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
2023(1974)
2022(1617)
2021(1587)
2020(1435)
2019(3027)
2018(3024)
2017(5315)
2016(3234)
2015(3594)
2014(3659)
2013(3660)
2012(3536)
2011(3307)
2010(3627)
2009(3613)
2008(3627)
2007(3443)
2006(3236)
2005(3310)
作者
(9544)
(7871)
(7776)
(7755)
(5110)
(3876)
(3579)
(3154)
(2952)
(2898)
(2760)
(2729)
(2688)
(2653)
(2626)
(2518)
(2483)
(2390)
(2348)
(2288)
(2227)
(1965)
(1939)
(1906)
(1890)
(1870)
(1828)
(1760)
(1677)
(1642)
学科
(11956)
经济(11935)
管理(8205)
(7547)
(6917)
(5794)
企业(5794)
教育(4259)
中国(4146)
(3823)
(3563)
理论(3376)
(3192)
经济学(2936)
方法(2866)
(2866)
银行(2857)
(2766)
业经(2538)
地方(2487)
(2232)
金融(2231)
制度(2220)
(2220)
农业(2212)
(2181)
教学(2057)
(2038)
数学(1957)
图书(1874)
机构
大学(48257)
学院(45058)
研究(17166)
(16459)
经济(15928)
管理(15012)
中国(13844)
理学(11553)
理学院(11391)
管理学(11179)
管理学院(11067)
(10833)
科学(10105)
(9746)
(9718)
(8800)
中心(8687)
(8449)
师范(8369)
研究所(7679)
(7603)
(7397)
(7210)
北京(7108)
财经(6926)
师范大学(6754)
教育(6668)
(6101)
(5854)
农业(5837)
基金
项目(23719)
研究(18689)
科学(18119)
基金(16364)
(14014)
国家(13856)
科学基金(11374)
社会(11262)
社会科(10471)
社会科学(10470)
教育(9612)
(8982)
成果(8697)
编号(8148)
(7772)
基金项目(7583)
资助(7107)
自然(6763)
自然科(6593)
自然科学(6591)
自然科学基金(6486)
课题(6101)
重点(5442)
(5315)
(5293)
项目编号(5101)
(5069)
大学(4785)
(4661)
教育部(4630)
期刊
(23641)
经济(23641)
研究(17899)
中国(13388)
教育(11249)
学报(8403)
(8246)
(7219)
(6586)
金融(6586)
科学(6503)
管理(6373)
大学(6192)
图书(6131)
学学(5182)
书馆(4866)
图书馆(4866)
农业(4303)
财经(4012)
技术(3889)
(3510)
经济研究(3150)
业经(3007)
问题(2890)
(2726)
(2699)
论坛(2699)
理论(2666)
职业(2492)
实践(2452)
共检索到85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彭晶  
通过对情感体察善恶的内在过程、情感体察善恶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强大的道德行动能力形成对情感特性的内在要求依次进行现象学分析发现,情感可以本质直观到先天价值和价值秩序,而情感体察善恶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价值的正负属性和价值等价的高低进行判断的过程。情感善恶体察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建立在情感之“正”“中”“诚”的基础上,而强大的道德行动能力需要情感之“坚”来加以保障。学校可以通过呵护并继续发展个体基础性的正向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诚心正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合理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味,来培养学生的正向情感、真诚情感、中和情感、坚定情感,以此来保障情感德育的有效施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洪才  
现象学作为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直到20世纪末叶才真正影响中国教育学界,而对高等教育学界的影响则极其微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高等教育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个体生命的价值开始凸显并成为高等教育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主题。传统研究范式在揭示高等教育宏大命题上的意义是不容怀疑的,但在揭示个体微观世界方面却捉襟见肘,而现象学研究范式则找到了用武之地。现象学关注生活世界,为人们祛除科学主义迷障提供了武器。从现象学视域看,高等教育的使命无外乎实现人的自我解放,高等教育研究目的无外乎对理想大学的追寻,从而为大学里生活的人们找到自我解放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上,可以获得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契合点。现象学解决这一问题的独特方式,提供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启示。在这里,现象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面向,却遵循着同一个明见性的要求——直接的直观。打开"括号"里的知识,使它们引起学生直接、原初觉察的意识状态的获得,让人类文明向学生意识敞开,是现象学教育学可以探讨的选择。现象学教育学由此展开教育发生的维度,使学校、课堂、教与学的一切回到教育本身,还原其引起教育发生的真实形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  
直接决定教学活动优劣成败的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的养成,需要教师参照教学实践智慧的表现和实质,反思自己教学设计和实施时的行为反应和意识状态。借助基于实践哲学视角和现象学方法的考察,可以发现教学实践智慧的实质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学科素养深刻、完整而具体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科素养形成过程的合理、动态把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康永久  
