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0)
- 2023(10937)
- 2022(9617)
- 2021(8917)
- 2020(7471)
- 2019(17197)
- 2018(17182)
- 2017(33452)
- 2016(17930)
- 2015(20324)
- 2014(20425)
- 2013(20362)
- 2012(18683)
- 2011(17062)
- 2010(17066)
- 2009(15655)
- 2008(14869)
- 2007(12880)
- 2006(11464)
- 2005(10038)
- 学科
- 济(93093)
- 经济(93013)
- 管理(51694)
- 业(46084)
- 企(38724)
- 企业(38724)
- 方法(36846)
- 数学(32023)
- 数学方法(31718)
- 地方(21626)
- 中国(19483)
- 学(18914)
- 农(18627)
- 业经(17914)
- 财(16590)
- 地方经济(13935)
- 和(13070)
- 环境(12833)
- 理论(12747)
- 农业(12699)
- 贸(12692)
- 贸易(12685)
- 制(12371)
- 易(12191)
- 技术(10768)
- 融(10543)
- 金融(10542)
- 划(10493)
- 务(10178)
- 银(10138)
- 机构
- 大学(263678)
- 学院(261353)
- 济(111867)
- 经济(109563)
- 管理(105806)
- 理学(92049)
- 理学院(91024)
- 管理学(89548)
- 研究(89379)
- 管理学院(89085)
- 中国(64018)
- 京(55734)
- 科学(54815)
- 财(47194)
- 所(44682)
- 研究所(40837)
- 中心(39069)
- 财经(38565)
- 农(38152)
- 业大(37681)
- 江(36602)
- 北京(35441)
- 经(34980)
- 范(34313)
- 师范(34056)
- 经济学(33844)
- 院(32285)
- 经济学院(30162)
- 州(29945)
- 农业(29676)
- 基金
- 项目(179216)
- 科学(140540)
- 研究(131630)
- 基金(130022)
- 家(112413)
- 国家(111496)
- 科学基金(95909)
- 社会(83250)
- 社会科(78906)
- 社会科学(78883)
- 基金项目(69523)
- 省(69483)
- 自然(61924)
- 自然科(60423)
- 自然科学(60410)
- 自然科学基金(59309)
- 教育(59174)
- 划(57849)
- 资助(53759)
- 编号(53370)
- 成果(43076)
- 重点(39463)
- 部(39236)
- 发(38621)
- 创(36723)
- 课题(36309)
- 创新(34233)
- 国家社会(33881)
- 教育部(33861)
- 科研(33755)
- 期刊
- 济(126943)
- 经济(126943)
- 研究(80327)
- 中国(44083)
- 学报(39648)
- 管理(39605)
- 科学(37434)
- 农(34375)
- 财(34006)
- 大学(29929)
- 学学(28272)
- 教育(25848)
- 农业(24361)
- 技术(22990)
- 经济研究(20832)
- 融(19624)
- 金融(19624)
- 财经(19204)
- 业经(18746)
- 经(16401)
- 问题(16081)
- 技术经济(14497)
- 图书(13755)
- 理论(13608)
- 科技(12410)
- 实践(12319)
- 践(12319)
- 现代(12192)
- 业(11750)
- 商业(11545)
共检索到379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耿志 吴康 戴俊骋 刘晨 姚常成 唐婧娴 张旭 胡晓辉
近年来,奶茶经济的扩张吸引了众多社会关注,出现了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消费行为和现象。本次笔谈从经济地理和文化地理的相关理论出发,就奶茶经济繁荣的原因、对城市发展的启示以及有关研究议题展开讨论。分析认为,奶茶经济的繁荣不仅源于其作为一种新式茶饮的物质功能价值,更主要是因为它被建构为一种符号消费,满足了当今消费社会下消费者的社会、文化和心理需求。资本的逐利性及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卷入奶茶经济漩涡。奶茶经济的繁荣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以符号化和社交化为特征的新型消费文化,对城市经济、城市品牌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启发意义。最后,从奶茶及其物质性与企业和区域竞争力、地方产业演化、城市品牌化等议题的关系以及奶茶品牌兴起和消亡的地理角度讨论了奶茶经济地理研究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爱文 艾亚玮
新经济地理学在对新古典模型框架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深化模型和空间广化模型,但由于其采取的依然是新古典主义的"类型学思考"的研究方法,以及实证研究的缺乏,使得这一学科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批判经济地理学采用辩证主义的个体群思考的研究方法,批判性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空间生产、集体消费、弹性积累以及不平衡地理发展等内容,从而更广泛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中的矛盾。
关键词:
空间 均衡 新经济地理学 批判经济地理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佼佼 吕兴洋 黎耀奇 文彤 徐菲菲 蒋依依 高洁 王金伟 雷婷 孙洁 尹铎 崔庆明
近年来,宠物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现象级的经济形式,不仅反映着社会经济和地理文化的变迁,也折射着现代社会人的情感和生活需求。宠物经济的快速发展编织起“生命情感—经济地理”的新经济网络与空间,赋予了宠物作为“商品”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不仅催生了以宠物繁育、饮食、医疗、娱乐、携宠出游等为核心的庞大产业链,也通过“宠物+”模式将新的生命关系注入传统的经济形式,推动着交通、商贸、住宿、旅游、医疗等行业的包容与更新。宠物经济以生命为基础,以情感为线索,激发了庞大的理论需求。经济层面的多网络宠物产业与消费行为,地理层面的新型情感空间、现实与虚拟结合空间以及现实中紧张的人地关系、人宠空间冲突等,社会层面的人际交往、人宠交流等关系变迁,产业层面的动物繁育、交易、各类面向宠物的产品与服务,管理制度层面的动物伦理规范、动物权益保护、生命道德培育及相关法律法规等,以上诸多议题都需要创新探索,也是学术界急迫的责任。本次笔谈从经济地理视角出发,融合文化地理、消费心理学、情感经济、旅游管理、动物伦理、网络与媒体经济,以及宠物产业的管理制度等多维视角,探讨宠物经济发展中蕴含的多元议题与创新方向,为新兴宠物经济提供学术思考与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尝
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在1983年5月召开了第三十届大会,会议就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展开深入的讨论。大会筹备委员会为使讨论更好地适应现代课題,在当前日本已形成的若干主要研究潮流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1)地域构造论;(2)区位论;(3)资源论与环境论。在全体大会上有三个主要报告:“经济地理学与国民经济的地域构造”(山川充夫)、“从近期经济地理学成果看方法论——以区位论研究为主”(金田昌司)、“资源论的动向与课题”(森潼健一郎),本文即根据这三个中心发言整理而成。战后日本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两个,即“区位论经济地理学”和“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它们的方法论由于所依据的经济学不同而有差别,但是都认为经济地理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并且都同意把研究对象限定为“经济地域构造”或“经济地域”。区位论经济地理学者对其研究对象“地域构造”作了如下定义:“地域以区位为构成单位,同时它又是更大地域的构成单位。换言之,若干个区位的集合即为地域,这种地域聚集形成更大的地域以至整个地表。地域的水平集聚和垂直集聚——地域的排列组合状态,即为地域构造或空间构造”(西冈久雄,1976年《经济地理分析》)。“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学者则注重从生产关系和历史的观点研究经济地域如何形成。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希望两学派更好地融合交汇,以开创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永锐 张捷
