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4)
2023(309)
2022(238)
2021(245)
2020(216)
2019(465)
2018(543)
2017(718)
2016(631)
2015(763)
2014(789)
2013(595)
2012(550)
2011(564)
2010(508)
2009(392)
2008(373)
2007(355)
2006(298)
2005(286)
作者
(1077)
(855)
(824)
(812)
(530)
(420)
(394)
(376)
(363)
(359)
(359)
(291)
(281)
(273)
(258)
(254)
(254)
(252)
(247)
(244)
(240)
(235)
(234)
(231)
(231)
(226)
(218)
(218)
(215)
(211)
学科
教学(946)
教师(833)
教育(614)
主任(412)
班主(412)
班主任(412)
理论(400)
计算(398)
算机(397)
计算机(397)
机化(390)
计算机化(390)
学法(335)
教学法(335)
文教(220)
(219)
(219)
状况(219)
语文(187)
中国(181)
管理(176)
学理(169)
学理论(169)
学生(144)
学校(141)
研究(139)
(137)
特殊(137)
特殊教育(137)
组织(131)
机构
大学(6174)
学院(6170)
教育(4765)
(4190)
师范(4187)
师范大学(3333)
教育学(2253)
研究(2243)
职业(1761)
教育学院(1743)
科学(1651)
技术(1631)
(1505)
职业技术(1265)
北京(1178)
教育科(1126)
教育科学(1124)
(1120)
技术学院(1101)
(1026)
中心(1010)
(969)
研究所(969)
京师(840)
师范学院(824)
学学(822)
(752)
科学学(734)
科学学院(734)
北京师范大学(707)
基金
研究(4552)
教育(4023)
项目(3625)
科学(3188)
成果(2894)
教师(2678)
课题(2617)
编号(2550)
(2315)
(2208)
(1959)
规划(1917)
社会(1861)
(1793)
社会科(1757)
社会科学(1757)
年度(1643)
基金(1557)
项目编号(1478)
研究成果(1476)
(1388)
(1384)
阶段(1381)
教育科(1371)
(1366)
(1327)
教育科学(1318)
(1270)
教育部(1262)
阶段性(1250)
期刊
教育(8154)
研究(3237)
中国(3127)
职业(1723)
成人(1335)
成人教育(1335)
技术(1042)
技术教育(997)
职业技术(997)
职业技术教育(997)
(954)
发展(916)
(916)
高等(722)
(674)
论坛(674)
职教(656)
高等教育(618)
全球(598)
展望(598)
教育展(598)
比较(591)
科学(432)
学报(380)
教育科(363)
教育科学(363)
大学(341)
教研(341)
高教(341)
国特(293)
共检索到9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富兴  
关于教师道德的评价存在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教师社会声誉下降与教师呼吁道德减负并存,二是好人与好教师在"应试教育"下相互冲突。教师是否应该是好人成为了一个问题。忽视或弱化教师的个人道德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后果。面对教育体制的不道德,教师仍应该是好人。教师道德评价的框架和内容从个人—职业、公共—私人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私德、公德、师道和师德(专业伦理)这四种类型。教师道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德慧,即一种基于公共教育责任的价值立场处理不同类型的教师道德的平衡能力。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陈瑜  
第一重境界,"乐教"。做一名具有教育生命力的好教师,首先要做一个"乐教"之人,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永葆教育的理想、信仰与情怀。"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必须建立在对发展儿童世界事业的热爱的基础上,至于如何教学,那是次要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涂诗万  
杜威认为好教师具有三重角色:学问的领袖、学生的领袖和社会的领袖。杜威认为"弱教师"主要有三种类型:机械的教师、无精打采的教师和怯懦的教师。"弱教师"的形成有思想认识、经济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可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发挥教师组织的作用和建设更民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等途径,促使"弱教师"变为好教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嵩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第一部分,用较大篇幅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行了论述。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备受鼓舞,充满信心,既明确了今后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又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身上责任的重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瑞卿  
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学应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精神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相关技能。大学通过向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来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以及大学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高等教育中,教师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改进,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更好地进行人才的培养。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明帅  
美国年度教师评选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声誉最高的优秀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分析年度教师的教育故事,发现"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是他们的关键特征,具体表现为把孩子当做孩子,相信儿童,以学定教。这也赋予中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若干启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今  
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教育,也就没有好公民。文章就陶行知对好教师的标准以及当今新课改条件下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阐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慧斌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作为"九个坚持"之一,突出了教师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肩负起"三传播""三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永志  王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对于高校思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旭华  仇勇  
近年来对于大学教师评价的思辨越来越多,究竟如何才算是大学好老师?大学好教师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本研究试从组织公民行为的视角,结合文献研究和访谈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回答这一问题。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结构分为5个层面,14个维度,并以此为据,分析了大学好教师应该有效诠释的六种角色:与时俱进的知识传授者、循循善诱的职业规划者、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者、多元开放的经验分享者、豁达开朗的组织维护者、热心公益的社会领航者。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亚宗  
作者以教书育人近三十年的深切体验和广博阅历为基础,从敬业、博学和风格等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一位同时攀上学术高峰和师德高峰的好教师。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良华  
研究"好教师"的特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研究者既可以直接观察教师的行为,也可以阅读教师本人撰写的专业论文,但真正有效的路径是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自传或个人生活史,让有关"好教师"的个人知识在教师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间接地显露出来。从大量的教育自传中,本研究得出基本结论认为:好教师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那个教师"对我好";二是那个教师"有激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晟  
国家发展靠教育,教育振兴靠教师,加强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搞好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提供了必要的思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艳玲  陈向明  
“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通过政策文本的历时性分析,回顾我国教师素质要求的政治变迁,探查“四有好老师”标准与我国已有教师素质要求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新中国好教师标准的变迁经历了“又红又专”、资质合格、能力胜任、素养超群四个阶段;好教师标准植根于我国社会各发展阶段的深层结构中,同时紧紧围绕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两大主线展开;教师职业道德概念逐渐涵盖政治觉悟、个人品德和教学伦理,成为对教师的全方位道德要求,同时,对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等业务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四有好老师”是对我国好教师标准核心内涵的承续。我国好教师标准的践履以及相关政策发展,需要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意识的提升,促进教师的道德内化和自主发展,细化教师业务素质要求,并完善教师成长的制度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柏华  林洋  严欣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而乡村教师形象又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中师生,其独特的角色经历所形成的乡村教师形象依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本研究运用质性分析法,从角色理论视角对老中师眼中的乡村好教师形象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他们眼中的乡村好教师形象生成模型,归纳出乡村好教师形象的样态,最后提出了乡村好教师形象塑造策略,对新时代乡村教师形象重塑和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