而改善上述负面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测算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没有限制经济增长,反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实现经济增长并不矛盾。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各分项指标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资源与环境指数和对外开放指数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龚锋  陈子昂  
本文检验了地方增长目标“加码”对地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局部投影法的实证检验发现,地级市当年制定的增长目标相对于省级的加码幅度增大,在此后的1—3年内有助于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但会对其之后6—10年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产生不利影响。理论和机制分析表明,设置加码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重短期、轻长期”的逆向激励效应,引导其更多地安排短期刺激资金,降低具有长期增长促进效应的投资,最终对地方长期增长潜力产生抑制效应。据此,本文认为,应弱化GDP增长目标的硬性约束作用,激励地方政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合理增长目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浩  南锐  
本文基于1990—2012时间序列数据,对社会治理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Johansen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基于2000—5012年中国31省域面板数据,对二者进行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治理支出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社会治理支出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各省域社会治理支出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尽相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静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S/Y)及投入一产出系数都认为是固定的或是由外生变量决定的。从而忽略了金融中介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现在,在有关金融问题的研究和决策中,往往将金融的发展可以动员更多的国内储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本文拟通过AK模型,对这个前提本身作出理论分析。指出我国传统金融中存在的金融抑制,压低了储蓄率,影响储蓄到投资的转化,降低了投资效率,从而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AK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