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0)
2023(4233)
2022(3535)
2021(3308)
2020(2728)
2019(6142)
2018(5783)
2017(10394)
2016(5277)
2015(5762)
2014(5639)
2013(5273)
2012(4909)
2011(4289)
2010(4577)
2009(4136)
2008(4391)
2007(4225)
2006(3760)
2005(3424)
作者
(14738)
(12390)
(12109)
(11564)
(8067)
(5896)
(5494)
(4672)
(4565)
(4488)
(4164)
(4131)
(4006)
(3916)
(3911)
(3684)
(3660)
(3532)
(3488)
(3389)
(3050)
(3029)
(3011)
(2834)
(2805)
(2795)
(2782)
(2755)
(2463)
(2349)
学科
(22413)
(19662)
经济(19633)
(18792)
企业(18792)
管理(18005)
中国(7703)
(7659)
技术(6728)
农业(5643)
方法(5621)
业经(5572)
(5469)
(4792)
(4496)
贸易(4493)
(4491)
(4468)
银行(4466)
(4417)
(4373)
地方(4339)
(4256)
数学(4116)
(4043)
金融(4043)
数学方法(4022)
经营(3697)
(3620)
(3436)
机构
学院(74423)
大学(74409)
(31161)
管理(30751)
经济(30472)
研究(27198)
理学(25885)
理学院(25579)
管理学(25296)
管理学院(25117)
中国(20639)
(16179)
科学(14963)
(14861)
(13034)
中心(12300)
(12073)
研究所(11568)
财经(11481)
北京(10618)
(10446)
师范(10389)
(10384)
(10247)
(9881)
(9459)
经济学(8773)
技术(8572)
业大(8561)
财经大学(8498)
基金
项目(47627)
科学(38549)
研究(37853)
基金(34340)
(30626)
国家(29863)
科学基金(25361)
社会(23928)
社会科(22726)
社会科学(22718)
(18142)
基金项目(17249)
教育(16656)
(15637)
编号(15236)
自然(15166)
自然科(14825)
自然科学(14820)
自然科学基金(14590)
资助(13463)
成果(13149)
(11100)
(10947)
课题(10944)
重点(10719)
(10498)
创新(10266)
国家社会(10097)
(9643)
项目编号(9641)
期刊
(37052)
经济(37052)
研究(23887)
中国(19330)
管理(14377)
(11990)
教育(10501)
科学(10472)
(9522)
学报(9009)
大学(7404)
(7354)
金融(7354)
技术(6766)
学学(6762)
农业(6524)
业经(6232)
科技(6175)
(5796)
论坛(5796)
财经(5713)
经济研究(5393)
(4950)
图书(4717)
(4673)
国际(4434)
世界(4379)
问题(4379)
(4369)
现代(3946)
共检索到123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正风  
党和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当代国家发展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还存在不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丰富内涵、时代特征、形成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和准确把握,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和偏差,没有形成必要的思想共识,也导致实践上存在一定的混乱,难以形成应有的战略合力。本文从国家、战略和科技力量这三个关键词出发,探讨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丰富内涵,并回答三个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建鹏  
本文在概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情境化教学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出澄清并进行分析,探讨了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宪春  
本文对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中的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和实物收入再分配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指标进行阐述,对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关于收入分配核算的若干误解,包括收入分配核算与生产核算之间、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与收入再分配核算之间、实物收入再分配核算与收入再分配核算之间、收入分配核算与重估价核算之间、收入分配核算与财富分配核算之间的误解以及对劳动者报酬指标的误解进行分析与澄清。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君  
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必须从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体系观出发,坚持把邓小平理论看作是一个科学体系,用体系的观点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军徽  李哲  
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中之重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围绕战略科技任务动态组织的体系化优势科技力量,其基本组成单元是科研团队及科研人员,而非科研机构整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决策推进能力不够,协同攻关体系化能力不强。现阶段,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围绕更好地完成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进行统筹部署,坚持中央决策、专门管理、点将挂帅、借助市场,举措建议包括建立中央层面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决策机构、设立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组织推进机构、建立战略科学家牵头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实施体制机制、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咨询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郑莉  
高校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升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对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分析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当前我国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存在未能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力量分散、整体力量不足以及未能形成面对重大需求、分工协作的科技创新体系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对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与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一核-三维-五力”的分析框架,并从政府层面、高等教育系统层面以及高校层面就如何重构高校战略科技力量提出策略建议,指出要立足于高校战略科技力量之源、之基、之重等核心构成要素,构建国家需求传导机制、高校分层分类定位机制、学科会聚协同机制以及战略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宪春  
本文一是针对部分学者对中国支出法GDP核算结果的质疑,阐述了一些常用经济统计指标与支出法GDP相应构成项目之间在内涵和2009年数据表现上的区别,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之间,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之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之间,存货与存货增加之间,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之间的区别;二是针对部分学者对中国经济统计方法的质疑,阐述了生产法GDP增长率与支出法GDP增长率理论上的一致性和实际数据表现上的匹配性,公共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以什么方式对GDP增长做出贡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基本统计原则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则要从区域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差异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所体现的五大具体目标任务具有相互联系性,因此,既要准确把握"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又要把握好这"二十字"方针中五大目标任务的相互关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重视"三条路径"的协调推进,即"五个激活"驱动、"五位一体"协同和"五对关系"把控的协调推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郭文龙  
招聘条件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据,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试用期考察的范围也仅限于招聘广告上列明的事项。对招聘条件的描述出现任何疏失,将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龙祖政  
在进出口贸易的实际业务中,我们常常遇到对方要求换币报价的问题,那么我方怎样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保持收入不变的新价格呢? 以下笔者结合本人的实践介绍一套简便易行的方法,供外贸业务人员对外报价时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庆龄  曾立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阶段中国参与世界科技竞争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察国际国内已有相关研究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根基主要在于国家战略力量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故本文在吸收借鉴相关有益观点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要义做出新的界定。通过具体性质分析,总结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政策导向、多层结构、公共属性、包容开放等多样化特征,其在实际发展中逐渐从初步提出到趋于成熟,现已将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囊括在内。在把握内涵特征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构成,论述其提升国家创新效能、引领科技跨越赶超、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功能形态,为国家创新活动顺畅运行提供更好指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谦   王少华   赵琦   周冬  
以高校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发展任务,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出高校的作用和价值,为我国落实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文章围绕高校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度剖析与探索了该项工作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该项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示波  贾敬敦  仲伟俊  
在大科学时代及产业变革的驱动下,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鉴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处于建设之中,本文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协同开展学术研究,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结构特征分析着手,深入分析体系化推动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逻辑,并借鉴司托克斯象限模型将科研活动和机构重新划分为八类。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防建设体系中的“主战-主建”思想,构建一种矩阵耦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网络模型,并分析模型中的三种网络协同耦合模式,以便为更好地推动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劲   吴丰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集成式向原始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范式转变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逻辑须从创新驱动发展演进为更强调通过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来引领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引领发展。基于这一逻辑转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须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集成式向原始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范式转变,基于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实践中,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培育以先导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围绕产业创新强化创新联合体建设,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基础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