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2)
- 2023(8866)
- 2022(7209)
- 2021(6543)
- 2020(5649)
- 2019(12257)
- 2018(12056)
- 2017(23191)
- 2016(12190)
- 2015(13279)
- 2014(12459)
- 2013(12230)
- 2012(10972)
- 2011(9376)
- 2010(9771)
- 2009(9431)
- 2008(9633)
- 2007(9049)
- 2006(7886)
- 2005(7351)
- 学科
- 业(75992)
- 企(73321)
- 企业(73321)
- 管理(60831)
- 济(54044)
- 经济(53974)
- 业经(25925)
- 财(24043)
- 方法(21293)
- 农(19265)
- 技术(19021)
- 务(18189)
- 财务(18185)
- 财务管理(18168)
- 企业财务(17212)
- 农业(14646)
- 数学(13570)
- 数学方法(13504)
- 技术管理(13436)
- 策(13395)
- 划(13186)
- 制(12980)
- 中国(12718)
- 企业经济(12174)
- 理论(11766)
- 经营(11745)
- 和(11243)
- 体(10702)
- 人事(9696)
- 人事管理(9695)
- 机构
- 学院(172124)
- 大学(164836)
- 济(77539)
- 管理(77350)
- 经济(76345)
- 理学(66141)
- 理学院(65640)
- 管理学(65195)
- 管理学院(64838)
- 研究(48471)
- 中国(41323)
- 财(39085)
- 京(33347)
- 财经(29879)
- 江(27665)
- 经(27124)
- 科学(25482)
- 农(25001)
- 商学(23149)
- 商学院(22954)
- 中心(22683)
- 经济学(22662)
- 所(22656)
- 财经大学(21783)
- 州(21342)
- 业大(21312)
- 经济管理(20657)
- 北京(20470)
- 经济学院(20444)
- 研究所(19683)
- 基金
- 项目(107734)
- 科学(88999)
- 研究(83772)
- 基金(80391)
- 家(67268)
- 国家(66592)
- 科学基金(61140)
- 社会(56887)
- 社会科(54125)
- 社会科学(54113)
- 省(44217)
- 基金项目(42660)
- 自然(37594)
- 自然科(36864)
- 自然科学(36858)
- 教育(36526)
- 自然科学基金(36339)
- 划(34171)
- 编号(32548)
- 业(30625)
- 资助(30614)
- 创(30548)
- 创新(27265)
- 成果(24976)
- 制(24452)
- 国家社会(23781)
- 部(23753)
- 发(23739)
- 重点(23287)
- 课题(21901)
共检索到265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丹 陆丰联 董志勇
创新是提升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源动力,因此找到激励企业创新的因素是重中之重。本文采用2008-2015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产出数据,考察政府创新规划执行压力、政府补贴和企业高管持股计划三种不同类型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和企业高管持股计划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具有更显著的影响;企业产权性质、公司治理和高管创新精神对激励发挥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政府和企业激励创新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创新 政府激励 企业激励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鲍步云 刘朝臣
已有的激励理论主要是为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设计的,因而对激励员工创新精神的作用日渐衰弱。在企业日益强调创新精神的今天,需要进行激励的变革,即实现从工作激励到创新激励的转换。从人的行为理论出发,企业进行创新激励变革,包括组织环境激励、制度环境激励、员工群体激励和员工个体激励等四个方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涛 叶元煦
本文分析了环境技术创新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企业创新活动与政府环保目标的关系及政府激励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中的博弈环节等,提出了政府激励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技术创新 环境规则 博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美玲 张立杰 张壮壮
中国政府激励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科学评估激励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双元创新视角,以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激励政策显著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对探索式创新的激励效应较开发式创新更明显。异质性表明:中部地区政府补助对探索式创新的激励效应最明显,而西部地区政府补助更偏向于开发式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普遍激励效应,更适应东部地区,且效果优于政府补助。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受到的激励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地,政府激励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预期收益促进双元创新。对此,政府应提高政策激励的靶向性,实施差异化政策;企业应深化双元创新思想,更加注重探索式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炜 宗佳妮 蔺楠
本文将创新需求定义为"企业根据自身创新活动意愿和资金约束情况做出的最优创新投资决策",并从企业创新需求异质性的视角对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分析。利用Nvivo软件,对2008—2015年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文本分析,得到企业创新意愿的代理变量,并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对创新意愿和资金约束如何影响政府创新补贴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创新意愿能显著提升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作用,但只有在资金约束程度较高时,企业创新意愿强化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向作用才最为有效。进一步研究显示,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投入、专利产出显著正相关,且企业创新意愿越强,分析师关注度也越高,说明本文构建的创新意愿是真实可信的。本文丰富了有关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为相关部门筛选创新补贴对象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国家财政优惠政策和企业自身融资方式作为当前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2013—2017年922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财政激励效应和融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财政补贴激励效应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不断上升,并在成果转化阶段集中凸显;股权激励和债权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激励效应显著,并且股权激励效应大于债权激励效应。同时,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财政激励在各周期保持了正向激励效应,其中财政补贴效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效果更显著;融资激励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效应一致,但股权融资在企业衰退期各阶段展现了创新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略强于股权激励。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行琼 余倩
