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1)
2023(9147)
2022(7551)
2021(6625)
2020(5186)
2019(11580)
2018(11297)
2017(21590)
2016(11305)
2015(12480)
2014(12601)
2013(12788)
2012(12390)
2011(11448)
2010(11907)
2009(11193)
2008(10723)
2007(9799)
2006(9281)
2005(8944)
作者
(34571)
(29144)
(29012)
(27639)
(18693)
(13921)
(13030)
(11241)
(11097)
(10470)
(10249)
(9629)
(9499)
(9497)
(9262)
(8969)
(8621)
(8309)
(8302)
(8008)
(7642)
(7233)
(7066)
(6849)
(6692)
(6604)
(6445)
(6345)
(6033)
(5742)
学科
(74835)
经济(74776)
管理(29803)
(28597)
地方(24184)
中国(21194)
(20161)
企业(20161)
方法(18305)
(16999)
数学(15691)
业经(15609)
数学方法(15606)
地方经济(15489)
(12810)
农业(12476)
(11591)
(11274)
金融(11274)
(10743)
银行(10728)
(10578)
(10531)
(10335)
(10251)
贸易(10240)
环境(10112)
(9752)
产业(8893)
发展(8534)
机构
学院(171955)
大学(169484)
(85280)
经济(83716)
研究(69810)
管理(60118)
中国(53954)
理学(49719)
理学院(49031)
管理学(48363)
管理学院(48024)
科学(39349)
(37429)
(37249)
(36088)
研究所(32060)
中心(30186)
财经(28248)
(28162)
(28115)
经济学(27505)
(25505)
(24944)
北京(24719)
经济学院(24339)
(23989)
师范(23767)
(22416)
(21969)
业大(21800)
基金
项目(103047)
科学(81580)
研究(77667)
基金(73774)
(63961)
国家(63397)
科学基金(53687)
社会(52060)
社会科(49417)
社会科学(49409)
(40857)
基金项目(37854)
教育(33884)
(33464)
自然(31268)
自然科(30508)
自然科学(30502)
编号(30011)
自然科学基金(29973)
(29938)
资助(29855)
成果(25060)
发展(24899)
(24466)
重点(23772)
课题(22647)
(22258)
国家社会(22209)
(21330)
创新(20033)
期刊
(111408)
经济(111408)
研究(62488)
中国(42791)
(27649)
(27381)
管理(26486)
学报(23672)
科学(23270)
(21300)
金融(21300)
经济研究(19152)
教育(18866)
农业(18791)
大学(18530)
学学(17492)
业经(17060)
技术(16324)
财经(15156)
问题(13793)
(13339)
(11008)
世界(10748)
技术经济(10609)
国际(10274)
(9813)
商业(9165)
经济问题(8964)
经济管理(8940)
统计(8415)
共检索到295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观添  刘慧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施青春  徐寿波  
近年来我国储蓄急剧增长,投资所产生的供给又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看似悖论却实际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储蓄增长原因,剖析我国投资结构现状及投资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后,结合有效投资理论认为;我国应加快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居民储蓄向有效投资的转化,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传志  孔祥明  朱专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霞  
消费升级作为新常态背景下提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关注消费升级的作用,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借鉴面板向量自回归估计方法和模型实证检验消费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发现,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消费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基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发现,从初期开始,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一直保持至第十期,这一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刺激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春立  
我国信息消费规模逐年增加、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均衡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日益加大,同时信息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增产出和就业,抑制了通货紧缩及拉动了社会消费。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应继续提高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供给能力;制定相应激励政策,挖掘居民信息消费潜力;营造安全可信的消费环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孝新 ,王朝耕  
一、几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制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四个条件,一是要合乎数学原理;二是计算结果应与经济发展规律相吻合;三是竭力缩小主观参与的成份;四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按照这些条件,我们对常见的几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增长速度方程法 在增长速度方程法(A=Y-aL-βK)中对劳动力产出系数和生产资金产出系数的表达,是采用乘积形式,我们分别采用图示法和实证验算法予以分析比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倪庆萍  
本文从结构和内生增长两个角度分析了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文中依据结构主义的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在对经济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信息技术与产业结构调整 ,信息化与知识积累、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导出信息技术不仅从结构因素方面推动着经济增长 ,而且它本身就是增长的内生因素 ,作为内在的源泉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向阳  
信息产业经济增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在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信息产业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经济要素的利用效率等方面。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信息产业的发展应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对信息产业中小企业的支持模式、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发挥产后发优势、构建以集群形态为载体的发展模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闫章秀  
对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探索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选取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最具代表性的GDP和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信息变量之一的信贷规模,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相关回归模型,分区域对经济发展促进信贷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金融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会导致区域金融发展也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企业集团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课题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志芬  
金融发展主要是指通过利率和汇率杠杆,刺激储蓄和投资,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本文首先分析了宁波金融发展对促进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了宁波市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实际融资渠道单一;资金配置效率不高,资金使用效益下降;金融服务产品不够丰富,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国有银行管理层次较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积极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适应宁波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信贷有效投入;发展多层次证券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子婧  范炜  王泽林  
创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与影响效果还有待厘清。本文利用2007-2017年产业面板数据,以全产业、产业间不同情况设立三个假设,深入探究创业通过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新企业数增速对当期专利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工业、信息传输、技术服务等高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中创业能显著拉动经济增长。为解释这一结果,文章进一步对不显著的行业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在这些行业中创业对创新的作用效果也同样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支持新兴产业、提升技术创新产业化能力、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悦  
本文通过理论与计量分析,探讨了我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建立了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出,到“十一五”期末,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以达到11.3%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