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3)
- 2023(9456)
- 2022(7804)
- 2021(6947)
- 2020(5644)
- 2019(12870)
- 2018(12377)
- 2017(23551)
- 2016(12530)
- 2015(13879)
- 2014(13883)
- 2013(13677)
- 2012(12841)
- 2011(11831)
- 2010(12487)
- 2009(11891)
- 2008(10691)
- 2007(9618)
- 2006(8801)
- 2005(8424)
- 学科
- 济(61417)
- 经济(61370)
- 业(35101)
- 管理(33241)
- 企(27569)
- 企业(27569)
- 融(26262)
- 金融(26262)
- 中国(25674)
- 银(23955)
- 银行(23947)
- 行(23394)
- 方法(21837)
- 地方(21055)
- 数学(19607)
- 数学方法(19260)
- 农(16031)
- 业经(14584)
- 财(13184)
- 制(13027)
- 农业(11535)
- 中国金融(11148)
- 地方经济(10720)
- 发(10375)
- 贸(10157)
- 贸易(10141)
- 易(9767)
- 学(9419)
- 理论(9060)
- 技术(8981)
- 机构
- 学院(175466)
- 大学(171652)
- 济(76453)
- 经济(74837)
- 管理(64402)
- 研究(64217)
- 中国(55770)
- 理学(53992)
- 理学院(53355)
- 管理学(52179)
- 管理学院(51860)
- 京(37395)
- 科学(37208)
- 财(35744)
- 所(32671)
- 中心(31102)
- 研究所(29179)
- 农(28977)
- 江(27841)
- 财经(27306)
- 经(24667)
- 北京(24564)
- 经济学(23889)
- 范(23822)
- 州(23662)
- 师范(23576)
- 业大(23556)
- 院(23091)
- 农业(22168)
- 银(21497)
- 基金
- 项目(110962)
- 科学(87951)
- 研究(83257)
- 基金(78906)
- 家(67989)
- 国家(67375)
- 科学基金(58073)
- 社会(53250)
- 社会科(50754)
- 社会科学(50746)
- 省(45691)
- 基金项目(40303)
- 教育(37942)
- 划(37411)
- 自然(35756)
- 自然科(34975)
- 自然科学(34973)
- 自然科学基金(34304)
- 编号(33708)
- 资助(33473)
- 发(30412)
- 成果(27484)
- 重点(25487)
- 课题(24910)
- 发展(24819)
- 展(24398)
- 创(23901)
- 部(23537)
- 创新(22292)
- 国家社会(21913)
共检索到291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敏
普惠型金融在促进就业、增加内需以及减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上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应该走在普惠型金融的前列普惠型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又译为"包容型金融",指的是一个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由于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已经拥有了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云侯雄
国家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战略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据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27%;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6.1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较年初增长8.24%。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仍存在短板。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三农三牧等客户的金融服务一直较弱,作为服务当地实体经济的金融主力,城商行亟须建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解决这些社会痛点问题。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度、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普惠金融客户能够及时获得价格合理、操作便捷、使用安全的金融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温涛
本文首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015年开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以后该促进作用更加强烈。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试点区与非试点区、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和低水平区存在显著差异。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支付便利性和缓解流动性约束两种途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作用,其中,缓解流动性约束机制在所有区域均成立,而提高支付便利性机制仅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成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张宇 宫瑞
普惠型养老领域市场主体趋于多样化,但整体参与度有限。长期以来受回报周期长、投资回报低等影响,普惠型养老项目较少受到产业资本或金融资本青睐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促进资源均衡配置”。“普惠型养老”指面向社会大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燕云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而且让更多的参与者有机会分享社会金融资源。普惠金融则是联合国2005年正式提出旨在建立有效的、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从狭义角度讲,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立春
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障碍一是利润的私利性与普惠金融的公利性存在冲突。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赚取利润是其首要任务。开展普惠金融,不仅要做到降低利率水平,缩减利润空间,而且意味着信贷风险更加突出。基于此,银行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工作时会打"折扣"。表现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龙
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发展普惠金融应当遵循这样的逻辑:足额、便捷、便宜,以及以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盈利可靠当前,经济社会对金融的需求非常旺盛,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也很强,但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金融风险防控上,宏观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微观层面,一些金融机构追求赚快钱、赚省力的钱,导致了风险的积聚。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应当有两种逻辑:一是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山东银监局课题组
近年来,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力推动下,山东省普惠金融总体发展势头较好,机构体系不断丰富,产品服务稳步提升,但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深度、高度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正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和新旧动能转换"强弱项"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金融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为民
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是践行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每家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与需要承担的共同使命。其目的是通过新的手段及新的方法,用新技术解决老痛点,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与满意度,满足广大客户,尤其是满足小微企业等广大长尾客户普
关键词:
普惠金融发展 小微企业融资 大数据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新彬
<正>2023年是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磨一剑,这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多元化、分层次、广覆盖的全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商业银行应从十年普惠金融发展历程中把握大局大势,以普惠金融转型发展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深化普惠金融的战略定位第一,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钦先 高霞
近年来,面临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愈发激化,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强调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即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所有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包容性增长的基础源于各个社会主体对资源享有平等的可得性。从金融的一般属性来讲,金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种战略性稀缺资源。因此,要想实现社会公平,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应该进行公平性的安排。而从金融的特殊资源属性出发,金融更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金融可以通过自身这一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耿振诚
"普惠金融"概念最早由联合国提出,意指金融机构以可负担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构筑了发展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发展普惠金融可谓正当其时,应建立与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着力提升薄弱领域和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感。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业 信用环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海因里希·哈西斯
银行积极地参与普惠金融工作,对于社会、金融都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态度世界储蓄与零售银行协会(以下简称世界储协)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性的国际金融组织。其前身为1924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国际储蓄银行协会,由27个国家的储蓄银行共同创建;1994年,世界储蓄银行协会成立;2013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秀红
自联合国在推广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普惠金融体系以来,普惠金融在中东、非洲、南亚、东南亚以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且很快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效仿,成为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金融组织模式。对国外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对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国外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成因遵循成本收益的市场化原则,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价格为贫困家庭和企业服务是否能够实现盈利,是普惠金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对金融服务提供者而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翔 刘钊
近年来,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也译为"包容性金融")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词",它强调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其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当前,普惠金融已然成为一项国际社会和业界主流所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付诸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和标杆做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