先验的善意帮助个人在这个世界立足,也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体味人世中平凡事件的意义。正是这种先验善意帮助我们在自我和不断后退的物自体之间建构了家、家乡和祖国。这种原初的家国认同本身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产物,而是对意义的直观。初级社会化过程就在有着这样一种精神氛围的初级群体中展开,其核心并不是让儿童接受世俗的知识观念与社会规范,而是建构人们的自我观念、家国观念乃至其他基础性的道德观念,并引导儿童借助先验的善意参与亲密关系共同体的再造。随着原初的主体间际的世界不断分化为一种差序结构乃至等级制的社会,或者不断分化为一种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多元化的松散体系,现实的家国认同问题日益突出。但王朝社会的家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明  董庆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革命导师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条清缕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进而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显出共同富裕的学理和法理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视之,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既然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那么,使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得到足够的份额、还富于民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天赋使命;夯实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彰显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21世纪创新马克思主义常研常新的时代主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瑾  涂玥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改革者和研究者意识到教师"实用理性"对改革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探讨了实用理性教师文化的内涵,对实用理性教师文化进行了现象学反思,结果发现,"实用"、"保守"是实用理性教师文化的本质表现,是教师应对"教育生活世界"时产生的自适应结果,而通过教师伦理意识的提升及发挥教育体制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则有助于实用理性教师文化的重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海娟  
如果事物中蕴含的严重缺陷危及到事物存在的合理性,不予以纠正,它就自然难逃被灭亡的最后命运。变革时代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容易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有些领导者面对不合理的现象时常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宏  
通过对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结论是支持国资委关于限制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普通职工差距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25万元,与普通职工工资差距保持在12倍,绝不是所谓的“心理底线”,而具有一定的市场合理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瑾  刘慧  
乡村振兴背景下,"抓党建促振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种可行路径。通过对贵州省M县S村的案例考察发现,基层党建嵌入乡村治理之所以成可能,原因在于21世纪以来乡村社会变迁、基层治理模式转型以及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新要求。基层党建嵌入之所以能够优化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基层党建通过组织嵌入乡村治理夯实了治理基础,通过行动嵌入乡村治理优化了治理方式,通过职能嵌入乡村治理重塑了治理属性;基层党建嵌入乡村治理之所以能够有为,重点在于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能够在组织结构、治理目标上实现耦合,并形成互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党建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推进乡村治理有效实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凤萍  
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趋势。基于中部地区农业型村庄青年村干部治理实践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干部队伍中存在一部分中坚青年干部,他们不仅改变了村治主体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村庄内部治理生态。制度性吸纳、在地化培养与多重性激励共同构成中坚青年干部治村的现实基础。中坚青年干部群体能够更好地适配治理事务的政务化与服务化、治理过程的规范化与文牍化等基层治理转型带来的新变化,并且在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与助力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正向的治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推乡村治理绩效的提升。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中坚青年干部的引擎功能与示范效应,创新培养方式,不断优化个体治理能力结构,建立更加有效的差异化激励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凤萍  
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趋势。基于中部地区农业型村庄青年村干部治理实践的田野调查发现,村干部队伍中存在一部分中坚青年干部,他们不仅改变了村治主体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村庄内部治理生态。制度性吸纳、在地化培养与多重性激励共同构成中坚青年干部治村的现实基础。中坚青年干部群体能够更好地适配治理事务的政务化与服务化、治理过程的规范化与文牍化等基层治理转型带来的新变化,并且在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与助力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正向的治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推乡村治理绩效的提升。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中坚青年干部的引擎功能与示范效应,创新培养方式,不断优化个体治理能力结构,建立更加有效的差异化激励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薇  陈旭远  
教师专业决策的动态性和复杂性,需要合理性标准规范其运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合理性依据规避其决策的主观和低效。合理性作为教师专业决策的运行准则,是理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它通过合乎"目的性"、"规律性"、"发展性"和"效益性"四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在决策运行中发挥着科学论证和有效分析的作用,又有助于促进决策水平的提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冬梅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主要倡行者的舒新城,其新教育中国化思想具有浓郁的传统教育的色彩。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表明,舒新城奠基于对传统教育的爱和对新式教育的恨的情感体验,给予了传统教育以肯定的价值,导致了他新教育中国化思想的传统教育取向。舍勒的情感现象学启示我们,对教育家情感的关注,也许将使我们的思想研究更加完整、丰满和厚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