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深,灾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在这一背景下,恢复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范式。恢复力研究的范式也由早期的生态恢复力逐渐转向社区恢复力的研究。现有的社区恢复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探索、影响因素识别、基于客观指标和基于行动者感知的社区恢复力测度等方面。迄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可接受的社区恢复力理论框架;对普通乡村社区研究较多,对特定资源依赖型社区恢复力研究较少;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社区恢复力的影响研究较多,对其他灾害和危机对社区恢复力的影响研究较少;社区恢复力测度方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仍待加强;社区恢复力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社区恢复力的主要议题,包括社区恢复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过程、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基于人地关系的社区恢复力感知量表以及具有尺度效应的社区恢复力测度指数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毛焱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近年来,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日益受到重视,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演化,但却忽视了其空间特性,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经济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分析了这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根植性和区域学习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用演化思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试图在经济地理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胁田武光 ,沈象仁,张豪禧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国外地理学界对经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的看法,但个别提法值得商榷,供大家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任务。反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典的办法,可以用实物劳动生产率,如每个职工每年或每日、每时生产所得的粮食或钢、汽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提供粮食9~17万斤,肉6千到1万3千斤(不包括禽类)。印度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平均提供粮食1,700斤,肉8斤,对比十分明显。实物劳动生产率的缺点是不同的产品不能相加,无法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水平。要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必须借助货币指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发余
过去几年中,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热潮,主要涵盖经济学的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一个方向主要讨论产业的空间聚集问题,后一个方向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长期收敛问题。这种“热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与之相关,其中包括克鲁格曼、波特、巴罗和阿瑟,他们的著作都涉及到“地理”问题。这些学者所讨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介绍西方经济学中这种新趋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云虹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传统区位理论早在20世纪初即已开始从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来考察产业集聚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和地方化背景下,与产业集群有关的企业网络、新产业区、区域创新系统等问题受到关注。至于新经济地理学,则是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运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来对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及其动力进行模型化分析的。当前,国际经济地理学的多角度转向也相应带来了产业集群研究的多元化特点,因此,我国的产业集群研究应结合这一特定背景,以经济地理学(包括新经济地理学方法)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而形成并突出集群研究中的中国特色。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博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球面临着气候变暖、资源能源枯竭与生态环境破坏等危机,将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下的环境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将为缓解全球环境危机以及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新视角。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德国科隆举行的环境经济地理学会议上被首次提出,试图采用演化制度主义理论与绿色技术-经济范式,将环境因素融入经济地理分析之中,旨在修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裂痕,克服环境与经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零和博弈难题,使得探讨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子系统的互动机制和正和博弈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经济地理学兴起的背景,进一步对其理论基础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进行总结,然后重点综述了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大核心主题:环境问题对经济(空间)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活动的环境效应。最后,本文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前沿与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孙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受到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学派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演化路径成为集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形成的传统解释及其不足,然后回顾了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研究特点和主要研究思路,最后指出了在中国应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演化经济地理学 产业集群 文献回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王兵
文化转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文章简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对文化与文化转向的理解,分析了文化转向得以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经济对社会文化的根植性,提出了我国经济地理学开展“文化转向”研究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 根植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