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破解关键领域技术难题,是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在需求。基于2014和2015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这一外生政策冲击,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能缓解企业现金流和融资约束、改变管理者预期和抑制企业金融化等多重路径正向激励企业创新;该政策不仅显著增加了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也有效改善了企业创新质量;但该激励效应在资本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得更明显。上述结论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企业创新行为的决定机理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现代财税体制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孙自愿 周翼强 章砚
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助推着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也存在着微观层面企业创新迎合和宏观层面科技创新质量不高的窘境,这令我们反思政府科技政策的执行力及对企业创新的引导性是否受到企业逆向选择行为因素的"牵绊"。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取2012-2017年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借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外生条件对创新迎合倾向的存在性进行判定,采用PSM-DID方法检验创新迎合倾向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政策的竞争与普惠视角,分别探究创新迎合背景之下,政府财政补助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以及创新迎合倾向对这两类政策的约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创新迎合倾向,且会显著降低企业创新效率和创新产出水平;(2)两类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均表现为显著的挤入效应,但前者效果更明显;(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容易受到企业创新迎合倾向的约束,而政府财政补助不易受到创新迎合倾向的约束。本文的研究为微观主体创新迎合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创新激励政策、实现我国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久琴 郁丹丹
文章利用2007—2008年的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政府科研创新补助对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为了探讨"挤出"的深层次原因,将样本分为补助组、研发组和补助研发组,发现占总样本比例达48.41%的补助组公司,政府补助完全或部分挤出了企业研发。25.24%的研发组公司,企业自主研发,但研发强度较低,并不能对下年度的研发产生显著影响。5.96%的补助研发组公司,研发支出占政府补助的三分之一,补助替代了研发;20.39%的补助研发组公司,尽管补助强度较研发强度显著的低,但补助依然对下年的研发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毕娟
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市场失灵,使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企业难以获得技术创新的全部收益,需要一定的激励。政府激励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激励性规制理论,为企业技术创新政府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政府激励的内在一致性,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激励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钰子 汤子隆 常曦 曹铭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宏观区域经济的面板数据,检验地方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的确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然而不同属性产业政策的创新驱动效果有显著差异。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的条件下,产业政策也有着明显的异质性效果。进一步地,地方性法规形式的产业政策能够有效利用补贴和税收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而地方政府规章形式的产业政策则无此效果。特别地,恰当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能够引导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相匹配,这对于地方性法规而言更是如此。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兵 罗守贵
技术追赶型国家的政府通常把财政科技资助作为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工具。该文将异质性、内生性问题拓展到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地方政府科技资助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上海企业的数据,应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政府财政科技资助整体上激励了企业的R&D投入,但是对产出没有显著影响;(2)政府财政科技资助只对低技术企业的R&D投入有激励效应,对高技术企业没有明显影响;在激励国有企业R&D投入的同时,但同样挤出了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3)政府资助和企业R&D投入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忽略内生性将导致激励效应的普遍高估和异质性影响的倒挂;(4)与行业层...
关键词:
财政科技资助 R&D投入 内生性 异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屹 姜诗源 刘传斌
选取2013—2020年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成长理论探讨政府数字化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政府数字化激励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数字化水平在两者间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政府数字化激励对国有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相较于非创业板上市公司,政府数字化激励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水平的影响更显著。政府应重视数字化激励,鼓励企业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结论既可为政府顶层设计提供依据,也能为企业数字化发展及创新实践提供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江洪 杜琨瑶 李佳威
以2014~2018年信息技术行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财税政策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补贴与税收优惠均可以提升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绩效。财税政策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不同:事前的创新补贴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它通过增加企业的研发合作广度,提升开放式创新绩效;事后的税收优惠具有资源补充作用,它通过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开放式创新绩效。创新补贴对大规模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好,小规模企业更适合税收优惠。进一步研究表明,财税政策对不同类型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且财税政策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石军伟 于晓琳 万凯
使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验证政府创新补贴作为外部的激励机制,需要与科学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相配合,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质量呈现倒U型关系,在有员工持股激励的企业中更加陡峭;股票期权提供的风险激励是弥补政府创新补贴不足的重要机制,从而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员工持股激励在高学历员工比重高、搭便车问题小、研发强度大的企业实施,更能与政府创新补贴形成互补,促进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